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人最好的修行,是“知行合一”

豆果知识

2020-06-04 14:51


马克思曾在其著作中写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与真理就像两兄弟,缺一不可,正如《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一书中特别提到的王阳明的名言的:“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实践才能出真知

王阳明同样说“事上练”,做到“知行合一”。单单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或许也是所谓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思想要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王阳明认为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做圣人的潜质,只是因为外部环境,有些人的"良知"被污染和蒙蔽。

每个人其实都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高度,都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只是关键在于你的心够不够坚定,你是否足够的自信。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因为“心不动”。当你能够做到内心坦然,不再为了世俗的东西而心动,或许一切也都不再能妨碍你做自己。

越是努力追寻的东西,可能越是寻而不得,不如放下自己的私念,只是一心一意的坚持,跟随自己的内心,或许当你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一切也都会顺其自然的和你握手言和。

阳明先生说:

“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的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这种人的认识,只停留在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的阶段,“只看到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所谓“不解思惟省察”,就是没有“经过感觉而达于思维”,没有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没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

所以“只是个冥行妄作”,就是盲动主义。

“所以必说个知”,这里的“知”就是理性认识。它“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阳明先生接着说:

“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个行,方才这段话的意思是,另一种人只顾空想,不参与实践,连得具感性认识也很少,更谈不上理性认识。”

理论不该脱离实际

王阳明三十岁之前拼命的想要做圣人,立军功,可是却求而不得。

当他经历过人生的逆境,先被投入锦衣卫大狱,后被贬到环境恶劣的贵州龙场,途中被锦衣卫追杀,历经九死一生,终于龙场悟道,此时的他已不再追求人生的功成名就,而是更多的注重于追寻自己的内心,即是所谓的“良知”。

阳明先生立德、立功、立言,也是一个卓越的成功者。像他这种“三不朽”的人物当然是实践强、理论也强的人。

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或者有勇无谋的武夫,根本成不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并影响历史的人物。

他认为: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的人把认识和实践分作两段去做,以为先要认识,然后才能行动,才能去实践。

但是,无论是感性认识也好,理性认识也好,都必须通过实践,必须在行动中体会。

不行动,不实践,根本不可能“知得真”。

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必定是“终身不行,终身不知”。阳明先生强调“事上磨炼”就是重视实践的作用。

阳明先生强调“知行合一”。他的“知”与“行”始终并驾齐驱。

他的“致良知”一刻不曾离开具体的事物,他的理论从未脱离实际。

在实践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触及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做人就要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说“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里的“知”,就是知晓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也就是“良知”在这一事物上呈现的具体形态。

认识未达“明觉精察”时是感性认识,认识达到“明觉精察时就是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有了对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所当然就会付诸行动。

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进一步修正这种认识,完善这种理论。换句话说,也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稻盛先生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科学技术和企业经营要求高度的现实主义,它必须既唯物又辩证。

稻盛先生说“依据原理原则追求事物的本质,同时,要以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为基础,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基准,进行判断,采取行动。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稻盛先生强调“要每天反省”,就是要对实践进行修正和完善。

语言表达不同,实质内容都一样。

这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在阳明先生、稻盛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阳明先生死而无憾,“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就表达了这种知和行、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原复习资料终极PK版(这是我看了一遍书之后结合老师划重点时所讲的以及各种参考资料花了两天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件第三单元
认识论原理☆
《实践论》的知行统一观 ■陆振兴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怎样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