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伤发热论治(下)—辨治心法

在辨证要点上,首先要辨别虚实轻重,在治疗原则方面实火宜泄、虚火宜补实火宜解郁化湿、佐以清热虚火宜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适当配伍清退虚之品

在证候分型上,第一个是肝郁发热,低热常随着情绪波动而发,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或者是月经失调、乳房胀痛,脉弦,舌苔薄黄,宜疏肝解郁,清肝泄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是逍遥散加栀子、牡丹皮。

日久伤阴者可用滋水清肝饮,滋水清肝饮就偏重于肾阴不足,虽然有肝郁的症状,它跟逍遥散都能清肝经郁热,但是一个偏肝脾失调,一个偏肾阴不足。滋水清肝饮是偏肾阴不足,用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酸枣仁、栀子、柴胡;或者是用六味地黄丸配丹栀逍遥散,这两个方子合起来用效果挺好。

对于肝火较甚者,加黄芩、胆草;兼有阴虚夜热者加地骨皮、女贞子肝郁日久,气滞血瘀,口干舌燥,舌有瘀斑者可以用血府逐瘀汤;兼有疼痛者加郁金、玄胡、丹参之类

第二个呢,湿热蕴结,湿热蕴结它的主症是低热午后为甚,兼有胸闷、身重、纳呆、纳谷不昌,渴不欲饮,舌苔腻,又泛恶,治疗用利湿清热的办法,方选三仁汤。

三仁汤本来是吴鞠通治疗外感病的,外感湿温之邪郁而化热,是三焦气化不利,湿热内生,那么三仁汤是治疗湿温的,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里面,它是上中下三焦导致了湿温热,那么既然湿热内蕴,这个方也治疗外感,也治疗内伤,外感内伤的湿热都能治疗,因为它清化三焦之湿热。

方中杏仁是开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那么生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使湿热从下焦祛除,另外又加了滑石、通草、竹叶这三味,甘寒淡渗,利湿清热,在这个三焦同时利的同时,还不够,又加了川朴、半夏,行气化湿,散结除满,那么整个方子通畅气机,清利湿热。

所以说,三仁汤,夏秋之交的时候,湿温的时候,特别是南方的这种病多,那么全方的特点是宣发上焦,通畅中焦,渗利下焦本方清开上焦肺气,盖肺气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也化也,所以说这个方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头治疗湿温的方剂,吴鞠通用这个方子治疗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苔白不渴,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那么这个湿温就跟现在的疫病一样,新冠肺炎、2003年的SARS,好多都是出现的湿温病,有时候出现这种症状;并且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病,'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能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所以说这个病,既不能汗也不能泻,也不能用滋润的方法。

还有一个甘露消毒丹也是治疗湿热的,甘露消毒丹是叶桂口述,就跟咱们一样,口头讲,学生记,这本书叫《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就出自这本书,吴金寿校勘出版的,1831年出书的,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小时候背的清清楚楚的,现在都就着大米饭吃完了,忘完了

因为咱这个地方时疫不多,湿热不多,跟南方不一样,到了江浙一带这种病多,我们不属于那个湿温的地方,这个甘露消毒丹治疗'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邪犹在气分,用甘露消毒丹治之’,这个湿热不单单是内因了,内伤发热了,外感的湿邪引起的发热一样治疗。

第三个气虚发热,发热见于劳累以后,病势或高或低,头晕乏力,神疲气短,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等,那么舌苔淡白,脉弱,治疗呢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这个方是李东垣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治疗气虚发热,身热自汗,渴喜冷饮,此脾胃的气虚,中阳不升,清气不降,或者清气下陷,或清阳被郁,郁而不达,则发热,李东垣怎么解释呢,讲'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李东垣认为此种发热为阴火,实际上是中焦脾胃之气亏虚,升降失常,清阳下陷,湿热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中焦化源不足,血不养心,心阴、心血亏虚则心火独盛而发热,治疗此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其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这是李东垣的原话。此方是李东垣创新发掘,他创立了甘温除大热的理论,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

第四个血虚发热,低热伴有头晕眼花,腰酸,乏力神疲,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舌淡、脉象细弱,治宜益气养血,用归脾汤血虚较甚的发热呢可加生地、何首乌、鸡血藤,总体来讲这个血虚发热嘞,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等都行。

第五个阴虚发热呢,一提到发热,一提到体温不高,一看脉象舌苔,都好辨别为阴虚发热,但是呢,阴虚发热病种、病因都不一样,病机更不一样,所以说要仔细地辨,发热见于午后或夜间,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心悸失眠,口干咽燥,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用滋阴清热用清骨散或是知柏地黄丸。

清骨散是《证治准绳》的方子,用银柴胡、胡黄连,这两样退虚热的为主,加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这个方对于阴虚发热,既养阴,又清热,效果挺好,可以清虚热、退骨蒸、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临床可以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骨蒸的时候,夜里盗汗明显的时候用这个方。

如果是肾阴不足的,虚火上炎的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用滋阴降火的办法;还可以用《温病条辨》里的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知丹,青蒿、鳖甲、地骨皮、知母、丹皮,那么养阴透热啊,这里的青蒿对外透的,治疗温病后期,邪扰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证;温病后期往往这个低热,能好长时间不退。

最后一个是阳虚发热,阳虚发热,虽然有低热但伴形寒怯冷,四肢欠温,少气懒言,头晕乏力,神疲,纳少便溏,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用温补阳气,引火归元的办法,用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里面,地黄用八份、山药、山茱萸各用四份,茯苓、泽泻、丹皮各用三份,桂枝、附子各用一份,所以说重点就是滋肾阴,在大队滋肾阴药中加少量助阳药,引火归元,此补阴助阳,体现出'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金匮要略》用这个方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糖尿病后期,出现了肾阳不足,阴阳俱亏,阴不敛阳,小便多,这个肾功能不好,用金匮肾气丸,效果很好。可以治虚劳:'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因为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阴阳一方偏衰,必将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导致了阴阳失调。阳虚发热者多是肾经龙雷之火,那么虚阳浮越,龙雷之火是指肾脏所藏一点真阳,是生命之源泉,先天而来,因为肾主水,乃水火之脏,水中藏有真火才能平衡阴阳,生发万物,那么心火《内经》讲是龙火,肾火讲是雷火,正常情况下'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两者各司其职,君火在上,相火在下,肾与命门,心肾交通,相互充养,相火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充养’性质,特点是引而不发,也就是说相火性静,不能随意发动,相火过旺了就出现低热了、烂嘴了,头晕了,这些症状出现了。

龙雷之火具体怎么解释呢?相火寄藏于肾水之中,就像一条深潜水下的'龙’,也像是蛰伏地下的'雷’,所以相火又叫'龙雷之火’,这种阴阳水火相互交集,阴中裹阳,阳中寓阴的状态,才是正常的生理状态,才是正常的平衡状态,不能打乱这个状态,所以说也就是《内经》所讲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伤发热基本上就这些”

听老师讲完内伤发热的论治,小编想起老师的《杏林积铢》里有一篇关于内伤发热的病案,提起这本书,由衷得又想赞一下了,此书中所有病案均是源于老师日常门诊记录的典型医案,并由老师亲自整理、撰写、题按,最大程度地还原诊疗思路,介绍经验方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则内伤发热案过程虽然有点曲折,但是很有学习和参考意义,一起分享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伤发热辨治
热病应分外感与内伤论治
周珉治疗内伤发热经验撷菁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5(7)
柳洲医话
中医名词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