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思考|向文案学写作

2014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一股美食片风潮。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色彩鲜明的画面,锅起勺落的声音,充满温情的故事,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偶尔,还忍不住咽咽口水。

做饭间歇,不知道看什么好,把这部纪录片又翻出来。第二遍,第三遍,好像比画面更吸引人的还有这部纪录片的文案。优质的配音,加上优秀的文案,足以撩人心弦。

之后,第二季、第三季相继出炉,我都一一观看。不过,这次,我更注重它的文案撰写。虽然比起第一季是逊色不少,不过,如果作为写作的素材,它仍然是一个范本。

还记得那是第一批孩子刚上六年级,我们来了一场师生同写作文的活动。考虑到暑期里孩子们去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美食,于是我们就将写作的主题定为“美食里的中国”。为了写好这个主题作文,我们特地观看了两集《舌尖上的中国》,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舌尖系列的文案有什么特点。这部纪录片出彩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开场大气,而后聚焦小人物的生活,以此为切口,用平常的菜融入旧时的回忆,带出一个个温馨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以小见大,一盘菜中见天地样态,悟人生哲理。

找准了范本的语言表达特点,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在语言风格上去靠近。这个,还真需要一定的语感。4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习作和我的习作都已经诞生。分享习作的环节,天南海北的佳肴汇聚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仿佛打开了一场视觉与味蕾的盛宴。一节分享课下来,孩子们足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原来,语言是有味道的。

那之后,我在闲暇之余总会发掘一些记录片,大多是关于美食的,也有关于历史与艺术的。

这两年,我在吃饭的时候总喜欢配一部纪录片——《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有100集,基本囊括了中国发展的所有的历史节点,包括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每个朝代的代表人物与代表文化。看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学习其中的文案撰写。每一集最后,字幕都会显示配音和撰稿人,我发现,这些撰稿人其实就是在本集中经常出境的大学教授之一。每个教授擅长研究的朝代不一样,撰稿人就不一样。尽管导演组已经尽量统一风格,但我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些许差别。我特别喜欢唐史部分的解说,不仅仅在于唐史的精彩,更在于这几集的文案深入浅出,以古鉴今,不时还融入一些现代的流行语,让人发现:原来研究历史的教授也可以这么有趣。

这两天,我在做饭之余在看一部名叫《中华制面》的面食纪录片,记录的是极具代表性的北方面食。我发现,这部纪录片的文案非常有意思,我将其概括为:一本正经地讲笑话。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屏幕上出现的是牧羊人在放羊的画面,文案是这样写的:当这群羊正在享受与主人浪迹野外的悠闲生活时,主人却已早早想好用哪只羊炖汤最为鲜美。可以想象,浑厚儿富有磁性的男低音一本正经地说着这样轻松诙谐的文案,弹幕上得有多少幽默的段子。

除此,偶尔看看房琪的小视频,清新的背景配上文艺的文案,心一下子得到了治愈。

所以,谁说学语文无用?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生活处处都可以学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尖上的潮州》第一、二季,潮州美食纪录片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合肥
舌尖上的陕西美食——秦味儿 有容乃大 陕西美食纪录片!
纪录片: 寻味顺德
摩西膳坊GODOFMERCY
编导影评分析《舌尖上的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