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名堂集》的诞生始末及个人思考

​​

《名堂集》初期发表作品原稿


〖 悠悠过往 〗


        关于用“名堂”这个词来为作品命名的想法,最早源于10年那时候吧,起初是准备写一部小说(很遗憾写了几章便搁浅了,后来这个想法推到了大学时期,最终直至大学毕业,我的《名堂》依然停留在那几章),当时在开封警校上学(读的一年制中专,所以在2011年便参加高考到了大学,比我的同学们步调快了三年整)。

        那是一段相当不愉快的经历:学业和交际都没有做好,唯一的收获是对于文字的热爱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并且推动我直到现在依然时而喜欢写点儿东西。那股力量的形成是在一个巨大的压力氛围下、充满无力反抗而又不屈的情绪,终而积累沉淀下来。也促使了自己在文字处理上总算有一些可称之处。

        后期的进步当然也是一直都有的,我们要从哪里看呢,其实就我自己而言,那就是每当灵感忽至写完一段文字时,从开始常常觉得一无是处,继而到觉得还可以尝试修改,再到某一日突然觉得“诶,这个不错啊”,这就是进步。我们做事情的成长阅历大概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做了一件事过了几天突然想起时,会觉得当时好晕啊、真糊涂,但是久了之后这样的情形就很少了,这就是我们的成长进步。

  时间再往前翻,2009年,当时读八年级,那年15岁,正是脑子里关于文字的新奇理解不断涌现的时候,仿佛打开了某扇窗子,那些想法儿蜂拥进来。我无法确切描述这些灵感的由来,也许是厚积薄发——积自小学时代(叙述过往有些琐碎,权当看一篇小故事了,就是这个小故事的线索有点儿长,哈哈),在老家读五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年轻人,在我那时,他大概20余岁,五年级的新学期,他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事后想想,这个故事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我今天引用出来,但愿不要因为这个再让我的《名堂集》腰斩)。讲的是十几年前,北京市的某天,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吃喝玩乐晨夕同,反腐倡廉未见行”。

        具体影射的什么这里不方便细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毕竟我刚开的公众号,很希望我那些尘封已久的文字可以有一个好的归宿,不能因为尺度问题而落得像内涵段子一样的结局。这个典故对我的影响很深,使我开始对于幽默讽刺文化有了具体点的了解。

        再然后我转学到了登封,由于成绩不太好,所以留了五年级。这段小学生涯和后来初中遇到的两位语文王老师(出于隐私角度的考虑,这里不能够将她们的名字讲出来,后期如征得她们的同意,我会为大家作介绍的),她们都是我生命里顶感谢的人,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她们的存在,我是否会对文字上显现出任何的兴趣。幸而有她们,在那个内心里最需要支持、鼓励、肯定的年纪,给予我不停地认可。

        小学的这位王老师当时身兼班主任,在那时候,更多的像一位姐姐一样照顾我,常常给我买些吃的、用的,而我在班里俨然成了老师眼里的红人儿,我的文字天赋还未显露出来,但却着实的过了一把被宠爱的瘾。至于学习方面,看见语文那是相当的亲切。其实往往这样,学生时代,自己对某个老师的喜爱及老师对自己的另眼相看,是最能提高学生对于这个学科的兴趣的。

        到了初中,七年级时,只是稍显有点儿擅长文字的迹象,开始喜欢玩弄笔墨了,具体表现在写作文时往往被老师点名作为不循规蹈矩的典型,有一次印象特别深,一次命题作文,我用当时半吊子水准的文字功底以文言文的形式来写,结果写了大半,文枯词穷,没办法,后面又用白话文接上了,就是这样略带狗血但又饱含我那时那刻精力成果的作品,我琢磨着怎么着老师也要给我个很高的分数并且表扬一番啊,但很遗憾,那位老师跟我并不来电,这篇作文换来的只有一个很冰冷的分数,不得不说我看了之后面红耳赤,很受打击。

        直至临近暑假前的期末考试,她告诉我们由于工作调动原因,她不能在本校任教了。我可不知道以后遇到的语文老师会怎样,但当时心里的感觉多少还是不太痛快的,不痛快的原因,现在想想,大概更多的源于我还未来得及写出足够优秀的作品来让她看结果她就走了。总之这是一段不太愉快的相处,以至于饱受她青睐的、我初中时期的同桌兼沈佳宜为此哭了好大一会儿,我都很无动于衷,表情更多的是讪讪。

        很幸运,那段时间很快过去了,我迎来了我写作兴趣发展的春天(其实那是一个秋天)。升到了八年级,我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和她初次见面是在课前走廊里与同学闲聊的时候,依然记得她是着当时女教师统一的工装,胳膊夹着教材,走到了我们教室门口,但似乎又不是很确认是否是这个教室,所以在门前踌躇了一会儿。

        第一节课后,布置了一篇日记,我于是把对她的初始印象作为主要内容给写了进去,当然为了能够更多的博得这位尚陌生的老师的好感,语言里丝毫不吝赞美之词(其实应该也没有很夸张,很遗憾那本日记本在学期末就已经没有影踪了,所以这些无从查据),大概我描述的相当仔细,始于阴差阳错,但这应该也是必然——她在次日晚上的自习上,表扬了我的这篇日记,具体内容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是那次表扬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继而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天的日记和周作文成了我花尽所有精力也要去设法做好的事情,常常拿到寝室里,到深夜还在琢磨内容构思、措辞。

        那一年的两个学期,用了两个日记本,第一个日记本是很廉价那种,后来她告诉我,应该选择一本好一点儿,这样以后还可以保存,我想了想,那倒也是,于是花了1.5元钱买了一本略显层次的,并保存到了现在。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她那时候的这一句安排,倘若这本笔记本也没有保住,那这篇谈《名堂集》诞生始末的文章也无从而出了。


​〖 好的时光 〗

       直到前几日,忽然发现了这本日记,现在想来,当然很珍惜这些文字,笨拙中稍显狡黠,稚嫩里带些世故,也有些文章措辞并不当,甚至引经据典狗屁不通。但请理解我的初衷,我只想将那个时候的自己展示出来,于我自己而言,我想用成年人的眼光再回头看看少年的自己,所以我并不准备修改这些日记中间的任何一个字或者标点符号,只有那些文字才能真正的代表那个时候的自己。叛逆也好,青涩也好,庸俗也好,虽然有很多烦恼,但那个时候真的很好。

        而今,我决定将这本日记本中的部分作品呈献出来,关于名字,我思前想后,一方面出于对那本未能完成的小说的眷恋,一方面也饱含期待,故而起为《名堂集》。将他们放在一个更好地展示平台,也为了给它们一个更好的交代。同时,增加了一些想法,一方面,后期会呈现一部分随笔和成年后的作品,另一方面,感于曾经自己写的东西并没有机会得到展示,所以也会在这里载一些青少年写作爱好者的作品,分享一些青涩的、纯粹的文字。不过有一个前提,所有发布的作品一定会是个人原创,本人对于那些鸡汤文毫无兴趣。

        像我在公众号介绍里讲的:《名堂集》收录了作者在15~16岁时的一些文字、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来的并不全无缘由,我对它们饱含希冀,也希望它们重见天日后,个个都能闯出一番名堂。



写后感:

        于我而言,近些年最能使我专注的事情,就是提笔写字(现在演化成了敲键盘)了,专注的感觉该怎么形容呢,那大概就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点点滴滴的想法汇聚成文字扑蝶开来,不能被半点琐事打扰,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境界,毫无疑问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或者说可以用奇妙来形容。我想,不同喜好的人,可能会有在不同途径但相似的感触,比如黄安写出来《新鸳鸯蝴蝶梦》、库里一场NBA比赛里射进13记三分球等等,大抵如此。有时又很难刻意进入,应该是在偶尔的构思中或者写作中忽然而发。

      但愿这种灵感可以时常伴随每一个文字爱好者。


 文 | 张玉龙 

 落笔于2018年4月22日凌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上文字,时光会让你满载而归
读者寥寥,阅读量平平,可你还当作稀松平常,固执地继续写字,你图什么呢
语文老师分享:适合小学三四年级同学的精读法,掌握3个批注技能,阅读终身受益……
华师附小最美老师的5封信改变了全班67个孩子
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写日记
1~6年级语文试卷,所有重难考点“一网打尽”,学霸早“抢”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