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孩子成为“沉默的羔羊”


内向性格的人几乎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但外向性格似乎已经统治了世界。外向的形象往往都是正面:活力四射、积极自信,总是人群中的焦点。而那些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不喜欢派对的人似乎就成了二等公民,而内向也成了二流品质。

 

尤其是在美国这样公认以“外向”为主的国家,“安静”和“内向”这样的词都是含有贬义的。内向的孩子往往会被排斥和嘲弄,同学们会觉得他们缺乏魅力,甚至认为他们是怪胎。连老师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法幸免于难,经常给那些内向孩子的父母提出这样的建议,“你家孩子能不能在课堂上更活跃一些?”

 

哪怕是在中国这样历来看重谦虚和谨慎等内向特质的亚洲国家,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向外向性格倾斜。表现最显著的就是大学与职场:那些能言会道、长袖善舞的人往往更能得到老师或领导的青睐,因此也得到了更多机会。 


 

什么样的孩子是内向的?



内向的人往往在更安静、更柔和的环境中觉得更舒服。这是因为内向的人与外向的人有着不同的神经系统,他们对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比如小时候容易踢打、尖叫的婴儿,很可能长成内向的人。而对环境不太敏感,需要有很多刺激才能做出反应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外向的人。

 

我们经常能看到:内向的孩子更喜欢自己安静地画画、读书,或者跟一两个好朋友玩耍;外向的孩子则更愿意加入到人头涌动的活动中,比如一场喧闹的生日派对。



内向孩子的父母该怎么做?

正是因为内向孩子对外部环境的高度敏感,一味地要求他们去学习外向孩子的行为会给他们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比如焦虑和抑郁。苏珊?凯恩创办的“安静革命”项目(Quiet Revolution)就为那些内向孩子的父母提供了13条建议。

 

1.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很正常,没什么可羞愧的。

据研究显示,内向的人占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世界范围内,有太多的声名煊赫的人是内向的,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J.K.罗琳,林肯,特雷莎修女,甘地等。

 

2.孩子的内向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觉得你的孩子通过心理建设就能轻易成为一个“合群”的人。正如我之前介绍的,内向的人之所以内向是因为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来,他们对环境更为敏感,更倾向于使用“休养生息”(restand digest)的副交感神经,而外向的人则更常激活“挑战或逃走”(fight or flight)副交感神经。

 

3.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介绍新朋友和新环境。

内向的孩子在新环境中或面对陌生人时通常会觉得有点儿焦虑,所以家长不要期待孩子在某个活动中能跟其他孩子迅速地打成一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带孩子提前到达活动现场,让孩子熟悉环境,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还有一种办法是允许孩子先与活动的焦点地带保持一定距离,让孩子先默默地观察,然后再鼓励他去尝试。


 

4.告诉孩子如果觉得不舒服,他可以休息一会儿。

外向的孩子会在社交场合中如鱼得水、应对自如,内向的孩子则会感到疲乏。告诉孩子如果他觉得不适,他可以让自己在房间较为安静的角落里或者阳台、盥洗室等地方放松一下神经。

 

5.当孩子愿意尝试参与到社交活动中,记得赞赏他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非常欣喜于他的勇敢尝试的。比如,“我看到你昨天主动跟那个新来的男孩说话了。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但我特别骄傲你能这么做”。

 

6.提醒孩子发现他爱上了一开始觉得害怕的事情。

这就像是积极强化措施,让孩子关注到自身的变化。一开始也许孩子很担心在同学的生日派对上会很难过,结果居然交到了几个新朋友。这时家长就应该提醒孩子,让孩子对这一变化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自我激励的情绪。

 

7.帮助孩子挖掘他自己的兴趣所在。

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尽相同。外向的孩子也许觉得足球俱乐部或者童子军很酷,但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写作或科学夏令营。让孩子参与到他有兴趣的活动中,既有益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帮助孩子交到跟他有相同兴趣的朋友。


 


8.关于孩子内向的性格,要跟老师进行沟通

这样的沟通有助于老师正确解读孩子的内向行为,比如沉默寡言不代表孩子没有注意听讲,正相反,内向的孩子此时可能正在全神贯注地聆听和观察。


 

9.确定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很多内向的孩子比较容易活在自己的思想中,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反馈,不然他们很可能会迷失在自己纷乱的想法中。作为父母,要仔细聆听孩子的想法,要通过问合适的问题来引出孩子的心里话,并及时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10.要注意,你的孩子也许不会主动求助。

内向的孩子倾向于自己消化问题。当他遇到困难时,尽管他也希望能得到大人的指导,但他可能不会主动求助。这时,父母就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在恰当的时候问恰当的问题来了解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

 

11.别担心你家孩子只有一两个好朋友。

内向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追求的不是广度和数量,而是深度和质量。他们更愿意在一个小圈子里交朋友,而不是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12.别担心孩子有时需要独处。

去上学、去社交、去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在把内向的孩子从他自己的小世界中拉出来,而这有可能让孩子感到疲惫无力。当孩子回到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读书、或者玩电脑、或者发呆,你都不需要担心,这只是孩子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

 

13.珍惜你家的内向孩子。

作为父母,不仅仅要接受孩子是内向的这一情况,还要珍惜他的这一特质。内向的孩子通常都是善良的、体贴的、专心的,只要能让他们处于适合他们的环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静呆着都不行,内向的孩子心里苦啊!
怎样让内向的孩子变得更优秀?
性格外向的父母如何带好性格内向的孩子
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是好事!这样做,才易毁了他
30岁北大“社恐”女硕士,一句话刺痛上亿人:毁掉孩子的不是内向,是偏见
孩子性格内向,不等于自卑,内向不是缺点,是一种气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