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六十年不选院士、不发论文,到底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业?!


他师从著名核物理专家杨立铭,后来自己成了中国量子力学界最著名的老师。


他一个南方人,却离开家乡支援西北60年,坚韧奉献人称西北胡杨


他在中国量子力学领域有多出名?他跟复旦的周世勋、北大的曾谨言合称中国量子力学三剑客没有一个学习量子力学的学生,没看过他写的书,做过他出的题。

 

他为中国特别是兰州大学的物理人在世界上打下一片天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11982CUSPER(中美联合招生考试)中,钱先生担任着团队指导老师,辅导学生选题、设计和制定方案及思维。兰州大学连续两年获得了个人和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



1981年钱伯初指导的六名物理系学生在讨论问题

 

他帮助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物理学留学生在国外打下一片天地。

 

中国人当下在世界量子力学领域的领先,他功不可没。

 

他生前,不管是不是上过他的课,兰州大学的学生们都尊称他为钱先生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西北,献给了学生和量子力学。先生20144月去世,1月还在给学生上课。直到他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刻,他谈论的都是量子力学和上课的问题。

 

但是,现在知道钱伯初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不过要想了解钱伯初,量子力学和名师这样的头衔似乎仍嫌不够。

 

钱伯初还是业余围棋六段(可申请国家一级运动员级别),也是教授圈里有名的乒乓健将,还是西方古典音乐的行家,幽暗逼仄的家里满满的都是物理学书籍和推理小说。这一切,似乎都说明,钱伯初不是那么简单的人物。

 

师者钱伯初:为师一甲子,普物系一生

 


钱伯初的父亲钱仁康先生


钱伯初的父亲是我国音乐界的泰山北斗、第一个博士生导师钱仁康先生。钱伯初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了物理学,这一钻没想到就是60多年。

 

钱伯初师从著名核物理专家杨立铭,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半年。他自1957年支援西北到兰州大学讲授量子力学课程,到他2014年去世,82岁人生里竟有将近60载奉献给了大西北。

 

他如一颗坚韧的胡杨,在西北默默扎根近60载。

 

更难能可贵的是,钱伯初先生放弃了能给他带来更多名利的科研,一心钻到教学上,穷尽心智想把科研做好。


做课题、发文章、选院士,这些对于一般科研工作者来说的重要工作,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八十高龄的钱伯初仍然在给学生上课

 

在这位物理学家看来,重科研,轻教学的观点相当大程度地压抑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延缓了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新。所以他自愿放弃科研,专心物理教学。

 

先生曾说,上课于他是一种乐趣,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去上课,讲着讲着,就能讲出一个比教科书上好的方法。

 

钱先生可惜了!钱先生是全国的量子力学权威,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把量子力学教好。专门搞好教学,不搞科研,把毕生的精力统统放在量子力学上,这不简单。他昔日的系主任、物理学家、88岁高龄的段一士教授评价说。

 

钱伯初有一句名言:我经常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让量子力学在我的手上老化。

 

在兰大教量子力学将近60年,但钱伯初竟然常讲常新,总是有新的方法和内容教给大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地处西北落后地区的兰州大学开始持续性的流失人才。用时任校长李发伸的话来说就是,兰州大学流失的老师能够再办一所985大学。当年排名全国前列的兰州大学,在全国大学排行榜上开始一落再落。

 

老师的流失就意味着许多门课没人上,钱伯初只好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每逢一门课确认,他就第一个顶上去。

 

力学、热学、电磁学、量子力学……任教以来,钱先生几乎讲授过所有的物理基础课程。

 

兰大就有学生说:说起来这也是兰大的悲哀,偌大一个百年名校,基础课没人上,还要一个年逾七旬的老爷子顶上去

 

2001年后兰州大学在离兰州市区47公里,距离最近的县城13公里的榆中县设立了新校区,把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放在这座大山之中的校区里。老师们常常为了给学生上课不得不起早贪黑的赶校车。当时已经年逾七旬的钱老师还为赶校车摔过跤。

 

有的时候课程被安排在了榆中校区教学楼的最高层,钱先生却从来不坐电梯,上下于6层的楼梯上,总是被学生围满问各种问题,但从不让学生帮忙拿包的。



钱先生是很知名的学者,后来也曾被西安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知名学校情去做客座教授,他那些早已成为知名学者的同学、朋友说你为什么不搬出兰州,何必受这份洋罪呢?钱伯初先生总是说我教书,我快乐坚决不肯搬出兰州。

 

钱伯初先生在课堂上的风采,只有听过他课的学生才能领略。

 

兰大物理学院的很多教授,都领略过钱先生讲台上的风采。钱先生四季穿同一款式的衣服,只是冬天会多顶小帽子。钱先生的课讲得清晰、有条理,板书工整,“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钱先生的课堂,向来都是要提前占座位的。去迟了,便只能坐在过道里。在兰大物理学院,不少人都有逃课听钱先生讲课的经历。

 

“坐在第一排,感觉不一样,先生的声音很洪亮,仿佛是在给我一个人讲似的。”一位年轻老师回忆说。

 

只要年轻人向他请教学问,钱先生从不吝惜时间。不管是课前课后,总有人在楼道里追着钱老问问题。有位女老师在往返校区的校车上遇到了钱伯初,两人便从电动力学、高斯定理再到教学方法,一直聊到下车。

 

王哲是最后一届上过钱先生《力学》课的兰大学生。他在开学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先生了,感觉各种高大上,特别景仰,上课完全是慕名而去。至今,王哲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先生时的激动:终于见到先生真人了


先生一进教室,全班便鼓掌,先生一摆手:鼓掌就这一次,以后再别鼓了

 

2007级的孟雷欣说,他们班上课前倒是不鼓掌,但在先生每节课下课时,大家都会鼓掌。掌声直到走出去很远都能听到。



钱伯初步入兰州大学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颁奖礼会场,全场师生起立鼓掌

 

只要可以,我想在讲台上讲到80岁,还是讲我的基础课,先生曾在兰州大学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颁奖礼上如是说。这句话,先生说到也做到了。

 

在钱先生去世前的几天,钱先生曾经的学生任继荣携全家去看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钱伯初谈起他的量子力学还是很健谈,拉着任继荣讲了2小时,直到任的小女儿饿得哭了才不得以作罢。

 

先生走了,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在致兰州大学物理科技与技术学院的唁电中说:钱先生的逝世不但是贵学院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我国物理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他去世的时候,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老的学生葛墨林院士发来唁电:“钱老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物理教学,精益求精,富于教改探索,为兰大乃至中国物理学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教书,我快乐的名言,不时在我们耳边回响”。只比钱伯初小五岁的葛墨林在落款时恭恭敬敬的写上了学生葛墨林的字样。

 

乐者钱伯初:人生八十载,既寿且乐

 

钱伯初像大多数老一辈的学者一样,一生起起伏伏,曾经因为国家、政治等各种原因面临各种挫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顺意。钱伯初的女儿钱秉中说:父亲曾跟我说,他这一生是不算顺利,但他始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每件都能做得好,不断从中得到乐趣,这是很大的幸福。



钱伯初在家中


钱伯初说自己说的人生态度是:不买车,不置房,不炒股,不上网,嫌浪费时间。他对物质的追求几乎接近于零,学校多次请他搬到更大更好的房子里都被他婉拒,他觉得外人看起来很破旧的这栋住宅楼住着就挺舒服。他多年都只穿几件相同款式的衣服,说自己“懒得选”。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光本文使用的几张照片里,钱先生就都穿了同一件短袖衫。

 

钱伯初听上去像个技术宅,实际上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老顽童。他的爱好极为广泛,同时他又把这些爱好钻研到了很高的境界。钱先生围棋、乒乓球等多种运动都玩的极好,对古典音乐、曲艺、美食也颇有涉猎。



钱伯初在围棋赛上获奖

 

钱先生平生一大爱好是围棋,曾经达到了业余6段(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水平,还多次获得各种大赛冠军。钱先生灵台上摆的六个奖杯里,就有三个是围棋奖杯。

 

兰州的广大围棋迷们都知道兰州大学有位教授级的六段高手,那就是他。有人说,下班后钱先生不一定会接受研究生们的上门讨教,倒是很欢迎棋友挑战。一位兰大物理系毕业的网友笑称:“我们物理系当时的同学中会摆几下围棋的男生高达70%,这恐怕也有钱老的功劳”。



钱伯初在和棋友对弈

 

兰大物理院教授罗洪刚回忆1988年一个礼拜天的早上钱伯初跟多位棋友轮番大战的场景说:“羽毛球场摆了很多桌子,先生挨个儿跟他们下棋。众多围棋爱好者慕名前来,希望和钱先生交手。钱先生应战,索性背起手,同时和数十人踱步对弈。”



钱伯初60岁时还能跟年轻人一起比赛跳远



钱伯初在学校运动会上扔铅球

 

钱先生还非常喜欢打乒乓球,他生前居住的斗室里,除了到处可见的书籍,就是乒乓球拍子了。钱秉中在整理钱伯初的遗物时,发现他在日记里写着赢了范先令,是大有收获的一天。并把这一句用红笔标出来。范当时是兰大数学系的教授,乒乓球水平在兰大教授圈里数一数二。

 

单看先生的书架,会以为他是一个文学系教授。架子上除了他最爱的围棋棋局,还有满满的文学小说。他还酷爱电影,日记里甚至还保留着他观看《唐伯虎点秋香》的观影记录。

 

有意思的是,这位物理大家的日记里还记载着女儿高考之前,他经常同女儿打麻将,用这种另类方式给女儿减压。

 

其实翻开钱伯初的日记,这样一个严谨、内心富有情趣的形象不难想见——修理马桶盖、补沙发这样的生活琐事他不嫌琐碎,下厨做了一顿无锡排骨,他还不忘评价说(味道)极佳”(钱老祖籍无锡)。事实上,即使晚年他得了糖尿病,偏爱甜食的习惯也并未改变。

 

他就是一个老顽童,玩得特别认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快意人生。女儿钱秉中禁不住乐了,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中。

 

钱伯初就是这样一个多面的人。

 

也许钱伯初一个学生为他撰写的挽联才最能概括他的一生吧:量子普物六十载,棋案球台伴一生。横批曰:自得其乐


可惜的是,这个一生获得丰富多彩的老爷子走了,知道他名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原创 | 阿秀

百度学术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与有价值的思想不期而遇


长按可识别图中二维码

轻松关注百度学术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忆钱伯初先生
他六十年不选院士、不发论文,到底有什么更重要的事业?
每日一星|钱伯初:淡泊名利,深耕量子力学教材
回忆我与钱伯初先生在西安交大校园的物理漫谈
兰大钱伯初主讲量子力学:第1讲,开场白、绪论 上
送钱伯同寺丞守严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