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项教育关系到孩子一生幸福 很多家长却从不谈论

编者的话青少年已成为网络直播的"打赏主力",豪掷千金不眨眼,孩子对钱似乎没有概念。这样的新闻让我们看得心惊肉跳。四月是美国的金融扫盲月(Financial Literacy Month),他们已经将国民的理财能力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而我们的家庭似乎鲜少谈钱。专家建议,关于金钱的教育其实可以从三岁就开始了。学会掌控金钱,而不是做金钱的奴隶,靠自己的努力走向幸福的生活,这项技能的传递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每个家庭穷极一生都在进行着财富的积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金钱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重要的主题,但是这个主题似乎在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中莫名缺失了。中国文化里有“谈钱伤感情”的认知,也有的家长认为和孩子谈钱为时过早。

但是一次次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和同龄人群体中难免产生的攀比心,都将金钱教育提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位。

10岁熊孩子将去世父亲的5万“丧葬费”刷给主播

给大学生女儿1200元生活费 遭怒怼不是亲生的

小学生偷钱买玩具5天消费上千 只为在同学中不丢脸

……

在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之前,似乎都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缺失。

管理金钱从来都不简单,它直接和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自律性、规划能力和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息息相关。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要会对孩子的物欲说不

越来越多新闻让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满足,使得孩子一旦得不到某样东西就哭闹不止,“不要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过成富二代的生活”,成为了一个颇为吊诡的呼吁。

作为成人,我们经常说“不”,而孩子也需要听到“不”。但是,正如专家建议的,不要用哭穷法直接说“我买不起”。因为这么说会给孩子一种你无法控制自己财政的感觉,也会带给他一些焦虑和自卑。而是可能换一种方法说:我们应该聪明地运用金钱,我们选择把钱用在其它地方。让他们明白欲望和实际需要的本质不同。

专家同时建议,在孩子3到5岁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培养这样的概念,即为了得到某些东西,你有时候必须要等待。这种延迟满足,可以延伸到各个领域,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蒋勋在《生活十讲》中写道:当一个孩子要什么有什么的时候,最后他会非常不快乐,即使是杀人他都没有感觉。他已经被物质塞满了,他要的东西从来没有得不到,所以他很痛苦,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无法了解的。蒋勋甚至说,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已经变质为一种堕落的引导,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剥夺了孩子艰难取得东西的经验。他说:没有艰难感就没有珍惜。

钱从哪儿来:让孩子自己体会赚钱

正如上面说的,让孩子能理性、珍惜地对待金钱,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们了解“钱是怎么来的”,自己去体会一下赚钱的不易,也才能对父母有真正的体谅之心。

这句话可以拆解为三点:一是首先让孩子明白钱是靠劳动/工作挣来的,不是白白而来;二是让他们看到或是意识到金钱得来不易,应该珍惜和妥善处置;三就是延伸出来的,可以鼓励孩子通过一些小的活动去体会赚钱的过程,国外一直有让孩子卖柠檬水的实践,不仅是让孩子认识金钱,更是让他们真实地体验生活,此外,还能提高他们与人沟通的技能、激发商业创意的一些想法。

中国父母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潜意识,就是想要护佑孩子一生。即使孩子已经三十而立、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想要竭尽全力出钱出力地帮助。我们最缺乏的金钱教育可能是自立教育:我从小养育你到大学、研究生,这段生活,是出于父母义务应该给予和支持你的;但是将来你工作自立后,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谋求你理想的生活了。

就像马东在去年底的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说的,“财富教育不仅是钱的教育,而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然后尽早让孩子明白:在你成长过程当中有多少是我作为父母的义务,一定要给你的,有多少是我义务之外的需求,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再说回开头提到的大学女生嫌1200元生活费太少的新闻,一位网友点评得很到位:不够花就自己赚。

孩子学会依靠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可能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量入为出:学会理财

上面说的是了解钱从哪儿来,下面这一部分说的是钱的“出口”,即钱花在哪儿。

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样的认知,让很多上了大学的孩子遽然面临一个问题:如何理财,而他们可能甚至连银行都没有去过。而这个问题对于要独自去往异国,要计算汇率,还要用英文和各个金融机构打交道的留学生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长远来看,孩子有一天要独立组建自己的家庭,担负起新的责任,而往往还对理财所知甚少,月光族、啃老族还要时常依赖父母的接济。

父母引导孩子负责任地花钱,这是理财的第一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他们零花钱,带他们去超市,教他们列清单,比价钱,买东西。在生活用度上尽量向孩子展示如何分配,并教给他取舍和储蓄。

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有亿万家产,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小账本,按要求将零花钱的使用去向登记在上面,经检查后,如果使用合理,还能得到奖励。

目前教育界比较认可的财商教育的时间表是:3岁认识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钱币的面值,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6岁可以简单地找零,7岁会看价签,8岁可以干零工挣钱,9岁会制订一周的开支计划,10岁知道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大宗开支所需。总体来看,建议家长在4至6岁培养孩子理数能力,而在6至14岁培养孩子理财能力。

除了如何花钱这种具体的指导,也同时需要让孩子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这才是金钱教育的根本,涉及到价值观的培养,知道世界上有比金钱“无价”、金钱买不来的东西,比如健康、幸福、空气。

有研究表明,父母自己的财务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年幼的孩子能够独立掌握的经济资源很少,他们会在做决定时模仿父母,形成自己的实践和习惯。所以我们总会说,成功家庭教育的前提某种程度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父母的示范和引导。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周成刚在路上”编整,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教育孩子理财要谨记三项原则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你的回答会影响孩子一生!
高情商的家长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别让“穷养”毁了孩子的一生!
8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父母要尽早培养!(转给家长)
教育专家“怒”谈“零花钱”:父母无心之举,导致孩子一生自卑
财富是把双刃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