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贝壳堤,凭什么说它见证了沧海桑田?

“贝壳堤”,这名字听起来感觉很好吃的样子,烤生蚝、粉丝扇贝还有蒜蓉花甲
……


等等,跑偏了啊,作为本文的主角,贝壳堤可是正经的“沉积地貌”,16年全国卷还考到过,今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好好了解一下它。



 0
1 

  什么是贝壳堤?

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

贝壳堤分布在世界各地,比较著名的古贝壳堤有三处,分别在我国渤海西海岸、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南美的苏里南。




 0
2 
  如何形成?

如果某段时间内,海岸线位置比较稳定,海水搬运贝类生物到海岸边沉积,堆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形成贝壳堤,所以贝壳堤属于典型的堆积地貌。

在我国渤海的西岸,出现了多条贝壳堤平行于海岸线分布的情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天津附近的四条贝壳堤


这就得从黄河的多次改道说起了。


黄河改道后,河口迁徙到别处,原入海口处的流水沉积作用减弱,海水作用增强,将贝壳搬运至岸边,逐年累月的堆积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海岸。

但是当黄河河道迁回,又带来大量的泥沙,在已形成的贝壳堤外,泥沙继续堆积形成新的陆地,使得海岸线向海洋(向东)方向推进,之前形成的贝壳堤就会离新的海岸线越来越远

由于黄河多次改道,这个区域的海岸线走走停停,泥沙与贝壳堤交互更替,最终出现多条贝壳堤,均平行于海岸线分布的情况。



每一条贝壳堤都代表它形成时期的海岸线位置,从上图可看出,多条贝壳堤是依次向海洋方向推进的,说明这里经历了“陆进海退”的过程。

贝壳堆积类的地貌是不是只有沿海才能找到呢?

其实不然,正所谓沧海桑田,只要在地质年代曾经是海洋,即便现在已成为内陆,也仍有发现贝壳堆积地貌的可能,比如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东南的诺木洪,就发现了数以亿计的贝壳与盐碱泥沙凝结而成的“贝壳梁”。


柴达木盆地原属于古地中海的范畴,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由海变成了湖,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面积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湖心洼地,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的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当湖泊干涸,贝壳和盐碱沙土就堆积成了贝壳梁。
 0
3
 

  有何价值意义?


  • 生态价值

贝壳堤可以减少海浪侵蚀,起到保护海岸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我国建立了滨州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贝壳滩涂的湿地生态系统


  • 经济价值

贝壳的经济价值很高,用途广泛,磨成粉可作肥料和动物饲料,部分贝壳有药用价值,还可以被加工成工艺品、建筑材料,甚至拿来做瓷器(贝瓷),贝壳堤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但无论哪种开发方式,都只能适度开展,总体还是要以保护为主。

  • 科研价值

贝壳堤其实就是古海岸线,它的分布真实地记录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对于推断海岸环境演变历史有重要的价值,也被称为是“陆地上的海洋博物馆”。


 0
4
 

  做完题再走~

(2016全国高考1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参考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

1.C

【解析】贝壳堤的形成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由此可以推测出死亡的贝类生物应该是由海浪或潮汐带来。设问中“在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实际上给出了一个时间限定,在这个时间内通过海水运动将死亡的贝壳带至海岸边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注意其中空间信息”带至海岸边“而形成,也就是说在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位置较稳定,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在此过程中海岸向陆地方向推进,海浪或潮汐会将还在堆积的贝壳堤摧坏,这样该贝壳堤就不能形成;海水只能将贝壳堤带至岸边,而如果向海洋方向推进,代表海岸线向海水的深处推移,岸的位置改变了,贝壳类生物的壳就不能继续在原地堆积,这样在某一处就不能形成贝壳堤;反复推进的话,该处贝壳残体也不能完整的堆积,从而不能形成贝壳堤,故ABD错误,C正确。

2.B

【解析】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3.D

【解析】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5.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参考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


4.C
【解析】根据材料,贝壳堤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读图根据图中四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古海岸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且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据此推断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C正确,排除ABD。故选C。

5.A
【解析】贝壳堤形成的时期,地壳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有长时间的堆积期;贝壳堤外侧陆地形成时,是古海岸线在向海洋方面扩展(陆地面积越来越大),说明对应的时期是陆地地壳抬升,即海平面下降。
贝壳堤形成(地壳稳定)——陆地向海洋扩展(地壳抬升,海平面下降)——贝壳堤形成(地壳稳定)——陆地向海洋扩展(地壳抬升,海平面下降),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才出现了图示的情况,所以整个过程中是海平面经历了间歇性的下降、地壳经历间歇性的抬升,D错误,A正确。如果气候持续性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古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扩展,这个推论不符合图示,B错误;如果5000年来海滨泥沙的淤积过程不停歇,陆地会持续向外海扩展,就不会形成多条贝壳堤,C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专题:海岸线
【你知道吗】海岸线位置为什么会经常变化
【热点地理第19期】会呼吸的古贝壳堤所蕴含的高考信息
贝壳堤
考点20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高考真题练习
例析高考2017.3.6外力作用与地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