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高手如何欣赏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上期《书法魅影》发表的文章《颜真卿写的最丑的一副楷书:《自书告身》,你同意么?》引来网友议论,有的说丑,而有的却言妙,各有其说,大家可以点击链接看看评论。

那谁的说法更服人?

高手欣赏颜真卿《自书告身》参考思路:

一、整体感知:

颜真卿《自书告身》整体大气雄强,气势宏伟,与颜真卿很多的代表作书风一致。

章法高妙处(此处初学者如不懂,可以略过不看,直接跳过看下文的细节领悟部分):

此篇章法变化多姿,内涵丰富

层次感强:粗与细、大与小、长与宽、虚与实、疏与密(请看图)

粗的、密的、大的地方为实,细的、疏的、小的地方为虚。

小字写小、大字写大的自然书写性在《自书告身》里面体现的非常完美,这个就不用图来解释,因为很直观。

上图中的紧密住处给人以密不透风的感觉,但是他旁边的字却比较疏,这样就巧妙缓解了刚才因密处造成的紧张感,即一张一弛、一紧一受的处理体现了整篇的节奏,并且这样的节奏不止一处,很多地方都能体现,读者可以自己去琢磨,这就是高手的自然书写。

其他的章法技巧都可以这种方法去理解分析,小编只是抛砖引玉。

这种疏密的处理不一般,读者拿笔可以刻意书写试试,特别是在自然书写中更难能可贵。

可能还是会有人质疑:

颜真卿写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啊,这些分析只是你小编的胡乱猜测,不可信。

这个问题小编很早就思考过,人家的那种丰富性是自己长期训练出来的,寻求变化已经成为自己的书写习惯,当然就能不假思索的写出来,所以这一分析过程非常有必要,如果你觉得没必要,那么你的水平很难提高。

整篇章法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远近不是像方块字填格子一样整整齐齐,而是如同钟王小楷的章法一样,随性自然,不拘于行列和格子的束缚,这种感觉就是自然书写,它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最真实的书写状态,我们每个人若以这种状态书写,呈现出来的样貌与《自书告身》差不多,只是水平有高有低。所以欣赏此贴的眼光和角度一定要正确。否则你是无法欣赏的。

细节领悟:

我们从第一行开始:

“敕国储”三个字写的比较平正匀称,一般碑帖开篇都是如此。

“为”就有点向左倾倒的势态,图中的“弯钩”就是倾倒的关键笔画,这一结构特点就是颜真卿的书写风格:“外拓”。他的很多笔画都是外拓的。

“天”字平平。

“之”字上收下放,上小下大,虽不太美观,但这是颜真卿本人长期以:“上收下放,上小下大”的原则变化书写的自然体现,如果颜真卿认真写,肯定比此漂亮,但是随性自然的书写状态就没有了,味道就不一样了。

“本师”显然是因为书写位置太靠胸前,而又不想把纸向前方挪一点,觉得那样太费力,因此,在手腕下方书写时字迹必然向左倾倒,这是非常自然的书写样貌。从字迹中我们联想但颜真卿当时的书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

这一行每个字的结构除了“之”和“为”之外,小编觉得其他的结构非常好,自然书写就应该是这样,总有些字会发生美丽的“意外”,这些“意外”和写的非常漂亮的字形成对比,这样有增强了书写的层次感,如果都是一样的“漂亮”,那就没什么看头,这种技法在艺术上手法中非常重要,如果这都理解不了,只能说你对艺术还没有入门。

当然说,这些“意外”并不是说他就不美了,而是因为当时书写着状态使字的姿态发生改变,不在是正面对你,而是把身子侧了过去。“之”和“为”、“本师”都是侧了身子。结构依然稳定。

“本师”二字的姿态,你以为初学者能写出这种感觉?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笔势的把握是需要深厚的功力。

这种姿态到底如何理解?姿态像什么?那需要自己的想象力,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描述。小编只能点到为止,但可以引用古人的比喻描述:

蔡邕《笔论》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好好体会这句话,能理解,就是入了门。

上图所示就是指这一行的虚实变化,每个字的重心都不一样。

三、笔法细腻

图中“储”字的几个横画起笔都不一样,有藏有露,有顿有提。

此字中无一笔雷同,两个横画起笔不一样,两撇的方向粗细也不一样,两个钩中一个是竖画写完直接钩,一个是竖画写完转一下后再出钩。

按照这种思路去分析,大家可以自己欣赏。

如果是你在自然书写当中会寻求这样的变化吗?可以试试,难度很大!别以为自己乱写就是变化,那都是需要在法度范围内变化的。

自此,这一行字的基本分析过程就是这样。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欣赏内涵,限篇幅有限,不予说明。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内涵丰富、变化多姿是欣赏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这样的欣赏书法的思路会有两种现象:

1、欣赏者能在脑海中还原书写者的的书写过程。

2、由于作品本身太精彩,导致欣赏者能从头到尾发现很多“意外”的精妙之处,并且每次欣赏的感觉都会有微妙的变化。

这两点就足以让欣赏者叹为观止,那种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四、《自书告身》真假之言

有人说《自书告身》不是颜真卿本人写的,到底依据在哪?请看下文。

我们以颜真卿晚年71岁所书的《颜勤礼》碑、72岁所书的《颜家庙》碑和63岁所书的《麻姑仙坛记》碑为例。

这个“下”字很不像颜真卿写的!为什么不像他写的?

纵观颜真卿的碑帖,基本上“下”字的写法如上图的《颜家庙》碑和《颜勤礼》碑竖画是偏左的,而不是如《自书告身》一样偏右,而且横画笔法也不够圆润厚实。

此“可”字提按丰富,并且结字内聚,不属于颜字外拓的风格。

从笔法还是结构上,《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碑无论都与《自书告身》有差距。通篇这样的地方还不少。

因此有人说《自书告身》是假的。

但是这种论据并不充分,万一当时颜真卿心情很好,而且精力充沛,对于篇墨迹书写的状态应该完全不同于书写《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碑,因为他知道这篇《自书告身》不用刻在石头上,写写而已,自然随意的多,而对于书写《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碑应该是更加严肃些!因为自己清楚这是要刻在碑上的。

楷书基础之基本笔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颜】颜体楷书学习略谈
从“渴笔八分”看当代隶书的创变路径
刘炳森的草书为什么比隶书差
“学书先学颜” 字如其人颜真卿
楷书中的“ 老大 ”: “颜体” 雄秀独出,晚年臻于高境
叩开书法那扇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