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写好一首诗,浅谈我对古诗文的理解与写作技巧

一直以来我都自称自己是诗人,朋友们经常质疑并嘲讽我的诗人身份,我确实是没写出过诗,但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他能叫诗人吗?而我是不写则已,一旦落笔,那就是“孤篇盖全唐”!我写一首诗就名垂青史了!

我就浅显地说下我所了解的诗。

其实,诗这个东西吧,太过繁琐。而当你懂格律之后,看那些只压了韵的诗,就感觉它不伦不类的,只能安慰自己就当读了个古体。

诗的魅力在于,用笔墨在窗棂之中,如何巧妙地栽下一枝独特的腊梅。古人都心照不宣地秉承着这样的规则。对,人是活的,规矩是死的。但最完美的笔触,不是任性出局,而是化茧成蝶。于是,我们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那些被我们所熟知的诗人,有了那些传为巅峰的绝唱。

一首诗的流行,无非在于它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于它广义与歧义的无限空间。而真正让我爱上的,是它朦胧不可见的旖旎,无限想象的留白,和不可言说的私密。

其实我对于写词的喜爱要大于写诗的喜爱,只因为我始终觉得诗是创作而词是填作。相比于诗的格律对仗,我更偏爱于词的平仄已定,不必头疼于拗救和工整。对此我十分钦佩敬重杜甫,他老人家的诗全近乎于工,而这种工更为苛刻,尤为其晚年诗作。因此,杜甫的诗很适用于讲解。

不过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姑且想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

例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仄起式)。而在说此诗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下相对、相粘和对仗。

①相对:同一联中,对句与出句平仄相对。

②相粘:上下联中,上联末句与下联首句相粘。

③对仗:词性相对,并非全诗都要求,一般律诗以颔联为辅,以颈联为主。而对仗中更为精妙的,便是声韵的对仗,分为四种: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双声对叠韵、叠韵对双声。

双声:一词两字(或两词临位字)的声母相同,例如:蒹葭(jiān jiā)

叠韵:一词两字(或两词临位字)的韵母相同,例如:朦胧(méng lóng)

④平仄:一般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但古音与今音不同,具体可参考平水韵。而一句之中,特别是二、四、六这三个字要尤为讲究平仄。更要注意的是每一联中上句尾字仄下句尾字平(除首联特殊要求外)。

⑤韵脚:诗的韵脚都为平,颈联可不押韵。

好了,让我们看下这首诗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注意,在平水韵中里,看属上平声·十四寒,白属入声·十一陌,峡属入声·十七洽。

本诗三四联对仗工整:

大体:名词 动词 副词+名词

上句:白日 放歌 须纵酒

下句:青春 作伴 好还乡

细分:形|名 动|名 副|动|名

大体:动词 名词 动词+名词

上句:即从 巴峡(叠韵)穿巫峡

下句:便下 襄阳(叠韵)向洛阳

细分:副|方 名词 动|名词

而对仗除了词性相对外,还有意境更为悠远的流水对。一般对仗,上下句可颠倒也并不改变意义,而流水对则不可颠倒,宛如流水,从上至下,有先后顺序。

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只有走到水穷疲乏之际,才能坐地小憩,其顺序不可颠,因而诗作天成。而这种流水对也是诗人所苦苦寻觅而难求的灵犀一念。

此外,至于扇面对、错踪对等对仗远没有流水对这么让我惊艳,就不在此一一例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诗词格律书籍以及上网查询。

接下来就比较难了,学会了写诗,就该谈谈如何解读。想必很多朋友读诗之后并不太了解其意,其原因在于不了解诗行中所隐匿的典故,而这优需要平时的积累。不过,我们也可以查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典故都是你之前了解过的,也并不是所有注解都是全面的。

于我而言,解读典故,在于“内外纵横”。内则带入作者其它相关诗词以求内心波动,外则查询他人著作的同样字句以发共呜,纵则观典故在时间历史中的古今变化,横则思考典故的来源与异意分化。对于诗词典故,我想苏缨的解读不过如是,而正是因为他的书,让我更加爱上了诗词,爱上了那在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旖旎。

从而我明白了,一诗一词,寥寥数言,道尽的却是那些道不尽的情意。你会沉迷于它的歧义空间而不能自拔,原来不仅仅拘于字面,原来他的笔尖只为你一人而停留。

你会为秦观的一番苦心孤诣而感动,仿佛他的往事只为你一人而曾经透明过,只有你才能读懂“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的意义,不仅是风景,也是独独为你一人而作的字谜。

你会为纳兰“但从旧典拈佳句,不向红尘觅解人”的孤独所怜惜,原来纳兰词不是世人所说鲜少用典,而是典故太深太深,深到无人能静下心来解读,只争唱饮水而已。

诗词,跨越了百千年的历史,只为途中与你相遇,这是古人来者之间的共鸣,只许佳人独自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津梁》十三 对仗的种类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
古代汉语知识(中)
《庆余年》诗会上,范闲所引杜甫的《登高》,怎么这么厉害?
【诗边乱弹】对仗的种类和技巧
什么是古诗中的旁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正格、偏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