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文化打人有多爽:探春宝钗大战三百回合,读者却茫然不知

01 改革之不易

55回王夫人委托李纨、探春和宝钗共同管家,但却没让他们搞什么改革,是要她们遵循原有制度,糊弄着往前走。她原话说的是:

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说来说去,她的诉求很简单:只要貌似有个管理机构,不停摆就行,别让老太太揪住错。

这个诉求,李纨宝钗绝对认可,但探春却不认可。无论出于理想、信念、能力,还是出于家族地位、现实利益,她都太需要一次革新了。

当她得到凤姐的首肯、平儿的大力协助后,立马就着手实施。

其实,此时的探春使用了概念偷换:既然凤姐原本是大管家,她同意了就可以干。但事实上,凤姐何曾有那么大的权力?

凤姐想改革绝非一日,却根本实施不了。因为掣肘的因素太多,尤其是王夫人那个老顽固,满脑子坐吃等死的谬论体系。

或许是探春太年轻,又或许她想拼死一试,反正她就是要干。

既然如此,当然要争取更多的力量加入。你不要以为探春好喜欢请教宝钗,好喜欢她来掰掰,其实完全是为推进改革,才拉拢宝钗入伙。

否则,之前她处理那么多政务,发号施令时怎么从未跟宝钗商量过一句?

卓语在上文里,已经解析了三驾马车的微妙关系:

1、李纨是唯一名正言顺的管家人,但王夫人恰恰最需要防备她。

2、探春是破格提拔的,用来牵制弱化李纨。

3、宝钗是完全不合理的存在,所以不能正面主事,但她才是王夫人的心头好。

王夫人将自己的上房交给宝钗,就是暗戳戳地告诉众奴才我外甥女,迟早是荣国府的女主人,你们看着办吧。

既然人人都知道宝钗是王夫人的鼻孔。她都参与了,王夫人还能说啥?下面的奴仆更要望风而动。这就是探春的内心想法。

【提示】本文是系列文,新粉请先参看:

宝钗真会管家吗?书中细节见真相,她是拉垮贾家的第一罪人

令人拍案叫绝的讽刺:王夫人强推宝钗上位,她却专捅大娄子

02 改革前奏

探春了解一切背景,甚至也知道王夫人未必喜欢她的改革。但她作为庶出女儿,能施展的机会实在太少,一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让她无论如何都要把握这次机会。

为此,她做了不少前奏准备:

1、杀鸡儆猴,为自己立威

赵姨娘、吴新登家的,这些故事读者都很熟悉,不必累述。总之就像平儿说的:

凭有什么事今儿都别回。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

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

2、削减开支项目,从主子的既得利益下手,为改革打前奏

宝玉、环爷和兰哥儿都被当靶子,减了开支。姑娘们的脂粉也免了。

年轻主子都涉及了,为什么没有老主子的项目?那可不行,那是不孝大罪!

其实,动谁的利益都会得罪人。在这样的大家族,想力挽狂澜是怎样的负重难行啊。探春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已经做到最大化。这种勇气,真是令天下男儿尽折腰!

3、收服平儿,跟凤姐配合演戏

探春自从走马上任,跟谁互动最多?平儿。

别看探春几次三番的怼平儿,对平儿撒气抱怨,其实她两人是心照不宣的配合表演。平儿辅佐探春,既让探春立了威,也将自己的价值彰显到最大化。

这还不算啥,最难得的是探春跟凤姐的深度默契。

像探春心气这么高的人,不可能放下自尊去私下结盟。她跟凤姐事先没商量过,全靠信念的统一和默契。

她故意否定凤姐的业绩,是为推行新政。其实本质上是否定了王夫人,只不过让凤姐来做垫背。如果此时凤姐有一丁点私心、虚荣,那一切都黄了。

一向要强的凤姐,竟然心甘情愿做个背锅侠,被探春各种公开批评,她却在背后深感欣慰。

每看到这儿,我都很感动!既感动于探春的勇气魄力,更感动于凤姐的胸襟。虽然她在男女感情上那么“小气”,可她在工作上是真大度。

这种内心向好的力量,欣赏强者的姿态,大概便是凤姐不招人讨厌的原因吧。

4、团结李纨,拉拢宝钗

李纨从管事伊始,就像探春的左右手,指哪儿打哪儿。这般合心合力,也是全书罕见!

这既能说明探春对她的团结,也说明李纨是个明事理的。虽然自己不冲锋陷阵,但也绝不拉后腿。

对宝钗为什么叫做拉拢呢?

因为宝钗管家太不合情理,而探春是一枚事业狂,她怎能看得上硬挤进来的人呢?但碍于王夫人,又必须争取她的支持。

宝钗似乎看穿了探春的心思,所以她就端起了款、摆足了架子,好好给探春点脸色看。而探春在反击的同时,又有很多退让和忍受,那都是为了改革大业着想。

5、强化等级规则,肃正工作作风

严格地讲,这条不仅是为改革铺路,更是对贾府长期以往礼崩乐坏的抗议和修正。

五十五回里有很多伺候吃饭、洗脸、传人办事的细节描写,彰显了探春强化等级规则,强化仪轨秩序。

探春因问:“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丫鬟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探春听说,便高声说道:“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平儿这里站着,你叫叫去。”平儿忙答应了一声出来。

管家娘子并非不能支使,而是探春此刻要留她们原地听差。平儿其实比她们更高贵些,但在探春跟前,变身跑腿杂役。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1、下人无论是谁,都应该看主子脸色行事,尊主人之需,没谁可以搞特殊化;2、杜绝层层传递,推诿责任;3、强调等级有序,各司其职,纠正借用主子之名的阶层混乱(丫鬟在理论上低于管家娘子)

站在现今看,等级制度是被批判的。但在当时,它却是唯一可用的秩序。探春无疑是个纪律严明主义者,仿佛德国人穿越而来,跟宝钗的理念180度的相反。

这恰恰为她两人后面的冲突,打下伏笔。

03 剑拔弩张的讨论会

前文解析过,宝钗原本只是治安科长,并不在决策层里。从讨论改革开始,她才算进入决策层。也是从这个时候,好戏开演了。

探春说起赖大家的院子,经营有方,收益颇丰。最后发个感概“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

探春是引证改革的必要性。按理说,你若同意就点赞,若不同意就等她继续亮出主题,再进行讨论。

宝钗怎么做的?上来给探春扣个黑帽子,说她是膏粱纨绔之谈】。

什么叫做膏粱纨绔?就是只知享受、什么事都不会干的富贵子弟,也就是废人。

这个词原本就深具贬义,后世附加,更有走鸡斗狗、仗势作恶的隐喻,用于讽刺负能量满满的男性。

且不论探春是多么有志有才之人,仅以其女性的身份,说人家“膏粱纨绔”就太过分!

当时社会对贵族女性的要求,原本是只专女红,不问闺阁外事。“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宝钗常挂嘴上的话。怎么到探春这儿,却成了【膏粱纨绔】呢?

其实探春说的值钱,是指合理的制度变现成钱,明明是指向制度。宝钗却故意揪话茬,嘲笑她不知万物有用。

退一万步说,即便曾经不知,当下也领悟了。正常的交流应该赞叹,为什么要批判?

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 ——看看这些语法和说辞,把对方贬低的连三岁小儿都不如。

如果这样还说没恶意,地球都要反转了。

这是典型的以管窥天,胡搅蛮缠,转移视线。完全是为贬低而贬低!

在全家坐吃等死的前提下,只有探春有勇气冲破桎梏,只有她积极谋求出路。

整个一部书里,没有哪个女性比探春更睿智、更勇敢、更有担当。人们对黛钗可以争论不休,对她却鲜有微词。红学家也一致认为,探春具有政治家的风范和胸襟,足以令万千男儿拜服仰望。

偏是这样的人,被宝钗称为【膏粱纨绔】。呵呵,让人说什么好呢?果然,颠倒之人必有颠倒之论。

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看看,【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多么轻蔑不满的语气。

【利欲熏心】这么严重的词都出来了,不是吵架是什么?要知道,古人交流方式很含蓄,这种词语绝对是批判政敌时才用。

【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不是最高政治威胁,又是什么?

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李纨是【笑道】,宝钗是【道】。

其实李纨只是想缓和下气氛,提醒大家进入正题,她就板起脸来骂李纨世俗。

总之,此时的她俨然把自己当做万物之神、金口玉言。无论谁,无论什么话头,统统一顿狂批一顿怼。至于话题是否对得上,根本不管。

其实纨探钗三人都是入世主义者,都奉行儒家生存观。但儒家内部也有分类,宝钗是最腐朽的那种。偏偏是她拿着理论大棒,抨击这个,打击那个,着实可笑而可恶。

所以这段对话也是三种文化思想的撞击,三种文化基因的pk。其中涉及从孔子到朱熹历代儒学家的学说。实在是一场文化大辩论!

但这部分超出本文的话题,不展开了。请参看《从贾府改革,pk探春、李纨和宝钗的文化差异和管理能力

04 野心勃勃的宝姐姐

宝钗为什么是这个态度?

对此,曹雪芹当然又是不明写,让读者自己琢磨。55回有这么个场景:

接着宝钗的饭至,平儿忙进来伏侍。那时赵姨娘已去,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

注意座位,按照《仪礼》记载的座次尊卑,面东为最尊,其次是面南,再次是面北;最卑的位置是面西。

还要注意,座次尊卑并不固定,以时空、场合、身份、聚会目的而有所变化。

这时候的宝钗不在议事厅工作,是探春请她过来一起吃饭的。在工作职务上,探纨是总管事,她只算是协办人员。

既然是顿工作餐,既然这里以探纨为尊,若宝钗尚有一丝谦逊,就应该礼让探春。这是做给下人看。

但宝钗丝毫未让,反而第一个坐上去了,她选的位置,让探春无从选择。很小的细节暗示出她颇不服气。

所以到了56回的改革会议,宝钗仿佛被压抑很久,终于农奴翻身了似的,抱着一股把地主狠狠踩在脚下的恶气,神佛通杀。

要知道,探春李纨之前从没得罪过她,也从没挡过她的路。相反,原本都是互吹互捧,相处融洽的。

怎么探纨手里一掌权,就成了十恶不赦呢?

看过卓语系列前文的,都知道宝钗对刁奴们是何等友好,何等团结。很多人以为她就是这人设了。呵呵,大错特错!

她是团结一切坏人,尊重并包庇一切非法乱纪。但对正能量的人事物却横眉冷对,甚至露出长长的獠牙。

因为她跟王夫人原本就是一种人。对权力热衷到无以复加,对一切妨碍自己专权的力量,都痛恨不已。

尽管攀附时无比低贱,但内心却不可一世,时刻准备耀武扬威。连凤姐那般威风八面的人,在她眼里也只是“凤丫头”,何况于探春?

时代文化的差异,让绝大多数人根本看不懂她们合作中的鼓捣捣。

其实在改革问题上,宝钗始终站在探春的对立面。她恶狠狠地贬低、凶巴巴的威胁,就是证据。

尽管她从未说过不同意,但事实上,她代表了王夫人那种保守派,绝不会真心支持改革。只不过,凤、探、纨、平都联合起来了,她没法公开反对。

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这段话太长,将近300字,只能省略引用。宝钗摸脸掰嘴的,动作有多粗俗就不说了。关键是,如此长篇大论、阴阳怪气,当真是夸平儿吗?

【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明明在暗骂对方为驴为马。

平儿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穿针引线全靠她。正因为如此,宝钗心里才不痛快呢。

整个改革过程,她始终都是这种态度:明着打哈哈,暗着搞破坏。打压起探纨,比王夫人都给力;恶心起平儿,比老婆子都下流。

05 还原精彩现场

搞清楚每个人的立场和内心诉求,你才能真正看懂56回的联席会议。红楼梦两大闺阁女汉子,真刀真枪的干了一场。实在精彩的很!

探春与平儿先商议免除脂粉采办,宝钗没插话。但等她一张口,就骂探春【膏粱纨绔】。

她欲与探春掰掰手腕,绝非一日了。但这会儿忽然井喷,总要有点原因吧。

大约采办原先买的水货,是由薛家供应的,探春断了她薛家财路。这是唯一可猜测的原因。(反正贾府下人都是就近办事,比如邢岫烟的棉袄)

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

朱熹的作品,站在实干家看,确实都是虚比浮词。探春说的没错。

不过在这个场合里,你可不要以为真在谈学问。【虚比浮词】是探春对宝钗的反击,讽刺她夸夸其谈,不办实事。也就是说她虚伪无能!

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宝钗立马气炸了。敢骂我,还敢骂我祖宗(朱子),你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吧,我跟你拼了!

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姬子》是曹雪芹杜撰的作品,这时候的探春跟宝玉一样,呈现出高度的灵活和极其自由的灵魂。

【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纵观全书,这是对宝钗最大的打脸,也是对她最准确的评价。没有之一!

好多人说探春欣赏宝钗,呵呵,我真不知你们怎么读的书。其实,探春在书里的第一任务就是:打宝钗的脸,狠狠的打!

别人不能骂,只有探春可以。别人不能撵,也只有探春可以。

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姬子》本来是曹雪芹杜撰的,底下根本没有了。

但他一定要把宝钗写成胜利的一方。但凡讲大道理,全书谁都不准说过宝钗。但凡干实事,全书谁都不能糟过宝钗,这就是曹雪芹坚持的原则。

你要问为啥?呵呵,因为社会被这样的人把持着啊!

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不就是变相宣示“你不配当大管家”吗?

你没经历过正经大事,啧啧,好可惜啊......谁经历过呢?还用问吗。

【难为你是个聪敏人】,并不是夸赞,翻译成现代话是:猛一看你怪聪明的,谁知道.......

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正经人自然都说正事。不说正事的,能是正经人吗?

【不说正事】几个字虽然稀松平常,却是作者对宝钗的讽刺。同时,也暗示了李纨内心对她评价甚低。

【学问中便是正事】这是宝钗的反击。意思是:你们说我夸夸其谈,那是你们水平不够,这才最大的正事。

这恰恰也是程朱理学的口头禅。一切腐朽霉烂的东西,都是用这句话做包装,变成堂而皇之的大棒。

在当时社会,这句话就是标签。文化阶层里的有识之士,一听这话,马上就知道对方有多臭了。

宝钗的腐朽和低级,曹雪芹写了大半部书,到这里才算赤裸裸见到真面目。

【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这又是典型的黑话。暗含的意思是:

你们翻天覆地的干,那也都是小事。我作为统治者的喉舌,随便说句话,天下都要震三震。你们最好识相点,奉为我尊,让我提点着你们,才能有点出息。

三人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己夹:作者又用金蝉脱壳之法。】

请看,脂砚斋批了什么?所谓【金蝉脱壳】,就是障眼法的意思。

什么【说笑】啊,我信你个鬼,明明是刀光剑影好不好!

世人皆说宝钗圆滑,人们印象中的她永远揣着涵养,87版甚至把她打造成淑女典范。可是,可是.....你想不到吧,全书参与骂战最多的人恰恰就是她!

每次都是天雷动地火,如星球大战一般激烈。只不过包裹在文化下而已。

若非这层文化包装,一定把读者看得心惊肉跳,如今却都说红楼梦只有风花雪月。可见用文化打人就是爽。

可能有人又不服气了:你说她俩吵架,也不全是吧,后面宝钗说【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这不是赞探春吗?

哈哈,大错特错!你们又被文字戏弄了,这是用典故骂人呢,可惜看懂的人太少。欲知详细,就等待卓语的下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漫话红楼 | 探春新官上任搞改革,宝钗为何说她利欲熏心?
从贾府改革,pk探春、李纨和宝钗的文化差异和管理能力
珍爱红楼----从丫环看主子-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楼梦》里,王熙凤看走眼宝钗,结果宝钗差点上位成功
“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贾家内部的败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