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发毛主席不常见的60年代书法精品想说的话

编者按:李树庭先生是最早研究毛泽东书法的理论家、鉴赏家,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在毛体书法领域曾产生过很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毛体不能不读李树庭。本号今天选发李树庭先生发表在2014年《毛泽东书法研究》上的文章《关于编辑毛泽东六十年代墨迹的几句话》,以及他编辑选发的部分毛泽东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关于编辑毛泽东六十年代墨迹的几句话

李树庭

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和要求,本刊本期以专辑的形式精选了毛泽东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的一部分墨迹,以为毛泽东书法爱好者欣赏临习。

从目前中国毛书界的实践看,绝大部分爱好者仍只在临摹的层面上学习探索,且总的状况不容乐观。这些临写者中有的依样画葫芦,无神无韵:有的率意涂抹,无筋无骨;有的点划缺失,笔顺颠倒;有的线条滞涩,章法杂乱;有的在他的临写作品题款上,只署毛泽东的名,却以天干地支纪年;更有不可容忍者,将自己的货色冒充毛泽东的原作,欺世盗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外,这些临写也局限在毛泽东手书的少数几首自作诗词墨迹上。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在这一领域是多么需要建立常识,建立秩序。

毛泽东书法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是如何建立的?毛泽东作为伟大的书法家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很简单:没有毛泽东六十年代的书法作品的问世和流传,既不能建立,也不能确立。毛泽东书法的精品在六十年代,精华在六十年代,最精采、最精湛的部分也在六十年代。认识、了解、读临、感悟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作品对于毛书爱好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可以说,不了解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书法,不是一个完全的毛体书法家,没有认真临写这一时期的书法并有一定成就,严格地说不能算得上毛体书法家。

只有深得毛泽东这一时期书法作品的结字、行笔、线条、章法、气势、韵味、神采的要言妙道,才有可能进入那自由无涯的创作境界。否则,轻易地谈毛体书法创作、创新,无异于痴人说梦。

存乎道义,涵以学养。中国毛书事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辉煌,但前进的路漫长艰难。

本刊愿与广大毛书爱好者一起探索、跋涉、追寻、前行。

二〇一四年七月八日

下边选发的是毛主席上世纪60年代部分书法精品

一,1961年9月8日写给董必武的信

二,1961年9月16日书刘禹锡诗赠卢绍明

三,1961年10月7日书鲁迅诗赠日本朋友

四,1961年11月6日书明朝诗人高启《梅花九首之一》

五,书陆游《夜游宫》

六,1964年2月4日书王昌龄《从军行》

七,书《西厢记》第一折开篇

八,1962年12月30日书曹操诗《龟虽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味“毛体”
弃置墨迹价万千-谈毛主席一幅弃稿的创新特色
怀素生平研究
各大报纸的“报头”出自谁人之手?
【微展】李红印先生书法作品微展
怎样看待毛泽东的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