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成功不是一蹴而就

一起来娱乐 2021-02-22 12:53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

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所以失败。

一、一辈子的坚持

小时候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

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却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

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

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但是,曾国藩的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这得益于曾国藩的勤劳和坚持。

修养自己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

可以说,正是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熬,曾国藩才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

曾国藩深谙此道。

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

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

31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12条: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且长期坚持。”

为此他坚持了半生。

就曾国藩练习书法来说,他自幼练习书法,一直到老。

终其一生,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均为楷书或行书。

这份耐心,这种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二、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

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

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曾说,曾国藩的本色是一位词臣、一介文人。

他成为一个军事家实际上

是被逼出来的。

咸丰二年7月,曾国藩南下江西赴任乡试主考的半途,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立即改道回家奔丧。

就在这时,太平军冲出广西,取道湖南北上,并连克湘北数城,更进而打下了汉阳。

朝廷内外一片惊慌。

为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秩序,咸丰帝决定,采取嘉庆年间大办团练的办法,任命在原籍守制的曾国藩为第一个团练大臣。

但他上报朝廷要为母守灵。

到12月中旬,当得知武昌被太平军占领,他才不得不出山。

这个时候曾国藩的临危受命,既有他接受朝廷命令的职责所在,也有保卫父老乡亲的责任感,更有承担天下重任的使命感。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人到中年要懂得这两点,方可大器晚成
曾国藩的做人秘诀:忘掉过去,活在当下
观国朝故事四首
鬼谷子绝学:占据主动,才能主导走向成功
曾国藩: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鲜卑的故事(三十四)雪上加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