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帖】从一则案例看股权代持的风险

案例:A公司100%收购B公司股权,但为了规避关联交易的嫌疑,A公司选择由C公司和自然人D分别替其代持33%67%B公司股权,并签订了《股权代持协议》。

C公司因资金流断裂,其银行贷款未能按期偿还,银行向法院申请冻结了C公司资产,其中就包括其代持的B公司33%的股权。

C公司诉至法院,并以《股权代持协议》为证据,要求确认股权实际出资人为A公司,并解除被冻结股权;法院审理肯定了《股权代持协议》是有效合同,但仍判决驳回C公司的诉讼请求,银行申请执行了该股权。

结合本案例,接下来,聊一聊什么是股权代持及其法律风险。

什么是股权代持?

股权代持是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达成约定:名义出资人作为名义股东,在股东名册等公司工商登记信息上出现,而实际上由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

实际经营中,很多出资人会基于规避法律对股东人数的限制、享受某些行业的优惠政策、避免引起关注、规避关联交易等原因,选择由第三方代持其股权。

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

结合案例看,A公司虽然是实际出资人,双方签署了《股权代持协议》,但工商备案登记等信息显示的股权所有者是C公司。《股权代持协议》在A公司和C公司之间是合法有效的,但不能约束银行,银行根据工商对外公开的备案信息了解到C公司名下有股权,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此可见代持协议的效力仅限于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不能对抗工商备案信息的效力。

除此之外,股权代持还有其他风险:(以案例中利益方的假想行动模拟说明)

1、继承纠纷。自然人D突然离世,D名下股权被其继承人争夺,A公司卷入D遗产继承纠纷案件。

2、经营风险。AB发生冲突,致使A无法实际控制B公司运作。

3、道德风险。CD,在A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让或质押代持股份,致使A公司权益造成损害。(即使在《股权代持协议》中明确未经A同意不得转让或处分股份,但根据善意取得原则,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仍有权受让股份)。

4、法律风险。股权代持故意规避国家法律的,一旦有人请求确认代持行为违法,隐名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如何规避股权代持法律风险呢?

1、慎重选择代持对象,并提前考虑减少代持税负成本问题。

我国税务机关对于近亲属之间的股权转让税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果把股权交给父母代持,从父母手里赎回股权时,可以申报较低的股权转让价格,税务机关予以认可,将大大减少税务成本。

2、在《股权代持协议》中尽量明确各种风险解决方案。

我国司法解释已经承认了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因此制定权利义务清晰的协议非常必要,而且有必要在协议中约定隐名股东什么条件下行使显名权,成为真正的公司股东。

3、实际参与公司经营。

隐名股东实际履行了出资,法律保护其利益,但参与公司经营,促使始终同代持人保持经营思想的一致,能更有效的保护出资权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司纠纷|股权代持纠纷解析
浅析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
隐名股东的身份认定、显名路径以及裁判规则
股权代持协议下显名股东之债权人保护|律师视点 112
隐藏的刀子,股权代持没那么简单
股权代持的风险与防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