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遇见朱老师|寒假学习第五讲及《北京的春节

说明:此为朱老师寒假统编教材四五六年级下册培训课程最后一次。后面考虑把之前买的朱老师的课程重看一遍,记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自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朱老师说

_

六下一共五个单元。

教学关键词:

通透。前面的基础打扎实,六年级就是收获的季节。不管教材怎么变,语文学习的根本目标不会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形式是教表达形式。

第一单元,围绕重点展开。在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那个单元就有涉及,不是新要求,但文章更长。如何围绕一句话写具体,如何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第二单元写梗概,《鲁滨孙漂流记》有梗概范本,编写得比较好。读故事,知内容——写小标题——看梗概,懂取舍。另外两篇都是略读课,可以采取先扶后放,运用同样的办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转述能力。想要找到适合做教材的整本书是不容易的,推荐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六年级的教学时间比较宽裕,可以用来带领学生精读整本书,对学生的未来有好处。

第三单元要求学习写出真情实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情感,有大量内心独白。这是习作单元,提供的两篇例文水平较高。重点教学放在史铁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匆匆》的情感表达很直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背诵。

第四单元要求体会人物品质。选择的材料离学生比较远,对课文编排可以做适当调整,《十里长街送总理》可以作为精读课文,《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可以作为略读课文,运用之前的阅读方法。

第五单元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叶永烈的文章真正和单元目标紧密相连,用小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精讲、用好。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材组材,和平时的些事情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第六单元综合学习,提供的文章不需要讲,根据教材要求组织适当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与同伴合作、交流。

课例:《北京的春节》

_

(2019年素养大赛)

一、节日诗句导入

1. 师:首先我们看看一些诗句,读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写的哪个传统节日。

生:清明节。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

师:哪个节日?

生:七夕

生:明月几时有……

生:中秋节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

生:重阳节

师:齐读一整首诗

生:爆竹声中一岁除……

师:这是王安石写的春节

2. 师:那么在老舍的笔下,背景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一起读课题,把作者也读进去

生:北京的春节,老舍

二、梳理习俗,感受热闹

1.通读全文,寻找习俗,感受热闹

师:首先我们来完成一份作业。浏览课文,找出和北京春节有关的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活动或习俗,分别写在坐标轴的上下方。

生默读填写

师展示生填写表,指导。

师:腊八这天,可以说简单一点。

生:熬粥泡蒜。

师板书,提醒“熬”“蒜”的写法。

师:后面基本都没问题。老师也作了概括,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进行适当修改。

生对照修改。

师:老舍先生就是这样,按照时间和对应的习俗写下来,这也是很多写节日习俗的文章的一种模式。

师:我们再观察这张坐标图,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

生:热闹

生:我觉得北京的春节很忙碌

生:很充实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时时刻刻都有事情

生:十分有趣

生:很有人情味儿

生:有食物的味道

师:你们刚才的观察和发现基本在坐标轴的上方,看看下方有什么发现

生:北京的春节时间很长

师:是的,将近40天。

2.谈习俗,感受详略得当

师:刚才你们在完成练习单的时候,哪一天哪个习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我对小年印象最深刻,因为这一天要吃糖,不管吃不吃都要吃。

生:我喜欢除夕,因为可以和家人团圆,守岁

生:我喜欢元宵,吃完元宵去放炮仗,有吃的有玩的

生:我也喜欢元宵,因为那天有花灯。

师:有没有发现那些印象深刻的时间节点都是作者详细写的。也就是说我们详细写的场景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反过来说,我们写文章时对印象深刻的事情就要写详细些,这样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就是表达呀!那么,在你们刚才所说的印象深刻的场景中,你们会对哪个是最感兴趣的。

生:拜年。

师:你一定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

生:吃糖

生:放花炮

师:这么多(放花炮)的时间节点,你对哪个时间最感兴趣?

生:元宵

师:这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生:正月初一逛庙会

生:在除夕吃团圆饭

3.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师:我们就看看老舍是怎么写过年最典型的那一天——除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老舍先生在表达上有哪些秘密。

生默读、批注。

生交流

生:文章写道“除夕真热闹”,是这一段的总领句,让我们知道除夕很热闹。

师:那你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除夕很热闹。

生:每一家都有很多事情做,很忙碌。

师:其实刚才我们在时间轴上都有写,读读时间轴上除夕的习俗。

生齐读除夕习俗。

师:你看,这么多的习俗,老舍先生一一列举了出来,这就叫列举。我们再来读读。

师生配合读。

师:老舍先生列举了这么多习俗,哪一个是详写的?没有,是吧?但是,我们分明也能够感到浓浓的年味。比如,当我们听到响亮的鞭炮声时,你们会想到王安石的

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当我们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的时候,你们也一定会记起这一句

生: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在这一句中,哪些词是代表对联的

生:我觉得是新桃和旧符。

师:不是觉得,就是。新桃旧符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是什么样的?

生:就是贴在门上的门神。

师:是的,演变成咱们现在的对联。(出示图片)

师:知不知道第一幅对联是谁写的?我们看看(出示图片)读读

生读

师:你们家的春联是什么?或者说说你们积累过的对联。(生沉默)有点难度,是吧?没关系,回家查查资料。春联代表我们中国的人文形象,往往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三、联系生活,感受年的意义

师:大家看,这是每年春运的画面。身处外地的人们,不管在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回家!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一定会对老舍先生笔下的这一句话产生感触。读读

生读:“在外边做事的人……吃团圆饭”。

师:是的,团圆饭,年夜饭,就成了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那一顿。有没有父母家人在外地工作的?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开心。

师:如果万不得已不能回家呢?

生:我会觉得失望。

师:一年就盼着这团圆的一天,团圆是这天最大的意义啊!看看这段,又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生:鞭炮声日夜不绝,鞭炮声不断,感觉很热闹。

师:老师的家乡就是这样。其实这个一个传说有关,知道是哪个传说吗?

生:年兽

师:是的,知道这个传说的同学举手。(生举手)看来都知道。你们在过除夕的时候最喜欢做什么?

生:吃团圆饭

生:放鞭炮

师:能放的地方才能放,要注意安全

生:看春晚

师:最然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但年的文化相同,它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不管是诗还是文章,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但都有“年”这个字。如果让你写写年,你从老舍的文章中学习到了什么呢?这是这节课的作业。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朱老师说

_

这几个提出的时间点和习俗其实详略是差不多的。在板书设计上要让学生感觉除夕和元宵的内容比较多,从而直观感受到写得比较详细。难点在于详细的部分如何教。这篇文章值得大声朗读,语言风格比较贴近小孩子。除夕那段短句子多,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除夕真热闹。

互动答疑

_

问:梗概与缩写有什么区别

答:所写内容更多,有些内容可以拓展开,梗概更短

问:需要读四大名著吗

答:读一部就可以了。

问:第二单元是否需要阅读原著再写梗概

答:从书上的例子看,的确是从整本书来写的。如果学生程度好,可以读完原著写梗概。如果程度一般,可以读一些篇章写梗概

问:读书吧的书是否需要考试

答:不需要。

问:不爱读书的小朋书怎么办

答:做阅读。老师尽力就好

问:阅读单的开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习: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朗读
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北京的春节》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学指导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复习方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