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学申请:被拒绝? 被录取? (原创之101)

《留美学子》陆续推出留学人的原创系列,跌宕的留学心路,如同生命印记,好文超越时空。

“留美学子”好文精选天天读!公益“自留地”

声明:本文作者授权,此篇 留美学子” 公信平台原创文章,转载责任必究。


留学申请路上,最最纠结的时刻: 就是申请通知下来的那一瞬间, 如同跨向“地狱与天堂”一步之遥的距离。


等待通知书的焦虑


2008年2月5日,我得到了申请的第一个结果是拒信,第二天2月6日还是拒信。


2008年2月13日晚上8点我登陆了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网站,准备开始找工作,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博时基金还在招,汇丰还有一个机会,我开始把申请的学术简历改成工作简历,并且发给了汇丰和博时。


大概1月份和好友闲聊的时候,我表达了对于没有学校录取我的恐惧。当时他说这也没有办法,如果没有学校要,就说明自己的四年没有付出足够,谁也不能怪,原赌服输而已。只是大概15个月的准备,几万元的投资,8个月地只睡中国和美国的午觉,总觉得不想输,但是我个人觉得,出国这条路,可能比推研和工作更辛苦一点吧,至少结果来得更晚。


后来又过了几个小时,大概是2月14日凌晨1点多,拿到康奈尔大学的录取。至此,我维持4个多小时的找工作的历程总算没有延续下去…


忽然想静静地回想一些自己出国准备一年当中的忧虑和选择,以及道歉给一些失去的朋友吧。如果你想得到一些申请的秘籍,大体不用继续看,但是如果你想得到选择的建议,不妨浪费点时间。



出国前的坚持


考了两G三托, 四处借钱凑报名费。翘掉课,逃掉会,都快人见人骂了。但是当面对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要出国?却始终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管多窘迫,但至少还有未来,有很多条路,特别是清华的本科生,路忽然在高考的独木桥以后,显得是那样格外地多,怎么选,怎么选才对得起该对得起的一切呢?当你谈笑风生,或者拍案而起的时候,你的确可以豪爽地说一句:老子出国。但是当你面临推研机会的诱惑,你还能豪爽么?当你考G失败,你还能坚持么?当你为了报一个TOEFL刷红了眼,你不会犹豫么?要知道,这个时候,你还没开始申请,出国准备还没上路。


新东方老师的激励办法是,每背一个GRE单词可以多赚一美元,但是我背到其他中文尚且不明白的词汇的时候,总是难免觉得一美元很难赚。


大学前三年,学了些不扎实的知识,储备了似乎已经消退的经济学直觉。新鲜感被一种自大的成熟逐步取代,第四年申请的时候就好像摊牌,每一个点,好与坏,在聚光灯下暴露给世界人民观赏,于是自己却竟然主动地进行一种思考。伴随着对自己身边的人情以及自己内心的拷打,开始准备申请的过程。


自认不是一个从众的人,但却从来与那些有资格特立独行的人绝然地不同,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与压抑总是笼罩在心理。一方面,我无法拒绝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我告诉自己,很大的可能性上,下辈子我不能再是个人,今生是我唯一的机会去把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见解告诉给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我又在进行新的选择的时候无法遗忘沉没成本,总怕一盘棋输得干干净净。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到底在申请的三个方向中并没有钢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只能理解艺术家,却不能成为艺术家。



对申请内容的再理解


申请出国这个事情,没有运气,也没有技巧。我挺后悔自己没有申请经济学博士的,因为即使失败,但是至少申请过程中可以与十几个同班同学作伴,不至于那么孤单。


申请三个方向:政治学,公共政策,战略。三套推荐信,三个个人陈述,三个简历。而且还有一个12页的写作样本。我申请的方向以前经济系要么是没有申请过,要么是比较少人申请,总之比较少见。从一开始,我的心里就是纠缠着深深的自卑与自信的综合体。其实我很多次后悔自己没有推研,然后毕业找一个不错的工作,经管的研究生在金融日益开放的中国找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工作应该是很有希望的。而去国外念一个政治学博士希望渺茫而且很有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反观中国的政治界和学术界,我们大量需要有独立人格的政治经济学者发出公允地声音。从1919年开始,经济改革以各种方式一直在不同程度上或快或慢地进行,但是政治改革却始终往复蹒跚而难以从体制上实现飞跃,阻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我们政治改革的果实往往是拿来用作稳定和增长的祭品。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二元经济体制的松动,中国政治改革似乎在中断了20年以后(1988到2008)又开始复苏,但当我们社会普遍期待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发出舆论的时候,我们却缺乏这种力量和积淀。难怪钱院长感叹:我们这里就没有学政治学的。


我想,如果我一直只学钢琴,那音乐就是我的福祉,我会因为它而快乐。但是不巧地是,在学完音乐后,我用音乐的眼睛来打量我身边的世界。音乐变成了梦魇,因为他强迫人去变得爱憎分明并且还变本加厉地让人近乎彻底地理想主义。这就决定了如果不愿意出世而又不幸地无法糊涂,那必然生活在一种期望与自我否定地循环当中,你终究无法去从事自己喜欢与擅长的事情,却总要筋疲力尽地奔向一个自以为是的圣地。


准备出国是一种考验,在我看来,如果出国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奔向物质生活话,那么这个考验要来得严峻地多。因为你经历得将不仅仅是意志和毅力,学习能力和考试技巧的考验;而更多地来源于与自己的辩论,对于理想的坚持,对于朋友家长的信任。申请学校至少给自己提供了重新选择学校地机会,我申请了19个学校23个项目我调查了其中13个学校的历史和价值标准,11个校长,14个系主任的个人的历史和喜好。而经过了这些,只是让我非常伤心于现在的中国和如今的清华,甚至当前的经管。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点过于精明和成熟,我们很早地分析出人生投资收益率,准确地量化自己的未来,稳健地设计自己一生的路线。然而计量模型的假设永远是过于简单和不足够,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一个可以被回归的Y。


人是一个会思考的感情动物,决定了人应该有新奇的梦想;人是一个群体动物,决定了其有社会责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我从那些学校的历史当中感受到的不是就业光明的前景,不是全球的霸权,不是高人一等的骄傲。而是宁静持续的人文关怀,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严谨探索的精神,对于社会平等的执著坚持。


国外很少有大学像清华一样把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会作为使命的一项,也大多会有一项更我主要长期的目标:追求真理,培养学术氛围等等。如果大学只是想建成所谓一流,也就决定了你永远是一个市场上的跟随者,只有当某一天,这个大学有了自己的世界责任感和民族情怀信心,这个大学才有可能衍生出新的标准,成为世界第一,做人也是一样的。


我的出国准备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孤寂地过程。我没有解释过自己有什么道理,凭什么去暂时逃避很多责任,我也没有能力证明这是必要的,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原因,或许是因为我觉得不会有人理解和相信,我的父母和以及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一直在不明白,不询问任何原因的情况下无条件支持我,帮我筹资,帮我修订很多稿件,帮我做一些繁杂的手续工作,特别是在等待结果的时候,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支撑,因为毕竟不想申请经济学那样可以有许多系里的学长们询问经验,而自己的GRE和GPA(学分绩)实际上极低,谁又都知道理想和志愿还不是“扯淡”的一陀。遗憾地是这个时候有一些好朋友离我远去,甚至冷嘲热讽,恶语相加。



为何录取我?


我不是非常非常清楚知道录取我的学校到底看上我哪一点。于是在UCSD面试我的时候我询问了一下,由于当时手里有OFFER,所以问的比较露骨。面试官大体意思是我的背景和动机非常感人同时也有一个与他们学校培养目标相当一致的未来规划。


通过我申请我明白一个学校的硕士项目给你奖学金是有可能的,很简单,由于硕士是职业培养基地,那么如果学校认为你有可能成为他们理想的荣誉校友,他们就会给你奖学金,从而吸引你过去。所以事实上你在写动机以及未来规划(个人陈述当中的两个部分)一定一定要把那个学校的理念和评审委员会主席(你有责任查到他是谁,虽然很多学校每年都是轮换的)的私人偏好融入进去。那么如果你其他条件合乎标准,就有可能在硕士申请上得到奖学金。当然,个人陈述和简历的内容和口吻要让人感到是与你的动机和未来规划一脉相承,这就是为什么23个项目就会有23个个人陈述。


以后我或许还会专门写一些我对于申请方法和技巧的看法,但是每个人的经验和背景都是极为特殊的。我不敢保证其他GRE跟我一样低的人申请结果是什么样子。事实上那些硬件指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申请博士的时候,硬件指标(GPA/Toefl/GRE)可能总体权重要占到60%到70%,其他由推荐信,简历,个人陈述构成(这里仅指本科生申请博士,研究生另说,有论文发表,作品集的本科生也另说)。


但是在申请硕士的时候,硬件指标只能占到总体权重的30%到40%,当然这里说的硕士不包含MBA以及其他需要GMAT成绩的项目,那些还要另当别论。但是我觉得申请的每个时候一定要有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你在简历和PS上写的每一个字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你做出的选择必须是慎重诚实,经过仔细掂量的,既不是随遇而安的放弃,也不是急功近利的激动,更不是来源于对谁谁的模仿或者是被煽动的热情。因为只有当你的个人陈述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录取委员会才会被打动,才会让它脱颖而出。



尾 声


美国的金融业极不景气,而且近一两年还会更不景气,带来的金融危机风暴能在世界刮到什么程度还是很难讲的。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即便是小我的就业来讲,每个人也应该谨慎谨慎地考虑。“引进来,走出去”原来指什么我不知道,现在我觉得是指八十年代引进了西方的文化意识,21世纪中国人才大批地走了出去,返不返再说了。


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资源配置融入世界体系,通过充分发挥要素比较优势,从依附者变为被依附者,获得对于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力以及当代发展权和未来生存权,赢得世界政治经济当中的战术战略优势,而不仅仅是人才外流。不过还好,我想越来越多地清华人在不久地将来会回来,即使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比美国更有可能获得一个相对平稳地发展,一个由于我们的父辈祖辈的牺牲换来的发展,或许这更是一种需要我们换来的深切请求,来自你家族的呼唤,更来自同源不同姓无数家族的呼唤。


作者写于2008年初, 汤博士已经完成留美之路,然而,他的留学感悟,至今都与留美学子息息相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媒揭秘的留学群体真实吗?倾听学生们自己的吐槽吧
配车不开,补贴不要,他带着家人吃苦,妻子却回忆:大家都很高兴
我如何是在自己不喜欢的大学走出来的?
清华北大博士去当中学教师,是为了情怀还是为了钱,现实很无奈
为什么这个大学预算增加了6千万?
清华90后硕士简历遭群嘲!HR透露:简历都写不好,凭什么要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