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23 天地间纵横英雄气——《三国演义》

说起中国历史,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三国时期。这并非得益于史书《三国志》,而是得益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至今仍深受读者的喜爱。

从三国历史到《三国演义》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开始于公元220 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为魏。次年,即221 年,刘备在四川称帝,这就是蜀汉,简称蜀。

孙权在222 年改元黄武,229 年在江东称帝,这就是吴。魏、蜀、吴就是我们说的三国。公元263 年,魏先灭蜀汉;265 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 年,晋灭吴。

至此,三国被晋消灭,归于统一。所以,历史上讲的三国时期是从220 年到280 年60年的历史。不过,从公元212 年孙权移到建业(今南京),次年曹操自立为魏公,又次年刘备入成都做益州牧开始,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当然,要探究三国的形成过程,就要追溯到公元184 年的黄巾起义。因为从这时起,汉帝国已开始动摇,而建立三国的统治集团就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一般人心目中的三国的概念包括了从公元184 年黄巾起义到280 年司马炎统一全国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正是这一段历史。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到公元184 年,终于酿成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为镇压起义,各军阀招兵买马,于是群雄蜂起。这时,宫中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也更激烈。公元189 年,外戚何进为除掉宦官蹇硕等,招凉州军阀董卓进京。董卓一入洛阳,就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企图夺取大权。

于是在公元190 年,以袁绍为首的十路军从组成“关东军”,讨伐董卓,军阀混战由此开始。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各军阀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董卓被杀后,袁绍、袁术、曹操的势力最为强大。公元200 年,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过几年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208 年,曹操率十多万大军南下攻下荆州,要渡长江打孙权,实现统一。结果,孙权、刘备联合起来,火烧战船,大败曹操,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这一战,彻底打破了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稳定了孙权的地位,也为刘备进入益州提供了条件。之后,曹操退回中原,屯田练兵,准备再战,但经过四、五年苦战得到的汉中,到219 年又为刘备所得。220 年,曹操病死,曹丕废汉帝建立魏国,但一直无力统一全国。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进入四川,221 年建立了蜀汉。此间,关羽曾从江陵北攻曹操,形势有利,但吴兵却乘机袭击其后方,占领江陵,杀死关羽。222 年,刘备为了报仇,大举攻吴,结果在猇亭惨败,被迫逃回,第二年便病死了。儿子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此时,蜀国处境艰难,诸葛亮通过“七擒七纵”降服孟获。又通过六出祁山,稳定北方。但最后一次,却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国内部矛盾加剧,加上连年战争,民力疲敝,终于在263 年,被司马昭灭掉。两年以后,司马昭病死,儿子司马炎逼曹奂让位,自己做了晋朝皇帝,魏亡。

东吴方面,孙权死后也一直争斗不休,司马炎在279 年发20万大军攻吴,次年攻到建业,吴国亦亡。三分天下的局面最后被晋统一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刚结束,由蜀汉入西晋的史学家陈寿,就搜集史料,写出史学名著《三国志》。

不久,另一位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引书二百多种,补充了大量史料,为后人“演义”三国历史,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不少野史杂记中,也记载了许多三国故事,如裴启的《语林》、干宝的《搜神记》、殷芸的《小说》等。与正史不同,这些记载有较多的虚构成分。

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各种娱乐“伎艺”应运而生,“说话”就是其中之一。说话就是讲故事。“说话”中有一科是讲史,演说前代历史故事,三国故事就是讲史的重要题材。据记载,北宋时已出现“说三分”的专家。

还有记载说,有的小孩很顽皮,家里讨厌,就给他们钱,让他们听古代故事。

听到刘备失败,就皱眉头,流眼泪;听到曹操失败时,就哈哈大笑。可见,当时三国故事已非常流行。元朝杂剧盛行,三国剧目有三十多种,如《单刀会》、《三英战吕布》、《赤壁鏖兵》等。后来,有人将流行的三国故事加以联缀、整理,组成长篇故事,我们今天见到的是元代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分上、中、下三卷。每卷分上下两栏,上图下文,其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形象已相当突出,其中也杂有刘、关、张落草等荒诞不经和因果报应的章节;而且描写粗疏,文词鄙陋,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但已具备了《三国演义》的雏形。

罗贯中就是在正史的基础上,博采以上创作,写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对罗贯中的情况,我们了解很少,连他的籍贯和生活年代都有很大分歧。一般认为他是元末明初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性格孤僻,经历坎坷,胸有大志,难以实现,于是寄情于文学。还有人说,他还曾编撰十七史演义,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只有四五种,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还有人说,他也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到了清代初年,批评家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全面修订:修改内容,辨正史事;整理回目,改为对偶;增删诗文,削减论赞;注重辞藻,修改文句,又加上评点,誉之为第一才子书,成为后来最通行的本子。

给古人以艺术生命《三国演义》既然是小说,就不可能完全拘泥于历史事实,否则,就难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场景和人物。《三国演义》基本上依据正史,同时又有相当的虚构,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七实三虚”。因此,不能把《三国演义》作为史书来看,因为作品中的不少情节、细节出于虚构。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责备《三国演义》,因为假如没有这些虚构,《三国演义》就很难成为精彩的小说。

如我们熟知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见诸葛亮,正史中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可到小说里,却敷演成一大回五六千字的精彩文字,把刘备的礼贤下士、诚恳、耐性,张飞的直率、急躁,关羽的老成持重,表现得非常鲜明;把隆中景物描写得如在眼前;而情节的婉转多姿,又是那样引人入胜。试想,如果作者拘泥史实,我们还能看到如此精彩的小说吗?又如关羽辞别曹操,史书只有“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而在小说中又有了曹操追赶、前来赠袍的场面,又有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把关羽的大义凛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若无虚构,也就没有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过五关斩六将了。

《三国演义》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情节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过目难忘。

刘备,是作品塑造的理想君主,他是皇叔,属正统,又能礼贤下士,仁厚爱民。他为了见到诸葛亮,三顾茅庐而无怨言。第一次,诸葛亮不在家,刘备误把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当成诸葛亮。第二次,先使人探听,听说回来了,又去,路遇大风大雪,张飞劝回,刘备不听,结果路上又误把诸葛亮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当成诸葛亮。最后见到的是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而非诸葛亮。回去的路上又误把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当成诸葛亮。张飞认为诸葛亮是无能之辈,所以不敢见面,而刘备坚持要去,第三次又赶上诸葛亮睡觉未醒,刘备耐心等待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并赢得诸葛亮的信赖,成为他日后争夺天下的谋士、决策者、依靠者。

又如刘备受曹操大军追赶,从樊城撤往江陵时,恐百姓受害,一路带十余万百姓逃难,行动迟缓,眼看就要被曹操追上,还不忍抛弃。由此可见刘备的仁厚爱民。

当然,由于作品过于美化刘备,按照封建仁君的标准塑造他,有些地方不太近情理。如:赵云冒着生命危险,杀入曹操重围,救出刘备儿子阿斗;刘备却将儿子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就不近情理,难怪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关羽,是作品塑造的另一理想人物。他是“忠义”的化身,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封为关帝,到处给他立庙。桃园结义,是关羽“忠义”的开始,千里寻兄与义释曹操则是忠义的集中表现。因刘备参与谋杀曹操,事泄被曹操追捕,关羽与刘备逃跑时失散。关羽又中计被困,本想誓死拼杀,但想到桃园结义与刘备誓同生死,想到刘备家眷,又想到匡复汉室,便暂时依附曹操,但相约三事,特别提到“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爱惜他的才能,想感化他为自己效力,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始终不为所动。曹操送他赤兔马,本想感动关羽留下,关羽却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后来得知刘备下落,便决然离开曹操去见刘备。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算定曹操肯定从华容道逃跑,让关羽把守,他知道关羽素来忠义,可能要放走曹操,临行时让关羽立军令状;关键时刻,关羽还是念及曹操旧情,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放走了曹操。乍一看来,这两种行为是矛盾的;但在“忠义”这一点上,却统一起来了。正是从这看似矛盾的行为上,我们看到,关羽的忠义超越功名利禄,超越生死界限,别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难怪著名美学家王国维说,关云长义释曹操一段,非大文学家不办。

曹操是《三国演义》塑造得最复杂的形象。《三国演义》沿袭了南宋以来以蜀汉为正统的观念,极力美化刘备,丑化曹操,将曹操写成一个极残酷、奸诈的人物;但同时,作品也没有完全抹杀曹操的卓越才能。作品把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丰满。曹操谋刺董卓,事败逃跑,暂避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吕伯奢准备设筵款待,到邻村买酒去了。不久,曹操听到磨刀声,又听人说“缚而杀之”,遂以为有人要杀他,抢先下手,杀了吕家八口;到厨房,却发现他们原来要杀猪。曹操因为多疑,误杀好人,便连忙逃跑;路上正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便也杀掉。随行的陈宫说,刚才是误杀,现在又是为什么呢?曹操说:“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句话把曹操的残酷、奸诈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作品同时也表现了曹操的卓越才能和豪爽多智的一面。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他对当代英雄的分析极为透彻。他嘲笑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刘表是”虚名无实“,刘璋是”守户之犬“。他善于博采众议,尤其敬才爱才。对关羽,他竭力感化,即使关羽最后离去,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忍杀他。看到赵云在乱军中往来冲杀时,他称赞赵云是一员猛将,令部下不要杀死他。曹操俘获张辽后,张辽破口大骂,曹操本想杀他,可得到刘备、关羽劝阻,顿时改换脸色,笑着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

“于是亲自给张辽松绑,把自己衣服给张辽披上,让张辽坐上座,张辽很受感动,就投降了曹操。

诸葛亮是作品塑造得最突出的形象。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他隐居隆中而知天下事;初见刘备,就定下三分天下的计策;博望坡一战,出奇制胜,赢得关羽、张飞的佩服,树立了威望;在赤壁之战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到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道等,处处表现出远胜曹操、周瑜的卓越才能,致使周瑜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刘备死后,他独立支撑蜀国局面,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稳定局势,最后病死于五丈原,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智,主要表现在对战争各种因素的精辟分析上,尤其是他善于知己知彼,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出奇制胜。例如诸葛亮为引诱曹操走华容道,命关羽在那边堆积柴草放火,引曹操来,关羽说:“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

诸葛亮说:“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诸葛亮既懂兵法,又知曹操弱点,才能用这样的计谋获胜。又如空城计,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诸葛亮身边只有2500士兵,不得已,让士兵打开四门,自己则在城上焚香操琴。司马懿怀疑有埋伏,慌忙退兵。众人不解其故,诸葛亮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回。”如果诸葛亮不深知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空城计如何能成功?

《三国演义》中的生动形象太多了,除了以上四个,像张飞、赵云、马超、周瑜、吕布等,个个活灵活现,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两军交战妙在幕后除形象生动外,《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也是一绝。全书120 回,洋洋八十多万字,描写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但并不给人以单调沉闷之感。作品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结合起来,将对战争的描写与对人物的刻画结合起来,运用正写、侧写、实写、虚写,把古代“一刀一枪”的战争写得丰富多彩。如著名的赤壁之战,真正的刀光剑影并不多,作品将全力放在各集团、各人物,尤其是诸葛亮与江东谋臣的论辩较量、与周瑜、曹操的争奇斗智上,舌战群儒、连环计、苦肉计、借东风等最精彩的章节,都没有刀光剑影。又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不过千把字,却把整个战斗场面写得惊心动魄。先写华雄连斩四将,极写其勇猛,后写关羽请求出战,因地位卑微,被袁绍呵斥。关羽出战后,也不正面写交战经过,而侧面渲染,只写帐篷中听到外面杀声震天,正当帐内诸将紧张万分时,关羽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出战前斟好的热酒,仍有余温。

不仅如此,《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有时甚至故意避易就难,难中取胜,在重复中见独创,即前人所说的善犯善避,犯中有避。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一重复,变化莫测,让人叹服。

历久弥新影响深远《三国演义》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大大推动了我国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历史小说的发展。《三国演义》后,演义小说层出不穷,几乎每朝每代都有通俗演义,成为我国长篇小说的一大类别。《三国演义》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难以估量,京剧中的“三国戏”

自成系列,像《卧龙吊孝》、《借东风》、《空城计》等,都是京剧艺术中的瑰宝,近几年拍摄的电影《赤壁之战》,电视连续剧《诸葛亮》、《三国演义》,也深受观众喜爱。《三国演义》描写的各种战例,各种计谋,给后人很大的启发,成为许多军事家学习的教科书。据说,清兵入关后,曾印发《三国演义》教育八旗兵,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等,都曾从《三国演义》中学习过用兵之术。清代统治者又从另一方面,竭力宣扬《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将关羽封为关帝,并建了很多关帝庙。而今天,《三国演义》的新价值仍被不断发现,如《三国演义》的谋略学、运筹学、人才学、管理学等。日本不少企业家还将《三国演义》作为必读书。可以说,新的“三国热”

正方兴未艾,《三国演义》研究的新学科正在形成,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应用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解三国 读三国有感
历史和小说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三国演义》当历史读
《三国》里的那些成语、歇后语你知道多少?快给孩子收藏吧!(文末有福利)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个人心得精选15篇
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