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学会借助课外资料,结合教材注释,正确理解诗意。

2、诵读、品味、感悟重点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会默写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先自学,后合作,再探究的学习过程,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从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

2、通过图片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的情境,赏析古诗意境,与诗人对话。

3、通过感情朗读、归类练习、扩写再现、拓展延伸等活动,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2、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明白诗文大意,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感情的切入点,同中有异,从而了解三位诗人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阅读过表达“赤子情怀”的文章或是诗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饱含“赤子情怀”的古诗,一起去感受古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新课:

1、教师:谁能用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你对这三首诗的了解情况?

2、点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全班一起读三首古诗,读出节奏和重音。

(2)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点名反馈,师生一起订正。

(1)《出塞》。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时就存在着的边关景象: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战火依旧没有消散。

第二句是哀叹将士们不远万里离开家乡戍守边关,很多人从此没能再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

第三、四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2)《题临安邸》。

诗的第一句,描绘出杭州的美好景致: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

第二句质问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你们在西湖边上所过的轻歌曼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第三、四句更加尖锐地揭露权贵们已被暖洋洋的风吹得昏沉沉、晕乎乎,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早把先朝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3)《示儿》。

诗的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

第二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他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情,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

第三、四句写出了对儿子们的嘱托和希望,要他们努力奋斗、实现自己呼号一生的“北定中原”的心愿,不要忘记你们父亲在九泉之下等候着祖国统一的喜讯。

5、再读古诗,运用课件,帮助学生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塞》。

a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读《出塞》。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及诗人流露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b课件及课本中的插图辅助学生理解《出塞》的意境。

c引导想象:假如你是一名戍守边塞的将士,九死一生之际,夜晚独望一轮明月,你会想些什么呢?(家乡)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能回到家乡吗,为什么?这时候想得最多的应是什么?体会将士们的心情。(无奈、悲愤)

(2)《题临安邸》。

a教师导读:一边是金兵攻破都城,占我河山,残杀百姓;一边是那些权贵们苟安杭州,仍然在西湖边上是朝朝笙歌,夜夜曼舞。看到这一切,诗人林升心急如焚地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b看到这些,你会问些什么呢?(西湖歌舞几时休)

c从这句问话中,你想到了什么?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愤怒、悲痛)

(3)《示儿》。

a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诗境:学生看课件,老师用舒缓的语气说:“我已86岁了,马上就要离开人世,可国家连年战乱不止,金兵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朝廷的军队应立即向北进军,收复中原。但我快要离开人世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国家统一呀,我死不瞑目哇!”(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死时圆睁着双眼。)

b听到、想到这些,你会怎么读?

c指导学生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d了解本单元“赤子情怀”的意思:至死不渝对祖国高度忠诚和热爱的一种情怀。

6、品悟字词,深化主题。

(1)点名说说“但使”的意思。(要是)

教师:从这种假设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愿望?(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引导学生理解“暖风”、“游人”在诗中的意思。(“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3)“熏”、“醉”两字精妙之处。(刻画出了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丑陋嘴脸。)

三、异同:

1、教师: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

相同:忧国忧民、感情悲愤、赤子情怀。

2、不同之处呢?

不同在于作者及其抒发感情的切入点,《出塞》一诗作者王昌龄表面上写的是秦汉战火不绝,实际是借古喻今,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题临安邸》林升写的是南宋的权贵,借写景来表达情感,辛辣讽刺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示儿》陆游写的是北宋遗民——诗人自己的临终绝唱,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四、拓展:

1、指导扩写。学生想象当这些权贵们正在歌舞升平时,突然听到其中某人醉后呓语:“金兵打来了!金兵打来了……”众人是什么反应?

2、学生想象情景,回答反馈。要求学生将自己想到的或别人说的记下来,扩写《题临安邸》。

五、总结:

这三首诗都是赤子情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有借古喻今,消除边患的深切渴望;有触景生情,不禁长叹的辛辣讽刺;有盼望统一,至死不渝的临终绝笔。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爱国诗歌,开一个爱国主义诗歌诵读会。

七、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不同:借古喻今、辛辣讽刺、临终绝唱

相同:忧国忧民、感情悲愤、赤子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487季 【青春语文】誓死报国赤子心——于修影《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说课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