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斯拉新年降价,慌的只有特斯拉?
userphoto

2024.01.21 上海

关注

文|萝吉

汽车的售价涨涨跌跌,是业界常态,而每次或大或小的价格调整,都能成为行业的焦点新闻,就只有特斯拉了。而在去年国内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背景下,依然逆势大幅涨价的车企,还是只有特斯拉。

2024年刚刚开始,特斯拉Model 3、Model Y的主销版本全部进行官降,Model 3两个配置降幅均超过万元,Model Y标续、长续航版则降价7千左右。自去年推出新款时涨价之后,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门槛,再次回落到25万和26万之内。

不论涨价还是降价,都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但对于特斯拉的这次降价,不论是消费者、友商,还是特斯拉自己的主观想法,都和以前明显不同了。

特斯拉或许还是那个特斯拉,但是其它的一切,都变了。

传说中不到20万的特斯拉

终究没有出现

刚刚降价后的Model 3标续版,目前售价是24.59万,早在2019年中上市时,这个配置的售价曾高达29.18万,长续航版起步更是超过36万元。

Model Y上市是在2021年初,起步售价34.79万,半年后门槛就杀到了30万内,之后经过几次调价,最低降到了26万以下。今年初降价7500元之后,25.89万的价格,也基本回到了此前最低的水平。与此同时,Model Y全驱版也再次回到了30万内。

至于Model S和Model X,由于本身价格更高,调价幅度也更大,但它们的销量规模很小,对市场影响微乎其微,这里就不提了。

回顾特斯拉入华这几年,刚刚引入国产时,曾引发过行业争议、甚至友商的恐慌。当时蔚小理都刚刚起步,比亚迪还挣扎在自主第二梯队,国内高端新能源产品接近空白。

Model 3国产前售价高达40万,就已经是高端纯电的标杆,国产后门槛大降,之后又是一波又一波的降价连招,大有不给友商活路的势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理想月销还只有2千多辆,李想发出了“灭顶之灾”的感叹。

友商感到恐慌的时候,特斯拉的降价潮却丝毫未停,门槛降到27万内之后,国产Model 3的月销很快破万,并时不时能突破2万辆,这对当时定位20万以上纯电市场的友商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但是特斯拉就像一台行业液压机,对友商还在不停地加压。

2021年中,Model 3门槛降至25万出头,与此同时Model Y标续版上市,直接杀到30万内,比Model 3更可怕的销量收割机开始启动。到了当年年底,Model 3出人意料地再次降价,门槛拉到了23万出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包括我在内,都猜测20万内的Model 3,很快就要出现了。

对于传统车企,销量火爆的车型,是可以根据供需情况进行终端加价的,而炙手可热的特斯拉,出牌却全无逻辑,国产后降价可以理解,销量已经一骑绝尘、毫无竞争压力的特斯拉,却依然有着似乎无尽的降价动力,到底是图什么?难道真的是要当一条鲨鱼,把新能源鱼塘里的小鱼苗都给吞了吗?

当然,之后的几年里,国内确实有新能源车企被“灭”了,但20万内的Model 3终究没有出现。而在特斯拉压力下反应最大的理想,却成了新势力中活得最好的。经过战略调整的蔚来和小鹏,也跨到了月销2万辆的门槛。至于新能源最大赢家比亚迪,则在2023年正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的销量冠军。

特斯拉为何降价、能降多少

已经不重要了

明明三十万就能卖爆,却偏偏要卖二十几万,对于特斯拉这种反常理的做法,很多人都联想到了特斯拉和上海政府的对赌协议。

特斯拉独资控股上海工厂,工厂土地享受市场价10%的超低价格,以及利率超低的巨额贷款。作为回报,特斯拉承诺从2023年开始,每年向上海政府纳税22.3亿元,未来5年投入不低于140亿元建设超级工厂,在2029年实现全面国产化,否则特斯拉工厂土地将全部归还。

以上是网上传出上海政府和特斯拉在2018年签署的对赌协议,具体条款是否真实准确,我并不能确定,不过有这一份协议在,确实能解释特斯拉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政策。要知道,在海外很多国家,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都比国内高不少。

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上险量为61万辆,而将出口量算进来,特斯拉上海工厂去年全年的批售销量为94.7万辆,达到了全球180万辆的一半以上。有了这个规模在,协议的纳税额就不成问题,至于2029年实现全部国产化,更是不在话下。

也就是说,按照网传的对赌协议的条款,特斯拉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今年初的价格调整,可以视为特斯拉完全基于自身和市场环境的主动降价,这点和以往有所不同。但是更本质的差异,并不在特斯拉,而是外界的环境。

2020年10月,Model 3门槛降至27万内的时候,除了电动微车宏光MINIEV,Model 3在新能源榜单独占一档,上险量1.3万辆,最接近的比亚迪汉,只有不到6千辆;

2021年11月,Model 3降至23万出头,Model Y已经成为销量主力,两款车当月上险量总计3.2万辆,此时理想ONE月销已经过万,比亚迪汉月销1.3万辆,经常会反压Model 3一头。

到了2022年底,20万元市场的高端新能源车,Model Y虽然仍是冠军,但特斯拉的总销量已经不再是第一,比亚迪的汉、唐、海豹3款车型,12月的总上险量就超过了5万辆,而当月特斯拉的总上险量,是4.2万辆。

除此之外,蔚来、理想、小鹏、极氪、问界等售价普遍超过20万的新能源品牌,当月总上险量超过了7万辆。在特斯拉的主要战场,中国新能源车型的总销量规模已经远超特斯拉。特斯拉到底是鲨鱼还是鲶鱼的争议,在此时已经有了最终结论。

到了2023年,情况和一年前又已经大不相同。2020年时我写过一篇文章《瞄着特斯拉,永远干不过特斯拉》,如今三年多过去了,以特斯拉为模版的车企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厂商,不论定价、设计还是产品定位,都已经不再以特斯拉为标杆。

2024年,轮到特斯拉慌了?

先看瞄准特斯拉的代表——小鹏,去年上市的G6可以说全方位都在对标Model Y,产品力足够硬碰硬的基础上,给出了比Model Y低6万元的售价。这种平价版Model Y的定位,实现的销量依然远远不到Model Y的一半,但已经让小鹏的销量规模上了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小鹏最新车型已经摆脱了特斯拉,推出了极具特色的MPV新物种X9,这款2024年上市的首款新车,在今年的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至于从一开始另辟蹊径的理想,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实现了上险量5万辆 的突破,而且全系产品的售价,都远远超过特斯拉的主销价位。虽然销量规模和特斯拉仍有差距,但把平均售价考虑在内,理想其实已经完成了对特斯拉的逆袭。

不过,这些还都不是对特斯拉最具威胁的对手,华为系的全新车型智界S7,尺寸、动力、续航全面压制Model 3、再加上华为最新技术的加持,最终给出了硬碰硬的价格,随着交付的开始,今年很有可能让Model 3的销量排名再降一位。

而在更低的价位,刚刚上市的极氪007、银河E8,已经摆脱了单纯性价比的内卷,而是将15-25万价位电动轿车的设计、性能、续航、智能、品质等方方面面,都拔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些对手面前,特斯拉的两款走量产品,让人感受到的不再是表层的配置寒酸、做工粗糙,而是创新、性能、科技、舒适等方方面面的明显差距。而特斯拉曾具备的动力、智驾、充电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几乎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销量业绩高度依赖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这种类似苹果在手机界的精简策略,在面临市场上全方位的压力时,也开始显露出了巨大的风险。

如今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在不同级别、不同价位、不同类别乃至不同动力类型上,都开始全面开花,而Model 3、Model Y满足的仅仅是其中有限的一部分需求,更高级别的Model S、Model X则并不具备走量的潜力。

手机界的苹果,在高端市场牢牢保持着领先,而汽车界的特斯拉,已经完全不具备类似苹果在高端市场的统治力,不管是高性价比的低价产品,还是高产品力的豪华产品,再或是同价位的竞品,都会对特斯拉的销量产生威胁。

实际上,2024年的市场内卷才刚刚开始,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在今年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带来让人惊叹的产品,而特斯拉的主力则不会有什么变化,值得我们关注的,也仅仅是价格调整。

但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即便出现20万元的特斯拉,又有多大意义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家车企自讨腰包补贴用户,特斯拉竟一毛不拔 | 车云榜
特斯拉的“中国底牌”
特斯拉在中国卖不动了?
特斯拉5月国内销售1.1万辆,国产model 3或降至21万元
洞见 | 一辆Model 3,如何扯下了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底裤?
新车价格忽高忽低,终于把自己玩出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