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17.我的光子、星系理论来自核外电子的分析

3517.我的光子、星系理论来自核外电子的分析

2015.3.26

我的光子理论是正负电荷对偶理论,星系理论也是正负电荷对偶理论,均来自核外电子的分析。

我最早认为光子类似电子,因为电流可以产生光子,光子可以变成电流。后来发现不对,书上说光子是电中性物质,通过核外电子的分析我想到了光子是正负电荷统一体的可能性,而书中也有光子可以释放一个电子,成为反电子(正电子)的介绍,确定了我对光子是正负电荷统一体的认识,并由此认定电流由正负电流共同形成。黑洞暗物质的存在,质子、中子的差别,让我想到了偏电荷光子存在的可能性;光子不尽一致的物理特性让我想到多种光子存在的可能性。可以在导线中直接转化为电流的光子与在半导体材料中转化为电流的光子,可以透视钢铁的光子与可以轻易屏蔽的光子,可能不仅仅是频率上的差别,还有电中性光子与偏电荷光子、不同质量上述两种光子的可能。

我最早关于星系的认识建立在万有引力的基础上,类似擒获说。核外电子的分析让我想到星系结构可能类似原子结构:二级恒星是一级恒星的核外电子,行星是二级恒星的核外电子,卫星是行星的核外电子,它们的层次结构反映了主星的层次结构,相互之间存在对偶关系,进而想到了星球和星系成长的可能性,创立了星系成长说。虽然未必反映错综复杂星球和星系现象形成的各种可能,比起类似上帝造物的宇宙形成爆炸说更具科学依据。

偏电荷光子的物理性质与偏电荷星球的物理性质结合起来研究,可能揭示黑洞暗物质的实质,而可见光可能都由偏电荷光子形成,转化为电流需要条件,电中性光子则可以在导线中直接转化为电流。如果属实,偏电荷光子的数量未必少于电中性光子的数量。

核外电子的研究奠定了我对正负电荷对偶聚集客观规律的认识,并将电磁现象、核力现象归结于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否定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实现了基本物理作用力的统一。

原子和基本粒子本来与宏观宇宙密切相关,可以从小观大、从大看小。当然,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和差别,不能简单类比。

天文现象的奥秘超过了我们身边的事物,微观世界同样难以触摸、揣摩,结合起来研究可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我是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思考的,仅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最新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精选5篇
元宇宙的十四个应用场景
“江歌案”背后我总结了:7大识人术,请牢记!
手机号怎么定位对方在哪?两种方案,一查一个准
骗过全世界的“中国第一鬼才”,恶习累累却为何能享誉全球?
第一批阳康的夫妻,已经离婚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