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区域观察丨安徽,制造业大咖的崛起之路!
综合题版和选择题版在等你哦~

一分钟,安徽制造能发生什么?


这是2022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安徽的宣传短片,展示了安徽制造业近几年的发展成就。


印象中作为“农业大省”、“风景秀美”的安徽,在近几年似乎画风突变,朝着“制造业强省”一路狂奔。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今天一起去看看~


 0
1 
从农业大省起家

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整体比较平坦,西部有大别山,南部是黄山山脉及其余脉,有长江和淮河流经。

制图:西西里葡萄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安徽成为了农业大省。2021年,安徽产粮4087.6万吨,在全国排名第4。

图源网络

尽管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但长江与淮河的迅猛加之地势的低平,使得安徽人民常常要面对洪水的侵扰,成为泄洪区。因此,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关于安徽为什么会成为泄洪区,可以看看我们公众号的这篇文章👉又双叒叕泄洪,安徽值得上热搜!


 0
2 
向东出发,拥抱长三角

该如何发展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呢?安徽政府把目光瞄向了东边。


  • 为什么要加入长三角?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升,企业成本高,因此失去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区域产业面临升级,需将低级产业向外转移。(产业转移)

安徽在地理位置上离长三角近,而且相比于其他中部省份,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和市场要素等方面更具有互补性。(优势互补)

2006年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图源网络

  •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长三角的腹地,安徽就已经源源不断地将农副产品、矿产、电力以及大量的劳动力贡献给长三角核心省市。

邻近浙江、江苏等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力资源,这为安徽承接来自江浙沪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源网络

在交通方面,安徽域内坐拥“800里黄金水道”,水陆交通便利。为了更全面的与江浙沪对接,安徽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交通,形成了立体化交通体系。目前,安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2432公里,居全国第1位,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安徽省“十四五”铁路建设项目示意图

此外,安徽一直是我国农业、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重要基地,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

制图:西西里葡萄

2010年,安徽只有合肥、马鞍山2个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到2019年,安徽省已全域融入长三角。数十年的努力,给安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巨大红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分布图

例1:江浙沪结对帮扶皖北地区

一对一的帮扶,将部分产业转移到被帮扶城市,一方面缓解了江浙沪土地资源的紧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皖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速其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例2:G60科创走廊覆盖安徽

G60科创走廊始于上海松江区,是指沿G60高速公路沿线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即“产城融合”)的科技走廊,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2018年,安徽的合肥、芜湖和宣城正式加入。

这几年,安徽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大健康、高端智能制造三大战新产业能够快速崛起与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上面所举的两个实例,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融入长三角给安徽带来的影响。

制图:西西里葡萄

2021年,安徽省重点项目的投资60%来自长三角的企业,是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

在中新苏滁高新区,80%的项目数来自沪苏浙。

 03
 

 科创与产业联动,迈向“制造强省”

如果说,融入长三角加快了安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进度,那么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同频共振则提升了安徽制造的高度。

近十年来,安徽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相关核心技术发起攻关。作为“回报”,江淮、奇瑞等本土车企跻身新能源圈,比亚迪、大众、蔚来、吉利等行业龙头纷纷落户。

龙头企业的崛起,往往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聚。

以蔚来、大众、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集群,在安徽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

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一期,迎来了第一辆整车下线。

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时42天;

从开工建设到整车下线,用时仅10个月。

这样一条全产业链,让安徽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居全国第5、中部第1位。

除了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光伏、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也在安徽形成了集聚。

制图:西西里葡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2021年,安徽制造业GDP增加值超过1万亿,全国排名第10位,晋级第一方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7位,中部排名第1位。

制图:西西里葡萄

回望安徽的发展历程,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制造业强省,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安徽实现了“皖”美逆袭~

制图:西西里葡萄

 04
 

习题链接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六安、亳州等省内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省会合肥和芜湖等沿江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下图为安徽省示意图。

材料二: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中产业门类较多,农副食品加工、电能、热能、轻纺、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等,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小不一。下表为安徽省2009-2017年三大产业构成数据表(单位:%),下图为安徽省工业产业分类比重示意图。


(1)描述安徽省2005-2017年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并简述其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试分析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3)简述产业结构转型对安徽省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上下滑动查看)

(1)【特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波动上升。【问题】以劳动密集型、原料密集型为主;基础原材料产业仍然占比较高;产业集中度不高;缺少竞争力强的龙头(品牌)企业。

(2)抓住长江三角洲部分产业转移的时机,使产业落地,增加就业机会;省内发展相对较差的城市,可以承接长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相对发达一些的城市可注重产业质量,选择承接技术型和资本型的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有利】提升产业层次,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地区差别。【不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16年7月安徽省在合肥、芜湖等10个城市推出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智能家电、现代化工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下图示意安徽省位置及部分城市分布。

(1)据图文和所学知识分析合肥、芜湖两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2)分析安徽重视产业集聚基地建设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上下滑动查看)

(1)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服务范围广;高科技人才多、资金雄厚、政策倾斜度高;生产协作与公共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芜湖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临近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三角洲人才、技术、资金、产业的辐射地带,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2)产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企业规模效益;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技术上交流与沟通;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长王清宪会见王鲁明都聊了些什么?
从“双万亿”新起点再出发
13位大咖云集,这些独家观点信息量很大!
安徽合肥是座让人刮目相看的大城市
中央“点名”:安徽要在这些领域为中部探路
《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报告(2020)》发布 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