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参加婚礼,不与人握手,“入殓师”的孤独与秘辛!
userphoto

2023.07.31 四川

关注
而每分每秒,都有生命在逝去,殡葬成为每个人的“人生大事”。
人类对身后事的重视自古有之,在古代丧礼尤其繁复,特别是王公贵族的丧礼,连如何哭泣都有明文规定,《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
而至近现代,普通人的丧葬仪式要简单许多,但无一例外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亲属逝后的形象管理,依然重视。
于是,一个群体或者说一个职业进入人们视野:入殓师。
最开始,他们被称作是“葬仪师”或“遗容化妆师”,顾名思义,就是整理遗容,为死者还原未死之状态,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完整面容和身体。
这个职业发源于日本,后才进入中国。
如今,不少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大量人才。
但在大多数“谈死色变”的国人眼里,殡葬行业,显得有些讳莫如深,与死人打交道,被视作不吉利。
我是一名入殓师,从16岁就入了行,8年之间之间看惯了生死,也承受了诸多偏见。
最开始,我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没有任何概念,高考结束,只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冷门专业,前景不错,薪资尚可,于是想都没想,考了进去,毕竟越冷门越酷。
同一级专业里,又300多位学生,男女过半,老师告诉我们,从开学那一刻起,就已经算是入了行。
殡葬专业一般分四个方向:服务、防腐、设备和陵园,所说的入殓师,是防腐的方向。
除了学习遗体沐浴、穿衣、协助尸检和火化等实践课程,还要学习写挽联、殡葬礼仪、丧葬发展历史等文化知识。
毕业之后,我正式成为一名入殓师。
市区有两家殡仪馆,我工作那家成立最久,规模也最大,在殡仪馆四年,护送一万多人走完最后一程。
我主要负责接遗体、净身、修复、化妆。一般接到电话,马上就要到逝者离世的地方,为遗体穿寿衣,然后运送到殡仪馆。少的时候一天接两三位,多的时候十几二十位都有。
运到殡仪馆后进行净身。遗体身上难免会有一些痕迹,像是在病房住久了的逝者身上有医疗仪器的胶痕,老人家去世后肌肉松弛,粪便排出来粘在身上。我们用毛巾,慢慢地擦去这些痕迹。
一些事故身亡、身体有损伤的逝者会需要修复,一般在追悼会前一天进行。我们用线将破损的部分缝合在一起。有些遗体冷藏了很久,解冻后皮肤紧缩,要用非常大的力气才能缝好,大型修复耗时甚至高达10小时以上。
其实,我们的工作核心,就是让离去变得更加有温情和人情味,让逝者获得尊严和体面。
从业几年,最揪心的,应该是碰到刚足月或者年纪很小的小朋友。
在工作不久,就遇到一个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高楼坠地当场身亡,巨大的冲击让小小的身体已经变形,到处都是撕裂般的伤口,孩子的父母在一旁几乎哭到昏厥。
更惨烈的尸体都见过,但面对这样的小孩遗体,还是头一次,那种揪心的痛恐怕一生都难以忘记。
我小心翼翼的为那个女孩清洗身体,梳理头发,再将手脚固定归位,缝合伤口,然后上妆,尽可能的让女孩看起来美丽一些,我特意为她换上了公主裙,戴上一个粉色的小发夹。
孩子父母看到之后,泪眼朦胧中挤出了一丝笑容:她嘴喜欢的就是公主裙。
总有些不幸的生命,未待绽放便面临终点。让小孩美丽的告别世界,也是给她父母一个生的希望。
殡仪馆内,更多的是年老的逝者,病逝居多,寿终正寝寥寥无几。
有的人会希望自己的老父亲,穿上最喜欢的那件羊毛衫。
有的人坐了半辈子轮椅,他的老伴希望他终了能穿上漂亮的小皮鞋。
还有的人为了家操持大半辈子,她的老伴希望能给她化一个个美美妆。
化妆和整理遗容一般是追悼会当天完成,我们会根据照片,或者家属的描述,最大程度地恢复成生前的面容。
面部流失的肌肉,用棉花塞进嘴里填充,接下来是底妆、描红、描唇、画眉,最重要的是恢复血色。
有些面容破损,或者面色煞白、嘴唇发紫的遗体,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以安祥的面貌离去。
对于老者的死亡,家属往往要平静一些,他们送别至爱至亲,总能替对方了却些许遗憾。
在迎来送往的最后一程里,我见到了太多温情催泪的时刻,当然也难免的,见识过阴暗卑劣的人性。
殡仪馆内,偶也也会上演一场场闹剧。
曾有一位因车祸去世的老人,送到殡仪馆好几天,老人的子女才相继赶到,面对入殓的同意书,他们迟迟不签字。
老人孤零零的躺在操作台上,身体僵硬,已经长了尸斑,一旁的子女们却在讨论着财产要怎么分,赔偿要怎么分。
两儿一女,在馆内整整吵了大半天,激动之时甚至拳脚相向,最后也没吵出个结果,警察到了后,几人才悻悻签了字,遗体告别之时,还在气头上的几人,没有挤出一滴眼泪。
我为老人不值,生儿育女几十年,到最后,儿女竟毫不在意最后的诀别。
还有一位老太太,面色看起来走的很平静。
到家里时,发现老太太的遗体并不在床上,而被放在一个小房间里的床板上,浑身裹着旧被褥,脸也被被褥遮的严严实实,遗体送上车时,她的家人手忙脚乱的把被褥和掉下来的衣服扔进了垃圾桶,一边扔,一边拍手,直呼晦气。
如果人生,是一座桥梁,桥头是医生,守护生,那桥尾就是入殓师,守候死。
不少人对入殓师有诸多偏见,所以我在外不会提及自己的职业,除此之外,也尽量避免与人握手,和生者说再见,不参加婚礼,也不去拥抱新生的婴儿。
有人说,入殓师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确实如此,但这种孤独是被动的,来自于外人的不理解。
职业带来的社交压力是必然的,鲜少有人愿意与一个入殓师亲近,所以我们这一行解决婚姻问题大都是行内组合,而与行外人的结合,恐怕就要受尽劫难。
2014年,一位殡葬师与长沙某医院的护士谈婚论嫁时遭遇了女方父母的坚决反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湖南一电视台的交友栏目,专门办了一期“白衣天使爱上黑白无常”的节目,在媒体和观众的几番劝和下,女方家人才点了头。
人们自认为对“生死”有着深刻的了解,可在如今,为死亡做服务的这群“摆渡人”,却好像很难被理解,这已经成为所有殡葬从业者的共同秘辛。
每天面对冰冷的遗体,但却干着无比温暖的事情。
纪录片《人生海海》中,有一位入殓师说:
我们这一行就是很普通的职业,它既不晦气,也不伟大,只是世人的眼光让它变得不平凡。
诚然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后入殓师,16岁入行,不吃肉,不参加婚礼,不碰婴儿,不跟人握手…
90后入殓师:处理过上万具遗体,从不参加婚礼,亲妈嫌弃不吉利
90后大学生入殓师 见多死亡更加珍惜生命
入殓师
人生最后一刻的尊严交给他们1·东方卫报数字报刊
揭秘高校殡仪专业丨这群90后为“两个世界”服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