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如何预防疫病?

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百多次疫情,古人有着丰富的预防疫病的经验,本文略作分析。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就是和疫病不断抗争的历程,从西周到清末民国,大疫流行超过500次,基本是数年就有新发疫病流行,致病程度甚至“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嚎泣之哀”。

古人早就认识了疫病。比如,《内经》有这样一句话:“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并且,《内经》也明确地提出了预防疫病的两个原则:一是以正为本,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积极避邪,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那么,古人预防疫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以下列举一些方法,今时亦可参考。

《瘟疫论·原病》曰:“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因此,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防止病毒通过口鼻而入,是预防疫病的有效方法。

其一,雄黄涂鼻孔法

《证治要诀》有言:“入病人家,不令染着。雄黄,不拘多少。上研细末,涂鼻孔。”

显然,古人已经认识到,疫毒自鼻而入,需从鼻部来预防疫毒侵袭。而雄黄辛温,能解疫毒之邪。

亦可用麻油、阿魏、大蒜等塞于鼻腔以避毒。

《串雅内外编·禁方》记载:“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医方考·瘟疫门》指出:“凡觉天行时气,恐其相染……以雄黄豆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可见中医非常重视大蒜的避毒作用。

其二,取喷嚏之法

入疫家诊病,出其户庭,用纸捻连打喷嚏五七个,即不染易。何也?盖从鼻而入者,亦从鼻而出也。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也非常有可行性。我的理解是,打喷嚏是人体的自动排邪反应。比如,我们闻到刺激的异味,往往会主动打几个喷嚏,这即是排邪。再如,我们初感冒时,也会自动打喷嚏。

对于居住在疫区,或有密切接触者,即可主动打几个喷嚏,以排出从鼻进入体内的疫毒。

其三,吐法

《内经·素问补遗》有言:“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其法,可用远志,水煎后喝两小杯,可助呕吐,而不染病邪。

我的观点是,催吐之法甚多,亦可用生莱菔子30克,水煎服,亦可催吐。或者用瓜蒂散来催吐。

吐法可以排出上焦之邪。而疫毒自口鼻而入,显然邪在上焦,当用吐法。此法尤其适合于感染病邪的早期,一吐即可排出病邪。

至于吐法的时间,《内经》推荐的是春分之日,太阳未出之时。自一年来看,春分对应的是木气偏旺之时;自一天来看,日未出约当于早晨五六点钟,对应的也是阳气欲升之时。显然,这是借天地木气升发之力以祛除上焦的邪毒。

其四,汗法

《内经·素问补遗》的观点是:“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这里讲的是,在雨水之后,用香草药浴,让皮肤毛孔排出毒素。其中,“三浴”是多次沐浴的意思。显然,这是通过汗蒸来排邪的方法。

为什么说在雨水节气后沐浴呢?我的分析是,古时洗浴没有现在方便,冬天寒冷,不便于洗浴。进入春天后,天气变暖和了,才方便洗浴。这时可煮佩兰、藿香等香草,来洗去人体积存一个冬天的积垢和陈疾。

这里提供一个相关的洗浴药方:藿香15克,佩兰15克,白芷10克,艾叶10克,石菖蒲10克,陈皮10克,大量加水,反复煎煮两次,把煎出的药液合在一起,用来泡浴或淋浴,还可用来洗头发。此法可祛除侵入体内的疫毒。

汗法能治在表之邪,不但可用于治病,亦可用于祛邪。今时我们感染疫毒后,亦可用汗蒸的办法,或者洗桑拿,都可借汗出来排邪。

亦可用饮食取汗法。比如,《奇效简便良方》记载:“黄沙糖、生姜自然汁各一杯,开水一大杯,调匀,乘热急服,盖被汗出愈。”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取汗排邪方法。

其五,饮屠苏酒法

华佗传下了屠苏酒。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比如,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

华佗屠苏酒的配方如下:“桂心七钱五,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各五钱七,乌头二钱五,赤小豆十四粒,上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渣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不病。”

这屠苏酒功效非常好,不但可以预防疫毒感染,还可预防所有疾病。这实在是不错的方法,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做起来。

其六,青蒿点汤法

《续医说》记载:“山东有一人家,共爨五百余口,二百余年不染瘟疫瘴气。其家每岁以三伏日清晨,采取苦蒿头一束,阴干,冬至日捣罗为细末,至除夜用蜜调和。从少至老,每人服一匕,终身不染一切毒病。此亦古人屠苏之法。”

我的观点是,这里的苦蒿,即青蒿。青蒿研细末,调蜂蜜服一小汤匙,这是一个极为方便的方法。其之所以有避邪之功,或与青蒿清热祛风相关。但其制作非常讲究,要求是三伏日清晨采青蒿,则得天阳之力;冬至日研细末,得一阳始生之力;除夕夜服,就一月而言,此时正是月晦,或是阴中出阳之法;调和蜂蜜,则以滋养正气。

其七,服汤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人参败毒散。“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芦)、川芎、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右十味,各三十两。炮制为粗末。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并皆治之。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我临床治疗流感,亦时用此方,疗效非常好。这是一个扶正祛邪的药方,既可用于治疗疫病,亦是不错的预防方。

另外,我亦推荐用十神汤,这也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药方。我临床常用的十神汤剂量如下:川芎6,麻黄6,葛根6,苏叶6,赤芍6,升麻6,白芷6,炙甘草6,陈皮6,香附6,生姜三片,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

十神汤是治感冒神方,“治伤寒,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皆治之。发热头疼,加连须葱白二根;中满气实,加枳壳煎。”当代大医蒲辅周治寒疫亦用此方。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使温疫不得深入。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其方名为败毒。

《医学传心录》强调:“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丹溪曰:'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皆相似者,名曰瘟疫病也。’其病初,憎寒壮热,头痛身痛、口渴、不恶风寒,治以人参败毒散表之、小柴胡汤和解之;里症见者大柴胡汤下之。”

《医方易简》记载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防治疫病的药方:金银花3钱,生甘草2钱,黑料豆5钱,黄土5钱。水煎服,主治四时瘟疫,传染时气。

这里的黑料豆,即黑大豆,要用其心绿者。黄土,就是地上的土。现在的土都被化肥农药污染了,或可代以赤石脂。

《仙拈集》中记载了一个避疫汤,“主治时疫不染,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其组方及剂量如下:苍术10克,川芎26克,葛根4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连须葱头3个。用水两碗,煎成八分,于饭前空腹服。

古人还有升麻葛根汤、普济消毒饮等大量的疫病预防和治疗方。读者可参考相关资料,此文不再赘述。

其八,服丸药

张洁古有雄黄丸,可辟时疫。可与病人同床,覆着衣服亦不相染。

雄黄一两研,赤小豆炒,丹参、鬼箭羽各二两。上为细末,蜜丸,每服五丸,空心温下。

其九,香囊

若毒邪渐盛,当主动驱除毒邪,可佩戴香囊、闻药香贴等。

疫情爆发以来,我推荐了预防方,但不少读者问,宝宝如何防疫?孕妇如何防疫?宝宝和孕妇我都不推荐滥用中药,建议可用香囊。比如,可把香囊挂在胸前,或挂在床头,闻其香味,即有预防疫毒感染的效果。

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的防疫香囊配方是:艾叶,白芷,石菖蒲,薄荷,金银花,藿香,苏叶,丁香,各等量,研成细末,装入布袋即可。此法最适合于宝宝和孕妇。

其十,空气消毒

要避免感染,或感染后避免传播病邪,可在室内用空气消毒。方法就是点燃艾条,使艾烟弥漫于室内。

亦可用香薰法,常用艾叶、苍术、白芷、木香等芳香类药物,借助药物燃烧产生的烟气,芳香辟秽,驱除毒邪,避免感染。

十一,艾灸

艾灸能扶助阳气、温通经脉、避秽散毒。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

古人常艾灸迎香、地仓、气海、关元等穴位,有利于扶正祛邪。

……

以上诸法,不过是略做大概说明。古代医著中关于预防疫病的论述非常多,可谓汗牛充栋。我的观点是,虽然今时现代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事实已经证明,现代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疫病方面还有太多的不足。所以,我们不妨多多学习古人诸法的精华,结合现代的防疫方法,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等。古今合用,当可提高预防疫毒感染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过年重防疫
古代疫病和抗“疫”诗词赏析
古人是如何抗疫的?
中国古代发生瘟疫300多场,灾年600多年,老祖宗的抗疫智慧绝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时期各有经验!
​古人的防疫药酒——屠苏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