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人格教育

《道德经》与道德人格教育学

治世在治人,治人在治心。

治标在治本,治术在道德。

正事先正人,正人先正心,

正心先建德,建德先明道。

道德人格学,道德价值观。

道德为信仰,道德为根本。

道为天地源,德是万物根。

道势融无为,德性善无欲。

独立常自然,周行如轮玄。

万物之意义,尊道常善生。

人生之使命,修德理善融。

善生善融轮,生生不息玄。

道德金钱观,可欲罪恶源。

留财留纨绔,留权留祸害。

人生享有限,精神传千年。

留下道德经,子孙安泰平。

一、得子学道

梦到中年无所成,恍惚半生雨打萍。

醒来怅然无所依,却闻幼子细呼声。

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人交流时,被问到了年龄,同龄说47岁,我立马感觉无比凄凉,我一个朋友同岁,我立马拿出手机计算,同龄抢过我的手机用,我知道他也在算。这时候他算出是37岁,我感到轻松一点。晚上躺在床上,心里一直很压抑,感觉37岁了还是心无所归。这时候身边的妻子起来给哄孩子,忽然心情一下舒畅很多。 生命的延续是无私的,就像另一个自己在替自己活在这个世上。我出身这么苦,竟然还有孩子,虽然他还很小,但我一下有了巨大的安慰:有孩子,人生就没白活。只要孩子幸福的生活在世上,自己活着就有了意义。

梦醒了,算算自己还没到37岁,又安慰了一些,又想到也没几年了,又不由地一紧。还好我在人生颠簸中,艰难的找到了道路,就像梦中的情形一样,生命是一段美好的旅程,承载着伟大的使命,归属于生命的意义,生命所有的意义都和生命的延续有关。生命的美好和意义就在于无私的爱,可以想都不想的为了这份爱付出一切,可以毫无顾忌的向着这份爱坚定的努力,当我找到这份爱,生命也就有了意义,不再惧怕时光的流逝,不再惧怕茫然的流浪,不再惧怕趋近于死亡,因为心有了归属,命有了安放,路有了方向,坚守着德性,一切都朝着道前行。

我十多年困境儿童,自幼跟随祖母笃信宗教,后来上学时期,主流是科学,信仰产生了迷惑,价值观发生动摇,心灵无所皈依,涉世后,信仰了个人实践主义,等于走向了唯物功利主义,经商多年,或成或败,福祸不定。一是恋爱虽长,不敢结婚,惧怕家庭,自己对父母都没有爱,又怎么能让孩子孝顺,直到孩子10个月的时候,心还是惶恐的,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一天我抱着孩子,他突然一笑,我也跟着笑了,从心底里笑了,体悟了老子所说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于是放下名利外欲和自我内欲,重新找回本来的自己。

见自己,见本性。见天地,明位势。

见众生,利万物。为不争,利不害。

自己没有孩子时,无法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忙忙碌碌,心无所归,直到有了孩子才知道,都是因为困境儿童,童年阴影,没有体会到无私的爱。当有了孩子,看到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容,就知道什么是爱了。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没有比这更无私的爱。没有比赤子更有德性的人,持守道德人格不失,德性无妄念,德行无妄行,无为无不为,以性施行,德性与行合一,德交归焉,修德合道,复归于朴,道德人格,人生圆满。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也是因为初为人父,才真正学习体悟德的。有了孩子,就会对“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一句经文感兴趣,自然由情悟道。把孩子当做自己最好的老师,孩子最有德,天生道法自然,养育孩子,即是渡人,更是渡己啊!在孩子还不会叫爸爸期间,抓紧理解孩子,多读《道德经》,争取在这时期学道为父资格,身心合一,道德合一,而不只是身份上的父子关系!德位相配,率先垂范,才能做到“教子有道”。德合一,乾坤同源,定位通顺,和合恒一,原生生态,人生无尤,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最大的道德,天生自带道德人格,天性清清静静,本性干干净净,无善无恶,无欲无为,善生自然,善融和谐,而人格被后天环境污染,就像软件中了毒,所以才出现了或善或恶,其实都是人为之伪,只有放下欲望,清静无欲,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这时候会发现大道至简,天地更美丽,人生更幸福,事业也会更顺利。人生的一切外在德行都是内在德性的体现,所以道德人格才是教育之根本。

道生天地,德蓄万物,善生自然,善融无为,万物平等,皆有道德。尊道贵德,皆可通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天性本性,道德人格。德性圣人,德行尊道,明道建德,修德证道,德交归道,皆可成圣。因势顺性,无为而成。

后天人伪,污染道德,人格丧失,道德沦丧,为学日益,歧路亡羊。外求智术,本末倒置。名利外欲,自我内欲,妄念妄行,南辕北辙。为道日损,道化德育,复归于朴,回归真我,明常无为,德性散器,德行勤行,始终无尤。修德证道,德交归道。尊道贵德,人生圆满。通道法门,因势顺性。有无相生,生生不息。

我开始闭关研习《道德经》,本意只是作为家训传承。可是古简难存,传承久远,顺序错乱,思想渊博,解读不易,是以始终不得要领。历经人生磨砺、事业成败、心路迷茫、得子明道、闭关著书、访道证道等,最终建立道德信仰,又经过长期的构思创作,写了近40万字心得,在重读《道德经》时,发现自己所悟道理都在其中,只是《道德经》被误读的太多、太久、太远了,于是又闭关重新学老,推掉生意,闭关专著《<老子>道纪善融轮》。新书包含道德善五大块,第一部分重新将《道德经》中流传错简、章节整理排列,解密释误,提炼出善融轮理论体系。

有时出去讲课,发现九成是母子来学习,“子不教,父之过”,可是父亲却以挣钱应酬为由而缺席家教。即使历经磨难,我始终把心灵归属作为第一要紧事,有了孩子也在如饥似渴的探索家教的根本。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有义务教育孩子好好的,如果自己都不体悟到,又怎能教育好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才是最大的道德,追求名利外欲放弃家教,是本末倒置,家庭之道,和合恒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如果孩子的道德人格出了问题,我们一生的努力都不够孩子一时败的。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正心。

正心先建德,建德先明道。

留财留纨绔,留权留祸害。

留下道德经,子孙安平泰。

因此我有时候没有自信,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讲。学习《道德经》,建立道德人格,大道至简,万物纷纭,各归其根,万事变化,皆有根本,如同拥有了天眼,去伪存真,抱一应变。有些人活在无常表象之中,有些家长在错误的教育孩子,本末倒置,孩子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而然,顺性而为,自然蕴含着最大的道理,不言之教,无为而化,万物善生,周行善融,四季交替,生命循环,生生不息!

我发现我所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有意义。放下名利外欲和自我内欲,“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回归本来的德性,做回真实的自己,发现大道至简,人生更广阔,生活很简单,天地更美丽,万物如一体,道法自然,善生第一,善融和谐……

人生回归本我就好,为何要舍近求远,又为何舍本逐末呢?

除了生命都是小事。道生德蓄,尊道贵德,善生自然,善融和谐。

明道生命的本源规律,见生命德性本性,尊道贵德,因势顺性,和谐自然,生生不息,本末源流,善莫大焉!

生命是自然之物,自然一词一首出现于老子《道德经》。生命如何诞生,如何发展,又如何回到哪里,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释,更是最早出现于老子《道德经》,易为道之用,道为易之源,易谈天地,生天地者道也,老子是有史以来,研读过上古典籍最全的图书馆、博物馆馆长,是当时天下最大的文人和思想家。老子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指路人,道法自然,万物自化,善生和谐,善融自然,平等共生,更是天下万物的救星,道生德蓄,万物平等,尊道贵德,人间天堂。道德共同体,天地万物生。

二、道德人格学

道德是十全人才的根本。

十全人才:道(势,本源规律)、德(性,生命)、儒(文化)法(政、律)、术(智、技、艺)、兵(军、商)、体(身心健康)、美(自然、生活)劳(创造)。

十全人才的根本,是明道建德,建立道德人格,明白本源规律、生命的意义和使命,苦是源于道德人格被污染了,天性的道德人格软件中毒了,败是因为不明道势德性,劳而无果,背势妄为。

道化德育,人格立基,自胜者强,因势顺性,勤而行之,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人生圆满,大道至简。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人若明道建德,则人生有常,尊道贵德,本末源流,因势顺性,无为而成,人生圆满,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子孙兴旺。

人若不明道德,则福祸无常,成败不定,本末无序,不明道势,不知德性,虽进实退,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劳而无果,富不过三,家道不昌。

 道势规律,无为无妄行;德性本性,无为无妄念。因势顺性,无为而成。

因此道德之师,在授业前一定是要先传道,让人先明道,而后建德,最后是授业学术,再加以实践和解惑,本末有序,立足根本,把握本质,循道修德,执法御术,才能把人培养成真正的人,才能成为大师或圣人。通道法门,道势规律,顺势而为;德性本性,顺性而为,兴趣爱好,专注优势。大难大悟,把自己悟道受益的帮助同道同德之人。善意,利他无欲,无私的爱,帮助与成就他人。根本在于明道建德,找到通道法门,回归自我,把握根本,因势顺性,实现人生的意义,践行使命,完成生命的旅程,修德合道。

天地万物,皆有德性,百家百业,皆可通道,明道建德,顺道而行,皆可成圣。就会找到自己的通道法门,成为道德家或道德商,完成生命的完美旅程。

明道就是明白终极道理,人与宇宙、天地、万物的关系,解决人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就是宇宙观和人生观(生死观)的道理。

建德就是建立道德人格,复归于朴之德性,朴散为器,勤而行之,修德合道。德性(本性)解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德行(行为)解决的是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的问题,怎样才能完成幸福美满的人生旅程,德就是社会观和价值观的道理。道德之学是涵盖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辩证法、统一学的道德主义之学。

道生德蓄,万物平等,明道建德,皆可成圣。

道化德育,人格立基,尊道贵德,人间天堂。

道不是人为的道路,德不是人为的品德,,道德是一切文化和信仰的根本。《道德经》的道德之学是包含包含道之宇宙观、天道之自然观和人道之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系统性思想巨著,人道法道,道是天地的本源,德是万物的根本,天道是人道的依据,人道法道是为德。道之术是运行趋势,道之法是运行规律,道之德是万物的本性,是道之分之性, 道之器是自然万物,万物生于道成于德,尊道贵德是天地万物的本性,修德合道是人生的意义和使命。

人格作为外来词是包含先天德性、后天性格和德行等,因此西方的人格被广义了,广义的人格指德和器,因为法律自然人有自然属性,狭义的人格指品德。

道德是一切文化和信仰的根本,万物都是由道生德蓄,万物平等,皆有德性。西方人格包含先天德性,后天性格和德行,一切家庭事业、人生成就等外在德行都是内在德性的体现。人的德性会自然的循道而为是为德行,德是德性和德行的统一,道是德的本源,道德是人格的本源,研究人生本源的道理,中西结合,勉强就叫道德人格学,培养道德人格的学问就叫做道德人格教育学。

道德人格学就像电脑的系统软件,兼容学术应用软件,道德人格兼容后天性格和行为。因此道德人格软件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系统软件,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备道德人格软件。性格是后天人格的部分阶段体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与其说是人格的不同阶段,不如说是被后天人为环境影响的不同程度,九型人格也不是人格,是性格的体现。

建立道德人格、树立道德价值观,才是教育的根本。分析一切事物都要以道德为根本依据。家庭教育为本,学校教育为辅,社会教育为用,道德人格教育更是根本中的根本。

做人做事情还是做企业,很多人都喜欢学习和研究术,为学日益,歧路亡羊,比如孩子教育偏重于琴棋书画武香茶,热衷于学习技巧和方法论,而忽略道德文化的培养,又比如商人喜欢热衷于学习营销、谈判、股权、金融、竞争等等之术,岂不知这些术是后天的人为之物,是寄生于道德人格软件之上的小程序,很多只是有短期的时效性而已,如果根本的道德人格软件被污染中毒,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定要分清本末,理清体用关系。如果复归道德人格,你就会把握本质,本末有序,一通百通。

学校之道德,德智体美劳,德性教育不够,人多智巧,奇物滋起,没有德,术与智越多,越趋近于毁灭。尊师重道,应该是重道尊师,或者是尊敬老师是因为老师有道。

模仿西化教育,忽略道化德育,污染了道德人格,丧失了天性和优势。有些评价体系出了问题,不是以道德为根本,而是以人伪之品德和功利主义作为评价标准,人为之伪善不是真正的善。后天之所以出现人为的善恶,是天生自有的道德人格被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污染了。“复归于朴,常德乃足”,只有复归到道德人格才有救。

凡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不是死记硬背之流,一定是明白大道至简、万变归宗的道理;凡是幸福开朗的孩子,一定不是被鞭打控制的孩子,一定是因势顺性、专注兴趣的孩子。

为道日损,复归于朴,人只要明道建德,建立道德人格,回归到天性本性,激发人的主动性、独立性、自发性和自主性,“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唯有同于道德,顺势而为,才能得道多助,无为而成。

因此学习道德人格学,是家教的上岗证,做人的通行证和做事的资格证。学习道德人格学,就如同潜移默化的修习了上乘内功,不惧外在诱惑与污染,独立不改,自主自由;又在不知不觉间打开了天眼,轻易地看清事物的本质,万变归宗,万法归一,一通百通,无为而成。

幸福的人生,是循道修德、修德合道的人生。德性善生,清静无欲,德行善融,自然无为,善生善融,道德人生。

苦是源于道德人格被污染了,天性的道德人格软件中毒了。

知德性则无善恶,古来万物皆善生;明道势即无美丑,从来人类爱和平。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分大小多少。无论高低贵贱,都是善生善融;无论大小多少,都是积德服务。

善人、好人的评价标准是道德。否则就会陷入人云亦云、人伪之伪的品德陷阱。善不是后天人为之善,是“上善若水”的合道之善,无为之善。人的天性本性不失,即抱有道德人格的人,才是真的善人、好人。

家长怪老师,没好好教育孩子,老师怪校长,校长给的待遇低,校长怪领导,领导欲望有点高,领导怪社会,社会攀比太严重,社会怪政策,政策管的有点多,政策说家教,家教怪家长,家长怪老师,老师没道德。推来又退去,皆为人民子,人民法政策,政策法天道。政策为道本,家教为德根,学校术辅助,社会为德用。道德人格学,文化艺术用,不可本末倒,人生误无常。不可怪老师,不可怨社会,先从自身起,做好道德家,修身先修心,修心在修真。无为以道教,不言之德育,道德人格立,人生通无阻。

人类天生具有道德人格,清静无欲,善生自然,无为无妄,善融和谐,后天出现人为之善恶,是因为后天的成长环境所影响,人生无常,后天如能明道建德,就会去除可欲,复归到赤子一样的道德人格,则人生有常,无尤无咎,美满幸福。

三、道德人生观

 《道德经》学习宝

一诵二课三乐园,四书五文六明言。

七行八功九德道,道德儒法术器兵。

农民种地,粮食善生,服务一家,德行体现;教师授课,知识善生,德育一乡,德行体现;商业经商,服务善生,慈善一邦,德行体现;为政为民,奉献善生,道行天下,德行体现。百家百业,不一而足,生存不易,方式不同,善生为体,善融为用,德性价值,德行体现,物得其宜,人得其所,不贪不藏,不执不妄,善生自然,善融和谐,善生善融,天下太平。

赚钱既不伟大,也不下作,赚钱的根本是为了善生,既不是为了名利外欲,也不是为了自我炫耀的内欲。钱多了,积德行善;钱少了,勤俭持家。无论钱多钱少,都要以道德为本。  钱来因道势,钱去顺德性。来去皆自然,无为无不为。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致虚极守静笃,载营魄抱一,涤除玄鉴,去除可欲,常德不离,复归于朴,真我本性,清静无为,若能守之,无尤无咎。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修德合道,把握本质,道势所趋,持守德性,明心见性,因势顺性,无为无殃,尊道而行。

道德龙

紫气东来道德家,天下第一道德龙。

道生德蓄天地根,尊道贵德文化宗。

太极玄于无极轮,有生于无有复无。

人道法道道自然,利而不害为不争。

万物平等常善生,明道建德理善融。

善生善融玄德同,天地人和安泰平。

弘扬文化道德学,实现幸福中国梦。

传承精神道德家,共建道德共同体。

《道德经》使我获得了新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书。我下定决心将我所感悟到的分享给更多的人。

闲时陪牙牙,一笑心忽澄。仿佛若有光,世界真明亮。

又似一道光,事物会联想。养儿知双恩,双恩无常心。

                  有常无不常,无为无不为。情心通道心,融美通精神。

即身书家训,与安共成长。躬行善融轮 ,善与有缘人。

四、道德文化的春天

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领袖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涵盖丰富的思想内涵:一个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统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三个层面:国家、社会、个人;四种方法:固本培元、扬弃继承、创造转化、深度挖掘。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研究领袖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于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道德儒法兵术器等百家思想中。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道德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信仰。道德本义源于老子,百家思想源于老子,道法自然,道独立而自然,并融合一切文化,“以辅自然而不敢为”,回归道德本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谐生态。老子的思想是复归思想,玄之又玄,复归于朴,精神和物质同归于朴,朴即合道,自然之道。由老子文化可以推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固本培元,立足道德文化,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是文化自觉、固本培元的根本和基础。

领袖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都引用过《老子》中的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等,赋予老子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领袖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又说:我们要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领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对《老子》名言的多次引用,彰显了老子思想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文化自信,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把道德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有效地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团结一心,为建设伟大社会主义新时代而努力奋斗!

很多人将中国近代文明的落后,归结于传统文化,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

我们引以为豪的是:首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至今没有断绝,而且在新时代爆发勃勃生机,尤其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提出,复兴传统道德文化,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四大发明,中医汉字等等,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资本!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信仰,祭祀天地之道,感恩亲师之德,道德之义源于老子。无论何时,传承道德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义务,无论何地,弘扬道德文化是每一个龙的传人的责任。

弘扬道德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了!

注:希望有更多的真人真师、同道同德,多多指点!一家之言,是我学道的体悟,明道的方法,名以别之,并非标榜唯一,更非标新立异。使我受益,是以成书推广,初稿草创,多有不足,抛砖引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学习和借鉴了多年所学之相关知识,闭关成书,不过数月而已,前后有矛盾,时空有转化,所悟之心迹,我亦系数录上,非凑数自彰,为述推陈出新、因缘际会而已!诸多不足,亦或雷同,需要我出面予以澄清,我一定真诚聆听,承担责任,并表达谢意!希望可以化作一点点星星之火,引燃同道同德之热忱,来关注道德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今生得遇道德之学,平生之幸甚矣!今生为之奉献,余生之愿足矣!

道德书院理子笔。

                       弘道积德安泰平

道生德蓄天地根,尊道贵德常自然。道融自然德善生,周行玄同善融轮。

明道建德善生融,闻道修德慎始终。立德向道为无为,道法自然无不为。

失道无明世无常,失德智欲罪祸生。放下假我德清静,复归真朴道自然。

同道同德天下往,弘道积德安泰平。实现道德中国梦,共建道德共同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最难懂的生命之书
人到中年要学会从心选择
道家教育思想的基本论述与思考
道德家思想〈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老子·第五十一章》学习笔记:学会尊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