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我国传统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其中所载经方,对皮肤病的治疗卓有成效,而且,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也不需要多少钱即可治愈。相比之下,在西医那里,花上两三千元,可能刚刚做完检查,能不能确诊还不一定,更别说治疗了。而在中医这里,两三千元,可能病早就治好了。举例如下:

 

大黄甘草汤治疗湿疹

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所载,适应证为“食已即吐者”,用于荡涤肠胃实热,缓急和胃,泻下而不伤正。用于亚急性湿疹,病例如下:

王××,男,39岁,2008年6月5目初诊。自述在2日前,臂内侧靠近肘部及两胫前不明原因出现较密集的点状红斑和淡红色粟粒样丘疹,伴发瘙痒,搔抓后红斑、丘疹很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加剧。

症见:双侧前臂内侧及两胫前对称性出现点、片状红斑和粟粒样丘疹,部分有少量水疱,如米粒到绿豆大小,轻度糜烂、渗出、痒甚、大便干、舌稍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诊为亚急性湿疹。

证属:温热内蕴、复感风热之邪,搏结于肌表所致。

拟大黄甘草汤:大黄120克,甘草3O克,水煎20分,待凉湿敷患处,每天2次。5日后红肿减退,水疱有吸收之势,糜烂面趋于干燥,瘙痒明显减轻。继原方外洗3日,症状基本消除,至今未见复发。

按: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治疗不当转变而来,属中医学“浸淫疮”范畴。湿蕴化热、湿热交结,偶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两相搏结,蕴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乃为热邪波及营血,热气蒸腾,水湿之邪浸淫泛滥所致。大黄清利湿热,兼祛表皮风热湿邪,配甘草增强清热除湿、止痒、解毒之功,使药力直达病所。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由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枚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皮肤科上也取得独特疗效。

张×,女,40岁 2007年l2月9日初诊。有荨麻疹病史七八年,遇冷易发,发则周身皮肤起白色风团,瘙痒。服抗过敏药量渐加大而效愈差。常感手足冰冷,冬季尤甚,咽喉干燥不舒,不欲饮水,二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证属表虚卫弱,风寒外客。治拟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处方:桂枝lOg、白芍lOg、生黄芪15g、防风10g、生白术lOg、炙甘草3g、党参10g、当归lOg、生姜3片,大枣4枚。7剂,常法煎服。

复诊:2007年12月16日。虽然气温下降,但皮疹未发。下颌部小片瘙痒,怕冷不恶风,咽部仍然干燥不舒,无痰,不咳。腰酸,胃中不和,噫气时作。舌质红、苔薄,脉细。原方去生姜、大枣,加法半夏lOg、南沙参12g、桔梗4g,7剂。

三诊:2005年1月4日。皮疹未发,偶见皮肤痒感,经行先期1周,血量不多。头时晕,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细。于前方加制首乌lOg、枸杞子lOg,14剂,以善其后痊愈。

寒冷性荨麻疹是以正气内虚为主,复因外在风寒之邪侵袭机体,“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一旦失和,则“邪气客于肌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风寒伤表,病属卫分,故瘾疹色白,遇风、冷则甚,得暖则瘥。发疹时间也多在隐晦之日或朝夕阳微之时,治疗以整体调节营卫为主,补肺脾之气为辅,佐以活血祛风。重视营卫二气、肺脾与肌肤皮毛、内外风、心神等之间的关系,通过整体调节患者免疫力,达到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目的。

桂枝汤为《伤寒论》名方, 药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组成, 具有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之功, 用治太阳中风表虚证或杂病营卫不和自汗证。肺主气,司宣发,外合皮毛,皮肤与肺关系密切,皮肤必须依赖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全方药虽仅5味。但组合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小柴胡汤治疗玫瑰糠疹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主方,《伤寒论》中第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汪苓友曰:“柴胡证者,谓邪入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也。但见一证,谓或口苦,或咽干,目眩,或耳聋无闻,或肋下硬满,或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等。”皮肤病虽有外在皮疹,重视局部辨证。然内治之基础与内科相同。见到“柴胡证”即可用小柴胡汤,并结合局部辨证加减用药。

孙×,女,34岁。躯干部出现丘疹、水疱,瘙痒伴口苦1周。症见急性病容,精神欠佳,躯干部散在黄豆大小的水疱,疱液澄清,部分水疱破溃后糜烂、结痂,水疱基底潮红,疱周有红晕,椭圆形,皮损向心性分布,舌尖红,苔黄,脉浮。诊断:玫瑰糠疹(疱疹性),属柴胡证。治宜和解少阳,佐以清热解毒。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5g、半夏15g、生姜10g、大枣5枚、金银花20g、连翘15g、荆芥15g、防风15g,2剂。每天1剂水煎服。

服药后精神明显好转,无新发皮疹,原水疱逐渐吸收,干涸,结痂,守前方去半夏、生姜、荆芥、防风,加生地、玄参,麦冬各15g,服6剂而愈。

玫瑰糠疹为皮肤科常见病,中医诊断为风热疱,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皮损椭圆形淡红鳞屑斑,其长轴与皮纹发现一致,病多为4周~8周,皮肤以大疱表现为主者少见。临床症状较重。抓住“口苦”一证,辨为柴胡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结合病因加入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患者2周痊愈,疗效显著。

 

茵陈蒿汤治痤疮

茵陈蒿汤是张仲景治疗“阳明瘀热在里发黄”的著名方剂,后世医家将其作为治疗湿热黄疸之第一要方,该方功效清热利湿退黄,治疗阳黄多有卓效。

刘×,女,l8岁,2008年3月7日初诊。1年来每发颜面痤疮,外用药治疗数次未愈,后又服用乙烯雌酚,仍未见效。患者每经来1周左右,颜面部始生痤疮,多为圆形红色丘疹,挤压可有乳白色脂栓,偶见脓疮。月经一过,症状日减,俟下次经来症状复作,深以为苦。平素性情急躁、口苦咽干、两乳胀痛、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中黄腻,脉弦数。此乃肝经郁热,湿毒蕴结。治宜清肝理气,化湿解毒。方选茵陈蒿汤加味:茵陈15g,栀子lOg,大黄lOg,薏苡仁30g,丹皮lOg, 赤芍lOg,郁金lOg,地肤子30g,柴胡lOg,升麻3g,甘草5g。水煎,每于经来前l0天服用5剂。经治疗2个月经周期,症状未发。后嘱患者服用逍遥丸4月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

该病是青春期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为肝火亢盛、湿热内蕴所致,每因情志暴躁、过食辛辣膏粱厚味而发。本案除以上诸因外,更加之经血下行,肝阳失约,与湿热相结,“郁乃痤”发为本病。选药茵陈、薏苡仁、栀子清热利湿,柴胡、郁金调达肝木,大黄、丹皮、赤芍凉血散结。虽选治黄之茵陈蒿汤,但药证相合,其病乃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世昊临证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经方皮肤科应用
温经汤
经方治疗皮肤病效果好!
欧阳卫权 :经方辨治带状疱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