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赶紧收藏!那些年我们读不懂的“地理效应”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爪爪,爱你们哦-

热岛效应、冷岛效应、绿洲效应、阳伞效应、焚风效应、雨影效应、狭管效应……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这都是些个什么鬼东东!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我们读不懂的“地理效应“,小编这就带你来搞懂!

今天的文章要介绍以下问题:
  • 暴风雪是被加入了“催化剂”,根本停不下来?
  • 风好大,我好怕
  • 突然升温,是哪位上神在施法?


                   
 
 
01 

暴风雪是被加入了“催化剂”,
根本停不下来?

每到冬季,住在“豪雪地带”的人们总会化身为各式各样的“段子手”。

嗨,家人们,我在这里!


车呢?我的车去哪里了?


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透露着那么一股被暴风雪折磨的辛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地区会成为“豪雪地带”?难道这里的暴风雪是被加入了“催化剂”,根本停不下来?

要想真正搞懂上面的这些问题,小编要给大家隆重的介绍一个新名词——“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形成过程图

大湖效应,往往发生在冬季。当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由于比热差异被增温加湿,进而形成了一股较为暖湿的气流,然后在湖泊迎风岸与较冷的气团相遇,或者遇地形抬升,极有可能为当地带来降水、降雪、雾气等的现象。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大湖效应产生条件:

1.有冷空气;2.冬季湖面存在“热源”, 可以为冷空气提供充足的水汽和热能,使原先的冷空气“变性”——形成较为暖湿的气流;3.暖湿气团在迎风岸遇冷气团或地形抬升形成降雪(雨)。
答错了没关系~点击空白处查看解析吧!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已经搞懂了什么是“大湖效应”,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哪些地区的大湖效应最典型呢?

接下来,让我们盘点一下世界上那些典型的“豪雪地带”!

①北美五大湖区

②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岛的西部地区

③中国山东半岛北部,如“雪窝子”烟台、威海



 
 02 
  风好大,我好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两座毗邻的高楼之间的狭窄地带风力比起平地要强得多。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平地3一4级的风,通过高楼之间,可放大达10级以上。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狭管效应”就可以准确解答这个问题。

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或颈束效应,是指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2007年2月28日,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遭到13级狂风袭击,造成车辆脱轨,人员伤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9小时。

13级狂风是如何将列车掀翻?


首先是天气系统影响,如寒潮、沙尘暴、台风等,会引起大范围、大规模的空气流动,但这只会出现大风,还不能造成这么激烈的破坏现象。

第二个条件就是当地地形,此次出事地点是天山南北向的峡谷地区,大风经过这一地形也就是风口时,经过“狭管效应”的迅速放大,风力将成倍加大,其破坏力十分惊人。

 

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和局地地形的相互配合下,狂风将列车掀翻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03 
 突然升温,是哪位上神在施法?

还记得初中地理老师曾告诉我们:“空气随着海拔高度上升,会出现气温下降,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平均气温下降6.5℃”。

那么,当空气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气温会…?

气温会上升20多度!因为当空气下沉时,每下沉1000米,平均气温上升6.5℃。这会使得地面温凉的空气热了起来,这就产生了“焚风”!

理解了什么是“焚风”,那“焚风效应”又是什么呢?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当盛行风携带着暖湿空气沿迎风坡爬升时,由于受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随高度增加,气压逐渐降低,暖湿空气冷却凝结,成云致雨。

在背风坡,随着干燥空气下沉,海拔变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既高温又干燥,此现象被称作“ 焚风效应”。

通过下面这幅遥感卫星影像,我们可以看到,在华盛顿,湿润的迎风坡与干燥的背风坡,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的山地屡见不鲜,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形成的荒漠,如南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在我国的不少地区也都有“焚风效应”,如天山南北、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太行山以及台湾的中央山脉等地,其中我国西南峡谷区表现尤为明显。

【影响】

弊端:

① 焚风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

② 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

③ 焚风天气出现时,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等。

好处:

① 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积雪很快消融,雪水使大地长满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焚风称为“吃雪者”。

② 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高当地热量,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有些地方的居民,便把焚风称为“玉蜀黍风”。

点击下方视频,听羊羊老师讲解焚风效应!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啦。

如果本篇文章点赞过100,小编会给大家马不停蹄地出第二期哦!想学习,还不赶紧点赞,收藏,再点个再看!


 
 
04 
 别走啦,来做题!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中左图为五大湖区美国年平均降雪量(1971一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D   
2.D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大湖效应为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获得水蒸气和热能,故水温比气温高,而且水温比气温高的越多,大湖效应越明显,在④时期时,水温比气温高的最多,故选D。

2.由图可知,五大湖年平均降雪量的极高值在五大湖东南部,故冬季风应从西北吹过来,所以冬季盛行风为西北风,故选D。

END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五大湖为何是暴雪催化剂?
新年伊始日本西部多地遭暴风雪袭击,“大湖效应”的威力可见一斑
微专题35:群“应”荟萃——大湖效应、狭管效应、山体效应
大湖效应及其典型地区,这篇文章说全了!
地理效应
微专题39--地理中的效应(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