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洋种子“先尝后买”折射中国种业困局

洋种子“先尝后买”折射中国种业困局

2010-04-05 09:12:43 来源: 投资者报(北京) 跟贴 0 手机看股票

惊蛰刚过,自觉蔬菜种植收益有限公司的李延明就决定外出了解外省同行的种菜经。李延明在湖南岳阳从事蔬菜种植近十年,尽管2009年以来菜价节节攀升,但他仍觉得收益不尽如人意。

半个月时间里,李延明走访了山东、河南及东北一些蔬菜种植基地,最强烈的感觉是“自己过于保守和落伍了”。因为在这些大规模种植的大棚里,李延明发现人家的瓜果不但比自己种植的要饱满硕大得多,而且色泽也要鲜亮圆润,当地菜农告诉他,“这是洋种子带来的好处”。

他并非第一次听到或见到洋种子,但却一直没有选择洋种子,原因在于价格太高,相比国内种子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国内种子是论斤论两卖,可人家进口种子论粒卖,怕成本太高不敢进”。但考察过程中,山东寿光的菜农告诉李延明,由于国外种子质量好,产量高,价格也卖得好,当地已普遍采用洋种子。

事实上,洋种子已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据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常务副主任国家进透露,西红柿的进口种子占到50%以上,长茄国外品种占比超过80%,而无刺小黄瓜绝大部分是进口种子。据《投资者报》了解,仅寿光当地,国外种子公司就达30余家。

值得注意的是,当“洋种子”控制大量国内市场后,2010年开始大幅提高种子价格及其配套的疫苗价格,使国内菜农的种植成本陡然提升,也同时拉响了国内种业的市场警报。

寿光蔬菜种洋货占七成

在山东寿光这个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地,李延明再一次感受到本土种子与洋种子的差别。尽管进口种子价格贵不少,但产量和卖价要高出很多,与保守的李延明只选择相对便宜的国内种子不同,寿光当地菜农更愿花较多的钱买更好的进口种子。

山东寿光蔬菜协会人士告诉《投资者报》,多数情况下,国外蔬菜种子的蔬菜产量比同类国内蔬菜种子的蔬菜产量要高出约20%,售价也比国内品种高出约20%,而且抗病虫害能力也强于国内种子。

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菜苗培育的隋志卿经理表示,进口种子大举进入寿光蔬菜种子市场始于2000年前后,进口种子依靠其技术和品种优势逐步占据了种子市场的统治地位。平时吃到的荷兰小黄瓜、以色列小西红柿等都是进口种子进入我国市场之后生产出来的,“这些菜的品相和口感等,确实比国内的强。”

目前,寿光每年蔬菜种子交易额约为6亿元,其中“洋种子”占比就达到了六至七成,大约4亿元。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河南和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市场。河南南阳地区的玉米种植户对两个玉米品种最为熟悉的,一个是国产的“郑单958”,一个是美国的“先玉335”。“郑单958”多年来都是当地玉米种植的主导品种,但近年这一国产品种受到明显冲击。

南阳2009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600万亩,“郑单958”品种虽然号称是主导产品,但只占160万亩。而在吉林省部分地区,“郑单958”的老大地位已经动摇。一名种子销售商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先玉335”销售更好,销量已超过国产的“郑单958”。

农业部的统计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3年前的玉米主要品种种植面积中,“先玉335”市场还很小,但最近两年升至第三位,而且增长势头非常快。而据来自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锋统计,目前吉林玉米耕地的三分之一被“先玉335”占据。

低价抢市场,抬价赚暴利

洋种子产量高,卖相好,售价高,自然给大规模的大棚种植户带来更好的性价比。但另一个隐忧却接踵而来,那就是洋种子在控制了国内大量市场份额之后,今年开始大幅提高种子价格,给国内菜农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压力。

李延明算了一笔账,与自己国内种子的价格比,国外进口种子的价格大致是国内种子的6到10倍,有些品种价格高出更多。比如一种番茄种子,每市斤卖到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克20元。据其介绍,种一亩茄子需3000粒种子,采用国内种子的成本是60~70元,但使用洋种子每亩成本要多出近千元。

国家进以甜椒为例表示,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钱。而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但由于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在营销方式上,国外种子公司也有一套模式,先以较低价格,甚至免费让菜农种植,获得成功后,再向菜农高价出售,而且一旦出现病害,菜农还要付高价从国外公司购买相应的药水与疫苗。

去年7月,寿光市番茄曾暴发黄化曲叶病毒,这种病害暴发后,国内种子企业没有一家能拿出抗病毒品种,而国外公司在9月份就及时拿出了抗病毒的种苗。这种抗病毒种苗价格一开始为每株0.42元,但随着农民用种量的扩大,很快上涨至每株0.87元。

与此同时,国外种子企业也加大了在华布局。仅寿光当地,国外种子公司就达30余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世界四大粮商之一,也是著名的经济海盗)、杜邦-先锋(供应先进种质资源的业内领导者)、先正达(全球领先的植保公司, 在高价值种子领域名列第三)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全国目前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各种类型。

国内外种企研发投入差百倍

种业处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前端,对农业生产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也是政府调控农业生产的重要杠杆。一旦种子受制于人,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将面临压力。科技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坦言,“一旦国内种子价格和大部分市场被外资企业控制,主动权就会操控在他们手里。”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每年有125亿公斤的种子需求量,但国内种业公司仅仅能满足45亿公斤的需求,每年还有约80亿公斤种子需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同时,国内种子企业却生产不出好种子。

统计显示,中国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大约有8700多家,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而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更不足80家,这些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种子企业小而散,最大的种企销售收入不到总体市值的3%。

 

一个明显对比是,国际上前十位种企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150多亿美元,占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种子市场,仅前三家企业就占一半的份额。但从国内比较大的五家种企上市公司丰乐种业(000713)、登海种业(002041)、敦煌种业(600354)、隆平高科(000998)和万向德农(600371) 来看,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这五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共才40亿元。与国际大型种子企业无法抗衡。

对种企而言,良种研发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但从以上五家上市公司年报看,2009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仅4400万元,但孟山都2008年的研发投入高达9.8亿美元,是这五家上市公司总体的152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国家将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强调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但如何将政策利好变成动力和利润,将是对国内种业的大考验。

(本文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赖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光外资链
国产菜种信任危机如何破解?
蔬菜种植,这么多坎儿,菜农真是不容易!
日本垄断西兰花种子市场,每年狂赚我国数十亿,我国如何反击?
寿光蔬菜80%用洋种子,国产种子产量低是主因(图)
蔬菜种植基地的规划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