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了BBC、国家地理,推荐7部小而美的科学纪录片适合孩子假期看!
好看好玩的科学纪录片都有什么?除了BBC、美国国家地理,还有 Discovery 探索频道等老牌纪录片制作机构的作品以外,还有什么纪录片值得一看呢?这份小而美的优秀科学纪录片,可以帮助孩子开拓眼界,在应试教育中获得喘息,找到学习更大的意义感。




甜蜜的负担

Fed Up (2014)


在美国,6个儿童和青少年里就有1个肥胖,每年死于肥胖的人比死于营养不良的人要多得多。全美国的健康人口仅占总人口的不到三分之一。


肥胖还曾被污名化,被看作是一个个人问题,胖子发胖是因为他懒、谗、不爱运动。但是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一个人胖或许是他的生活习惯或者基因不好,但是全民发胖的话,食品制造业就难辞其咎了。



食物中添加的糖令人产生依赖的能力就像可卡因。我们的大脑服用含糖食品之后会非常兴奋,会对甜味更不敏感,会渴望更高浓度的糖,最后对糖产生依赖。


此外,这个纪录片会告诉你,导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不仅有锻炼、食量、糖,还有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一个因素——家长、同龄人以及自己抽烟。


部分受访科学家:


Kelly D. Brownell,杜克大学

Mark Hyman,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David Kessler,前FDA官员

David Ludwig,哈佛医学院

Robert Lustig,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

Marion Nestle,纽约大学



癌症:众疾之皇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2014)


癌症是单个细胞开始不可遏制地生长复制,最后攻击身体各个部分的疾病。没有人能够对癌症免疫。


到2030年,据估计全世界将会有2200万新的癌症病例产生。



这部3集纪录片是根据2011普利策获奖作品《万病之王:癌症的前世今生》拍摄的。通过这部纪录片,你可以了解到人类在理解和对抗这个万病之王的道路上做出的努力、累积的知识,以及一线医务人员在从事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亲身体会。


部分受访科学家:


José Baselga,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Patrick Andrew Brow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Vincent T. DeVita, Jr.,耶鲁医学院

Todd R.Golub,布罗德研究所

Eric S. Lander,布罗德研究所

Arnold Levine, M.D.,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Siddhartha Mukherjee,哥伦比亚大学


达尔文所不知道的事

What Darwin Never Knew (2011)


地球上有记录的鸟类有9千种,鱼有2.8万种,甲壳虫则有35万种。人类目前发现了140万个物种,但是或许还有几千万物种等着我们去发现。地球五彩斑斓的生命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题。



150年前,达尔文就发出了这个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有如此多样的生命形式?从加拉帕戈斯群岛到北极,从五千万年前的物种大爆发到现代最前沿的生命科学实验室,在达尔文没有亲身见证的这近一百年里,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达尔文所不知道的生命密码,它们从微观上回答了达尔文的这个世纪之问,还提出了无数达尔文从未想过的问题。


部分受访科学家:


Sean B. Carroll,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Olivia Judson,伦敦帝国学院

David Kingsley,斯坦福大学

Michael Levin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ichael Nachm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Jim Noonan,耶鲁大学

Neil Shubin,芝加哥大学

Hansell Stedman,宾夕法尼亚大学

Cliff Tabin,哈佛大学医学院

Chris Walsh,波士顿儿童医院



人类面对大数据

The Human Face of Big Data (2014)


每2天人脸产生的数据都可超过人类自文明之始到2003年累积的所有数据量。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相当于15世纪的祖先一生能接触到的量。如何处理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里还包含着哪些不直观,甚至反常识的信息?这就是大数据这门学科以及新兴技术形式要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这个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有很多意义,但是一般认为它指的是对海量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和可视化。大数据可以发现疟疾爆发,也能发现交通堵塞或药品造假,它就像人类制造出的社会神经系统一样,汇聚着全球人类的信息脉搏。


通过采访30个科学家、企业家和未来学家,这个纪录片向你展示了大数据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或好或坏的改变。


部分受访科学家和企业家:


Linda Avey,23andMe 的联合创办人

Jack Dorsey,推特的创办人

Aaron Koblin,谷歌Google Creative Labs

Shwetak Patel,华盛顿大学

Joi Ito,麻省理工学院多媒体实验室主任



粒子狂热

Particle Fever (2013)


有多少人希望重回爱迪生发明第一个灯泡的那一刻,希望看到富兰克林接了天雷的那一瞬间。这部纪录片做到了,它跟踪记录了6个杰出科学家在建设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实验仪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的真人真事。


在瑞士日内瓦,来自全世界100个国家的1万名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重现大爆炸之后的那个瞬间,找到存在于理论中的能够解释万物的希格斯玻色子。这就是大型强子对撞机诞生的动机。



在这具人类史上最强 “玩具”面前,科学家们要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逼近理解自己为何存在的认知极限了吗?


部分受访科学家:


法比奥拉·吉亚诺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主任

马丁·亚历克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尼马·阿尔卡尼-哈米德,曾任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莫妮卡·邓福德,海德堡大学

Mike Lamont,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Savas Dimopoulos,斯坦福大学



寻找隐秘的维度

Fractals: Hunting the Hidden Dimension (2008)


什么是电影特效、股票市场,和心脏病的共同点?实际上,它们都被一个革命性的新的数学分支连接了起来,那就是:分形几何。



几十年前数学家本华·曼德博提出的分形几何彻底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这个一开始纯粹是数学家们纸上玩物的数学模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把触角深入了几乎每一个自然学科分支,它或许还暗含着我们宇宙的命运。


通过这个由 PBS NOVA 拍摄的纪录片,你可以对科学、医药、艺术,和宇宙命运中的共同形式有深入的理解。


部分受访科学家:


Keith Devlin,斯坦福大学数学家

Paul Van Donkelaar,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

Anthony Falzone and Julie Ahrens,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宇宙时空之旅

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 (2014)


这个不用说了吧,这部纪录片是由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优秀科普学者卡尔·萨根编导主持的《卡尔·萨根的宇宙》的2014年更新重制版。


在这部重制版里,另一位同样杰出的科普作者、天文学家尼尔·德葛拉司·泰森担任主持人和声优。



一位获得最多赞的豆瓣网友这样评论:如果是一个科幻迷和纪录片爱好者,不看一定是一生的损失。如果不是科幻迷,不看就是巨大的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用这7部小而美的科学纪录片找到学习的意义感(附观看方式)|周末之选
【音画文】名扬世界的墓碑墓志铭
科学家是有多无聊!将圆周率算到31.4万亿位,到底为了什么?
为什么科学家找不到进化中的人类?
数学不好也可以当科学家吗?这6个大科学家告诉你可以的
6位伟大的“数学学渣”科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