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川:母亲逝世一周年祭

全文长约 2500 字  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母亲(左二)和姨妈、姐姐合影



 

我的母亲

——母亲逝世一周年祭

文/河川(北京)

很庆幸,我人生中,除了曾经热爱的军装,还有我为之倾心陶醉的摄影,这爱好居然成了伴我随行的吃饭的本事。泛黄的军装如今已尘封多年,而我手中的照相机仍记录着岁月的点点滴滴.....

打开电脑,翻看那些以时间为序的文件夹,里面密密麻麻整齐排列着的8万多个文件,是我二十多年来,利用休假时间零零星星为家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村庄、田野、老屋前荡秋千的爸爸妈妈……打开任何一幅图片、一段视频或一段音频,都有说不完的人生过往。

只要常想起 亲人就常在
2021年10月27日,母亲刚刚过完79岁生日,就因突发脑溢血离世,纵使儿女、孙辈们千呼万唤,也没能唤醒沉睡的母亲,母亲永远告别了那片生育、养育她的黄泥巴梁子。在亲人送别时,我把给母亲生前拍摄的照片做成了海报,把拍摄的视频和音频剪辑成片段,以此来悼念痛失的亲人。母爱无边,情深似海,妈妈,我们爱您!
母亲离开后,我也时常梦见:
母亲光着脚顶着烈日在田地里劳作......
母亲佝偻着身子在村口迎接我们回家......
母亲坐在油灯下为我们缝衣做鞋……
母亲和父亲在老屋门前的核桃树下荡秋千……
梦见母亲累了,突然摔倒在地上,双手深深地插在泥地里,怎么喊也不答应。我挣扎着,撕心裂肺地哭喊,伤心得像个孩子,可母亲就是不理我。汗水湿透了衣背,泪水模糊了眼睛,浸湿了枕头,也打湿了我的心。
梦醒后,我抹了抹眼睛,居然又伤伤心心地哭了一场......

2017年1月父母老屋前荡秋千
母亲走了,我心灵的天空塌了;世界上最懂我的人走了,我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知儿莫若母,母子连心,一种跨越时空的思念在天地间传递。今天,是母亲离开一周年的日子,为了表达思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家德家风,我小心翼翼地码了这些文字,唯有以此表达。我知道,今生今世再也没有机会给母亲拍一张照片、录一段视频了,再也听不到母亲叫我一声幺儿了......
前年回家,我航拍了我的家乡,青山绿水间,一排排大大小小的农家小院,镶嵌在高高低低的田园之间,真是一幅农村美景画,令我陶醉。我家住在江陵江畔一个小山村的黄泥巴梁子上。站在梁子坡上,随时能听见阵阵松涛的歌唱,和远处滔滔的嘉陵江水奔流不息,祖祖辈辈,延续至今。

2017年1月作者探亲回家
母亲1942年7月出生于贫寒家庭,同胞兄弟姊妹7个。出生在那个年代,母亲又是排行老大,难免吃了不少的苦、经受了不少的难。
母亲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活了下来,身为长女, 6岁就开始洗衣做饭,干农活了,也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着弟弟妹妹,经常半块馍馍舍不得吃,藏在衣兜里,留着哄哭闹的弟弟妹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走来,直到母亲离开,她都是这一大家子人的主心骨。母亲离开,舅舅和姨妈也哭得像个泪人。

外祖母、母亲、姨妈和舅妈合影
1962年8月10日,母亲与父亲在一间四处透风的集体公房里组成了家庭。1966年10月,一家人从集体公房搬出来自力更生,经历了挨冷受冻,食不果腹,半夜惊醒,借钱续命,离家寄宿亲戚家的困难岁月。
母亲本就瘦弱的身躯,因此患上慢性疾病。病痛、饥饿、生活的窘迫没有击垮母亲,从靠双手建设简陋的三间茅草房开始,经历无数次的改建扩建,房子越建越宽敞,越建越敞亮。前年,又帮助儿子们建起了现代化楼房,接下来就是四世同堂的幸福晚年生活。
可是,新房盖好后,母亲还没来得急住,就匆忙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切成了永远的遗憾!妈妈,您辛苦了!

1978年全家福
母亲断断续续只读过两年书,却能看书识字写书信,后来我的哥哥姐姐们出远门,都是母亲与他们通信。写信时,我就是母亲最好的参谋。那年我刚好上小学三年级,我用借来的连封面都没有的新华字典,帮着母亲完成了一次次千里传书。后来我当兵到了部队,母亲也仍然写信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在部队好好干,争取早日入党。信至今我还压在我的箱子底,伴随我一路走来,字字珠玑,字少情长。
母亲的叮咛时常在耳边回响,母亲的教诲也一直激励着我们,温暖着儿女们前行的路。

1991年全家福
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个子不高,力气不大,但她却用瘦弱的双肩,纤瘦的双手,为家族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母亲生养了我和哥哥姐姐5个子女。每一个子女的出生,都如同给父母的肩头增加了千钧重担。吃饱穿暖是基本条件,可我们小时候都很爱生病,每一次生疮害病,都无情地折磨着母亲孱弱的身体,但她总能以坚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大爱唤醒孩儿一次次死里逃生。
生活的苦难,让母亲变得坚强,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请人帮忙。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吃苦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半夜就要起来,顶着月光、踏着露水,冒着严寒去庄稼地里干活;常常吃完晚饭还要加班缝补衣服、纳鞋底。一家十几口人的衣服鞋帽,全凭母亲一针一线在昏黄的油灯下熬夜缝制。
家德家风 代代相传
母亲善良,乐于助人、令人尊敬,虽然读书少,却深谙处事之道和做人智慧。无论家族大事还是小家小情,都少不了母亲跑前跑后,同胞姊妹们都愿意和她说心里话,有事也愿意与她商量。邻里乡亲生儿育女、婚丧嫁娶,她都主动热心帮忙。一直以来,她都是我们的好妈妈,父亲的好妻子,兄弟姊妹中的好姐姐,父老乡亲口中的好邻居、好大姐。

2018年全家福
儿女们每次回家,母亲总会提前备好鸡、鱼,肉、蛋,又做肉丸子,又包水饺,把我们想吃的、好吃的都准备好,然后把她的弟弟妹妹请到我们家里来坐一坐,唠唠家常,团结和睦的一家人开开心心,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至今。
从小,母亲就给我们树立了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家德家风,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好传统。
父亲与母亲,携手相伴60个春秋,相濡以沫,相互关怀,虽也有磕磕绊绊、唠唠叨叨,但彼此默契配合、相互尊重,你犁地、我砍柴,你做饭,我编斗,演绎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爱情经典。

2019年全家福
母亲生病住院期间,父亲因为行走不便没能去医院探望,但他一天会给我打十几个电话询问情况。母亲走后,父亲伤心地哭过很多次。他把母亲为他做的布鞋精心收藏起来,放在自己的床头。这布鞋有很多补丁,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也见证了父母的美好爱情。
我相信,只要常想起,母亲就常在。母亲终其一生把快乐和幸福留给后人,把自己留给了那方她热爱的黄泥巴地......
“太阳照在穷人的家,翻身的日子开鲜花,咪嗦咪哆拉嗦……”深夜了,我的抖音上还反复播放着我为母亲录制的视频……
2022年10月2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的家产和家风
【河北】李华|母亲的乡愁
外婆的老屋
【杨备战】老 屋
老屋
回家过年---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