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脉诊学-基础知识汇总(三)【精辟论述】
五、诊脉方法与诊脉注意事项


(一)诊脉方法
诊脉的方法正确与否,是决定诊断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诊脉方法,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诊脉方法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诊脉的时间
 
历代医家十分强调诊脉的时间。最佳的诊脉时间,通常要在病人安静之时进行。因为,如果病人正处于惊恐、兴奋、紧张之时,皆可引起真实脉象的异常变化。医者皆知,脉的搏动与气血的活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医家认为:诊脉的时间适宜在早晨尚未活动,未进饮食之前进行。虽然临床上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足已说明古时候医家对于诊脉的态度是何等认真。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清·黄宫绣在《脉理求真·四宫脉要》中曰:“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凝神,调息细审。”因为在早晨人的机体内外环境均较安静,气血调匀,脉象才能如实反映病情,是诊脉的最佳时间,但限于条件,不必过于拘泥,其他时间也可以诊有过之脉。如明·汪机曰:“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

2.医生调息
 医生在诊脉时必须注意自身调息,首先要平心静气,聚精会神、贯注指下,才能够诊得真实的脉象。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诊家正眼》中曰:“凡诊脉之道,必须调平自己气息。”因为古时候没有钟表计时,是医生采用自己的呼吸定时间(一呼一吸称为一息)来计算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以辨脉象的迟数。因为,正常人每分钟呼吸为18次,每呼吸一次时,脉搏跳动4次,计算呼吸共计72次,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正好也是72次。可见,古人以呼吸定息测脉动的次数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3.诊脉时病人的体位和医生的指法
 
诊脉时病人的体位和医生的指法尤为重要。应嘱病人端坐或采取仰卧的姿势,将前臂自然平展,放在比较柔软的脉枕之上,手掌朝上,医生将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分别触放在寸、关、尺三个部位上。医生应将中指略为弯曲,使三个指头平齐,节节相对,应用指腹分别触及寸口部位,以候各脏腑之病情所在。正确的诊脉方法是:首先以中指取掌后的高骨,定为关部(即桡侧的桡动脉骨茎突处),其余两指分别再取寸与尺两个部位,关前定为寸脉,关后定为尺脉。并且要根据病人的体格长短肥瘦的不同,来决定寸与尺之间的距离远近。如长瘦形的病人,臂较长者,诊脉时下指的距离可以相应疏远些,若体格是肥胖型的,而且臂亦较短者,下指时的距离可以密近些。如《诊家枢要》中曰:“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诊脉下指的力度应由轻渐重,采用浮取、中取、重取三种方法,以辨脉的深度。如《诊家枢要》中又曰:“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而中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亦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现,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又《难经·第五难》中曰:“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然后,再察其脉的速度,以辨脉的迟数;知其脉的强度,以辨脉的属性。总之,不外乎举、按、寻、推、竟五种。所谓“举”即是轻取,可诊得浮脉;“按”即是重取,可诊得沉脉;“寻”即是中取,下指不轻不重,可诊得缓脉;“推”即是随时微微挪移指位,前后推测,可诊得芤脉之类;“竟”即是上下揣摩,可诊得长短之类脉也。

此外,诊脉下指有单按与全按之别。单按脉即以一个指头按寸部、关部或尺部;全按是三个指头齐按寸关尺。如果只从表面上看,诊脉都是三指齐按,而实际是三个指头竟在逐个地反复寻按各自部位的脉象。如《四诊抉微》中曰:“凡诊先以三指齐按,所以察其大纲,如阴阳表里,上下来去,长短溢脉覆脉之类是也。后以逐指单按,所以察其部分,每部下指,先定经脉时脉,以审胃气,分表里、寒热、虚实,辨气分血分,阴阳盛衰,脏腑所属,浮候,中候,沉候,以消息之断病,何部异于众部,便属此部有病,候其盛衰之极者,以决之,在上上病,在下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

4.候脉诊脉必须讲求严肃性,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就难以辨清脉象的真伪。
 
如《灵枢·根结篇》中曰:“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所以说,持脉必须候得脉搏跳动50次以上,或者延长2~3个50次,一般需要5~10分钟为宜,如此才可以了解五脏的全部情况。故而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曰:“动数发息,不满50,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他严肃地批判了那些仓促持脉、草率做出诊断的医生。告诫后世医者,候脉必满50,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视死别生”的目的。


(二)诊脉注意事项
在诊脉之时,医生要注意自己手指的温度是否正常。如果手指太凉,直接去给病人诊脉,就会引起脉象的改变。正常人的脉象和缓而均匀,平滑柔软,脉的跳动每分钟大约为72次,妇女月经期或5周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身体素弱者脉率均可增快;劳动或运动之后的脉率亦可略速,而体健之运动员脉率则稍为迟缓。此外,饭后、酒后、吸烟、饮浓茶或咖啡等,均可以使脉率增快。如果病人正处于惊恐、兴奋、紧张、或情志改变,寒冷刺激,高温炎热等,均可能引起真实脉象的异常变化。鉴于上述几种情况,临证时必须特别注意,以免发生误诊,贻误病情《素问·经脉别论篇》中曰:“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伤,脉象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如:喜伤心,则脉必散;怒伤肝,则脉必弦;忧思伤脾,则脉必缓;悲伤肺,则脉必短;恐伤肾,则脉必沉;惊则气,乱则脉必动。上述这些脉象的表现,是情与脉相应为顺,反此者为逆。

此外,脉象和气候的关系甚为密切,因为自然界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所以,随着不同季节的转化而会出现不同的脉象。如《濒湖脉学·四言举要》中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暖,是谓平脉”。凡属四季平脉者,均属正常脉象,如见是脉,应排除病脉,才不至于有误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版】脉诊操作规范
为什么中医切脉最好在寅时?
切脉 ‖ 诊脉的方法
[转载]脉诊探秘——脉诊和吹箫类似
杨大夫第七讲(脉诊)
黄利兴-脉诊特征与规范操作(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