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隔百年,古董赝品反而成了宝贝,马未都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世人皆知酒越酿越醇,其实古董收藏也与这个情况类似。年代越久远,遗留下来的物件就相对较少,收藏价值也就越大。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古董收藏家大多对自己同时代器物的兴致缺缺,却对以前的老物件爱不释手。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本就供不应求的古董市场催生出了一批文物作伪者。现代社会也同样如此,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点评清光绪仿明弘治黄地绿龙二龙戏珠碗时,曾经说过:“对于清朝的古董,他只对嘉庆以后的感兴趣”。


这件清光绪仿明弘治的碗,在清朝光绪年间属于骗人的赝品,但在今天却是一件古董宝贝。清光绪距离现在也100多年了,这是一件清朝文物。对于这种在先前朝代属于赝品,在现代属于古董的收藏现象,马未都先生也曾用一句话道出真相:“这是一个特定时期历史的见证。”这件清朝的仿品,见证了清光绪年间的古玩市场,也反映了清人对明文物的喜爱。


稍有眼拙,就收藏假文物这种现象,就连古董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不能完全避免,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纪晓岚眼拙购买了明代“罗小华墨”;乾隆爷视假《富春山居图》为真;汉文帝也曾收下长生不老之“神杯”。看过电视剧《正阳门下》的人,一定对程建军、孟小杏造假的场景不陌生。《正阳门下》中,韩春明在那个文物市场并不火爆的年代,以低价收购了大量文物,甚至建立了私人博物馆。然而,近几十年的古玩市场异常火热,收藏与鉴赏成为了一项全民活动。出于对文物的喜欢,竞相购买收藏古董,古董市场也被带动起来。出现了大量的鉴宝栏目:《寻宝》、《鉴宝》、《收藏马未都》……


Δ鉴宝现场图片


那么,与这股收藏热潮相伴而产生了无数的古董造假者和赝品,多少人一夜暴富,多少人又一贫如洗。现在市场上的这些赝品在几百年以后,也许会像黄地绿龙二龙戏珠碗一样成为古董。清光绪的造假者不知道自己的赝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古董,我们同样也不知道今天这些假文物在今后的地位?
除过中国人以外,外国收藏家也对中国古董颇为有兴趣。提及中国近代史,我们总会冠以“屈辱”二字,对于古董收藏也是如此。
由于我们的无知和西方国家的贪婪,我们丧失了大量的文物。王道士不知敦煌文书之珍贵,斯坦因和伯希和这两个文物贩子,或低价购买,或直接掠夺了敦煌藏经洞文书。沙俄军官科兹洛夫,从中国黑水城盗走了大量西夏文书。晚清的这些外国侵略者和中国人一样,他们更多的对先前朝代的东西兴趣浓厚。单纯的掠夺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文物的需求,他们开始在民间寻找前代文物。清末文物造假者,制造出来的仿前代赝品不仅用来欺骗国人,尤其是用来欺骗外国人
上面提到的清光绪仿明弘治的二龙戏珠碗,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该碗一直在国外流失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了祖国。作为清光绪文物市场造假的见证,它满足了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需求,其仿制工艺虽精益求精,然其是明朝的假文物。当然了,对当代人来说,它是清朝的“真文物”。
双龙戏珠碗由一件明仿品经历百年的沧桑变成了当今社会的文物。清之假文物,今之真文物;今之假文物,后之真文物。在每个时代,这些假文物见证了这段时期文物市场的发展,造假越多,说明对古董需求量越大。但其终究是扰乱了正常的古玩市场秩序,也没有保留每个时代自己的特色,贻害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假,先从鉴定师开始
揭秘民间古玩套路,古玩行业的乱象!
马未都:古董交易赝品太多 买卖“眼力”很重要
马未都:收藏有诈
【书评】马伯庸《古董局中局》
马伯庸《古董局中局》:古玩市场赝品不止95%/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