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言一句利于病—虚劳论治(下)
第二个是心阴亏虚,心阴亏跟心血亏都是同类的,但是程度上不同,心悸失眠、心烦、多梦、容易口舌生疮、舌红少津用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这个方出自《校注妇人良方》,用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用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办法。
 
现在好多人工作压力大,加班思虑多,学生的考试学业太重,熬夜、看手机,这些耗伤心阴的事太多,所以说心阴不足的人也很多。失眠的加上夜交藤、龙眼肉,这个天王补心丹治疗神经衰弱效果也挺好,特别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三个是脾胃的阴虚,脾胃的阴虚,纳少不饥、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用养阴和胃,益胃汤,益胃汤也是《温病条辨》的方,那么温病后期导致了肺阴不足、胃阴不足,这个呢就是脾胃阴虚不一定都是温病后期导致的。
 
现在有些人过食辛辣,本就是阴虚体质的人容易引起来这种脾胃亏虚,用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这个方原来是治温热之病,消灼阴精导致胃阴亏虚。

伴有气短气虚的加党参、五味子、生白术,伴有腹部胀满的胃胀的加陈皮、山楂、神曲。那么胃阴不足的,石斛、山药、麦冬,这都是养胃阴的好药,虽然沙参治肺阴不足的,但是对胃阴虚南北沙参效果也好。
 
第四个肝阴虚,头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这些症候,要滋养肝阴,这个补肝养阴明目,用补肝汤,。

肝汤虽然是《医宗金鉴》记载的方,但这个方不是出自《医宗金鉴》,而是《医宗金鉴》收录了明朝张三锡编纂的《医学六要》这个书,里头记载的组成是四物汤加枣仁、木瓜、甘草,到了《医宗金鉴》的时候,吴谦给他加了一味麦冬,治疗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就容易引起来阳亢,阳亢就容易引起来头晕耳鸣,头晕耳鸣重者可以加菊花、生石决明,桑寄生。
 
第五个肾阴亏虚,腰膝酸软、两足痿弱、头晕耳鸣、遗精,夜里有烘热,肾阴不足虚损证候的有几个方可以选,一个是左归丸、一个是六味地黄丸、一个是杞菊地黄丸、一个是知柏地黄丸、一个是麦味地黄丸
 
在地黄丸里面,养肾阴的多,看偏重哪方面,一般的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齐了;头目眩晕的,眼花,血压高的,那么用杞菊地黄丸;烂嘴,虚火上来的,用知柏地黄丸;心阴不足的,加麦冬,五味子,麦味地黄丸。地黄丸的变化多,那么这就是肝肾阴虚的。
 
第四个大的方面阳虚,阳虚首先是心阳虚,心阳虚,心悸、畏寒、自汗、倦怠、神疲、形寒肢冷、苔白舌淡脉沉细。应该温通心阳,讲保元汤,保元汤这个方出自《博爱金鉴》,它是温通心阳的方子,那么用黄芪、人参、甘草、肉桂、生姜,那么温通心阳的方子。
 
真正的心阳不足的,《伤寒》《金匮》里的方子比它的保元汤好的太多了,那么心阳虚的,虚很的,四逆汤最好,附子、干姜、甘草,这三样药,必用的啊。那么心肾阳虚的,四肢厥逆引起来的这些,然后四逆汤加人参汤,《伤寒论》里的方子。
 
所以说,把《伤寒论》《金匮要略》弄熟了,很多内科的这些方都不要用了,为啥呢?因为真正临床上的病是复杂的,并不都是按一个个证型来的这么简单,但是要接受应试教育没办法。

所以大家还是要把《伤寒论》《金匮要略》搞熟,这个方就出来了,比如心阳不足的附子干姜汤,还有心阴心阳都不足,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等,以经方为主,再结合参考后世的时方。
 
第二个是脾阳虚,脾阳虚的多,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纳少不运,大便溏薄或泄泻的,苔白舌淡脉弱,要温中健脾,用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附子而成,它能温阳祛寒,补气健脾;或者用《伤寒论》的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里面加桂枝(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理中丸是理中焦之气,以阳衰为本,寒湿为标
 
由于脾阳不足了,所以寒湿内生,寒湿不化,才出现以上的四肢厥冷、大便溏薄这些症候,理中汤用处比较广,我临床上在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中,经常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对理中汤讲的很好,大家一同学习:'此脾阳虚而寒邪伤内也。夫脾阳不足,则失其健运之常,因之寒凝湿聚。然必其为太阴寒湿,方可用此方法…是以方中但用参、术、甘草,大补脾元,加炮姜之温中守而不走者,以复其阳和,自然阳长阴消,正旺邪除耳,我常用此方化裁治疗脾胃方面的虚寒证。
 
第三肾阳亏虚,主要表现为腰酸背痛,形寒饮冷,阳痿早泄,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淡胖,脉沉迟。这些病见于老年体衰、寒凉过度,还有体质问题,用温补肾阳的方法。第一个方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助阳,重点是助气化。
 
第二个方是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它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把肾气丸的三泻去掉了,桂枝换成了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鹿角胶、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
 
第三个方四神丸出自《内科摘要》,温肾暖脾,固肠止泻,里面有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炒吴茱萸,治疗五更泻,效果很好。
 
虚劳总体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四大类分型论治。
 
治疗虚损,应该是培补脾肾为主,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实际上倒不是,是什么呢?
 
要根据临床的症候,首先辨清阴阳气血的亏虚,然后再分清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哪个脏的气血阴阳,再辨是体质的因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是生活因素还是药物因素导致的
 
有害的工种、有害气体、放疗化疗、大病手术等,导致虚损的原因多,一定要辨别清楚什么证,然后再选方用药。

还有一条,人体的自愈能力相当重要,自愈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或者说自我修复能力,就是正气,就是元气。通俗来讲就是人体的精气,人体的精气、阴精阳气旺盛了,自然修复能力强,受到伤害了,休息一段时间,自然就调节好了。
 
有些病,就包括胃病,吃了辣的、凉的以后,胃粘膜充血水肿了,胃疼了,胃胀了,不吃药,过个把礼拜,自我调节,自然也就修复好了,不一定就是药治好的,好多病自愈能力很强的。

特别是长一些结节、肿瘤,他的情绪好了,精神好了,注意锻炼了,注意调补了,再加药物稍微辅助一下,过一段时间自己就消下去了。如果是个肿瘤,一查有癌细胞,病人吓的,本来还能活几天的,病倒了,对不对?所以说人的精神因素很关键。
 
看病,对病人来讲每一句话一定要有利于他恢复,不要让他心有膈应,你一句话就弄得他晚上睡不着觉,所以一定要宽慰病人,站在有利于他恢复的立场上去治病。

所以说中医既是医学,又是社会学,现在你们既懂西医,又懂中医,就能把中医西医两套理论很好的融合,很多理论不是融合不起来的,中医也不是特别的玄乎。
 
中医讲的是气血阴阳,是一种辨证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人体的思维方法,弄清楚这个方法,慢慢就能结合的好。

举个例子,幼稚天哮、支气管哮喘,西医讲,有遗传因素,中医讲是胎里带的;咳嗽喉咙痒,中医讲有风,西医讲过敏,这都能解释的通,慢慢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就会慢慢结合的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经典背诵(2)
滋补中的清补、温补和峻补,区别很大,辩证对待
汗案
治老年病不能勿视脾胃的重要性
纳气归肾类方比较
尝试破解五行生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