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画人录|萧云从:在山水之间,有一份信念,是静默无言!

【之十七】

萧云从在明清画坛上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偏安一隅的名气与其显赫一时的实力并不匹配,以至于在画坛上经常被人漫不经心地忽略其存在,但其实他的艺术创造力和影响力与同时代人相比并不占下风。这个被画史上定义为姑孰画派的创始人,一生在诗文书画上的成就足可以媲美同道中人,尤其是他因材施教指导民间匠人创造了芜湖铁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萧云从塑像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别号无闷道人,又号于湖渔父、东海肖生、忍辱金刚、默思、梦履、石人等,晚称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

《 层峦迭嶂图》


丹青妙手

萧云从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其父萧慎余为乡饮大宾,也就是古时举行庆祝丰收活动的一种仪式中德高望重的主持者的角色。由此可见,萧云从的出生在当地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乡贤之家。

据嘉庆版《芜湖县志》记载,据说萧云从出生时是托梦而生,当时他父亲梦见宋代大画家郭忠恕到他家门口对他说:吾当为嗣。梦醒后萧云从就呱呱坠地。

故事的结局一开始就写定。这样的一个带有离奇色彩的传奇故事,冥冥之中昭示着萧云从的人生与绘画的不解之缘,而他日后还真刻有一方“郭忠恕后身”的印章,并且常钤盖在自己的画作上。在明末的乱世之中,萧云从尽管从小聪颖,但在科举考试中多次铩羽而归,直到崇祯己卯年(1639)才考中乡试副榜,而这时大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于是“伏处不仕,结庐东郭”,致力于诗文书画以自娱。

《山水》

家乡的山山水水之间,萧云从乐在其中,面对江河日下的现实,萧云从的心中无疑是苦闷而萧索的,这样的处境在的诗文和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张愤懑不平情绪的流露。比如他在一幅《扁舟图》中题道:

往事江南不尽哀,中流犹见片帆来。

斜阳自弄桓伊笛,远道谁留袁绍杯。

到处飞花随燕子,有时乘雾跃龙媒。

万方多难无人济,一叶宁淹天下才。

从这样零零散散的诗文中,可以看出萧云从郁闷的心情。但这于他的绘画创作中却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寄情山水的岁月中,更赋予了他在绘画创作中的一种文人气息,“天下至奇之山,须以至灵之笔写之。”而他的绘画在精神脉络上直追宋人的淡雅的趣味,郭忠恕等宋代画家可谓他绘画创作的精神乳母,这样的美学追求使他的绘画在画面语言上更趋向于一种内敛的温情,构图和设色上注重柔和温润的调性,在“道法自然”的同时,变自然山水为胸中丘壑,化奇崛为寻常,形成了一种外柔内刚的风格。

《松泉煮茗》

他笔下的山水,大多都是在写实性纪实性基础上的一种情绪化抒情化的再创作,蕴含着一种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也可以从中看出自己那种闲适的心态,有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自我消解的禅意佛韵,澹泊清幽,超然自得,与其号“忍辱金刚”颇有貌合神洽的相通意味。比如他创作的收藏在辽宁博物馆的《设色山水图》,就是根据家乡范萝山一带的景色而绘就的一幅长卷,在这幅作品中,他题了一首诗如下:

著笔自矜贵,幽真乃可寻。晴窗揽秀色,属志在高岑。

烟澹邈无际,风清时过林。野人复何慕,独见太古心。

水气溢南北,空江与天深。我情托松柏,寒氲多阴森。

后又复识如下:

余家范萝之松,载于郡乘,晨夕相对,读书其间,可以娱老。或曳藤江滨,展楮茅宇,点染深细,愈觉神王,庶庸以赠之将来云。

《设色山水图》

他的山水之作,充分展现出“境取幽深,情况高哲”这样一种美学境界,在这样的审美哲学的指引下,萧云从的山水特别是这种写实性的山水图卷,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树立了自己独具韵味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魅力,不随人俯仰,亦迥别时流,笔法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创作正出奇合随形运笔,在经验性的基础上又具有一种超验性的创新,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逾矩,实乃难得。

晚年曾经为采石矶太白楼作大型壁画,画匡庐、峨眉、泰岱、衡岳四大名山,七日而就,好评如潮。但可惜他这幅绝笔最终在咸丰年间战乱中化为齑粉。

对他的画作,百年之后的著名的书画爱好者乾隆皇帝曾经三次在他的画作上题诗赞誉,可见其在明末清初画坛上不凡的地位。

《云台疏树图卷》


版画圣手

萧云从的绘画创作在丹青山水上成就非凡之外,更为世人所知并推崇的是他的版画创作上的卓然不群的成就,他的《太平山水图》和《离骚图》是他山水和人物版画的代表之作,甚至对日本南宗画派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太平山水图》这组图中,萧云从完美地融合了诗书画的技艺,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这组图是他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应太平府推官张万选的邀请,在其去职赴北方任职之际所创作的一组山水风光版画,这组图共计43幅,全面展示了当时太平府治下的当涂、芜湖、繁昌等地的秀美山水风光。

《太平山水图》之一

《太平山水图》之二

《太平山水图》之三

这册版画可谓是萧云从各种技艺的一种集大成的展示,一图一技一图一法,诗书画印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每幅图中都标明了此幅画作是根据古代哪位大画家的技法创作而成的,在构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与萧云从长期对家乡山水的谙熟于胸和历代大家的技艺特点了然于胸是分不开的。在这些山水图册中,可以得以窥见自唐代至明朝代表性画家如王维、关仝、郭熙、夏圭、马远、黄公望、唐寅、沈周等36家的笔法技艺的影子,而且此图中的如忍辱金刚、仆本恨人、萧天子裔等印章也寄托了萧云从内心深处的那种遗民心态。此图绘成很快就以震撼性的技法让张万选惊喜不已,赞叹不迭:

余间一展卷,如见鸟啼,如闻花落,如高山流水环绕映带,如池榭亭台渗绩满眼,即谓置我于丘壑间,讵曰不宜?……萧子绘事妙天下,原本古人,自出己意。

此后对此推崇备至的不乏其人,如秦祖咏赞之曰“追摹往哲,工雅绝伦”,郑振铎称之为“图凡四十三,无一不具深远之趣。或浪卷云舒,烟笼渺渺;或田园历历如毯纹,山峰耸叠似岛屿;或作危崖惊险之势,或写乡野恬静之态,大抵诸家山水画作风,无不毕于斯,可谓集大成之作矣。”而且这幅版画作品对此后的山水版画技艺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太平山水图》之四

《太平山水图》之五

《太平山水图》之六

而萧云从的另一件《离骚图》则是他人物版画的代表作。这幅作品根据屈原的《离骚》等诗篇创作而成,初刻于1645年,标明的南明弘光元年而非顺治二年,而且图册中题诗和画面都隐含着反清的意思,特别是其中的一幅《灵蛇吞象》更是十分明显,图中灵蛇头部画成龙头形象。此图册历经百余年传承后,剩下残缺不全的64幅画作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偶然被乾隆发现后收录进《四库全书》。当然,乾隆也不傻,一眼看穿了画作的影射之意,但揣着明白装糊涂,以其不全为由,在原有的64幅画作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绘制新添了91幅作品,合在一起命名为《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同时对萧云从的原版画作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特别是对其中的注释文字更是全面修葺,剔除了暗含的反清内容。同时以他一贯的做派,御笔赋诗一首:

画史老田野,披怜长卷情。不缘四库辑,那得此人名!

六法道由寓,三问迹以呈。因之为手绘,足见用心精。

岁久惜失阙,西清命补成。共图得百五,若史表幽贞。

姓屈性无屈,名平鸣不平。迁云可以汲,披阅懔王明。

郑振铎也曾对这件作品作出这样的评价:“其衣冠履杖,古朴典重,雅有六朝人画,若黄钟大吕之音,非近人浅学者所能作也。”

《离骚图》之一

《离骚图》之二

版画本身就带有装饰性的艺术特点,主要通过构图和线条的技艺展现画面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设色类作品更具有美学上的挑战性。而萧云从在版画创作上通过移花接木的巧妙嫁接化古为今,综合借鉴运用前人的各类绘画技法,形成了自己面目一新的表现形式,在山水树木的刻画上融各位先贤大师的技法于一体并推陈出新别出机枢,在人物的表现上既有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和李公麟的铁线描高古圆润的特点,同时又借鉴了陈洪绶的夸张变形的方折劲挺的力度,这样集锦式的混搭风格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使画面具有更丰富的装饰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新颖别致的视觉冲击力。

《雪岳读书图》


铁画推手

芜湖铁画横空出世离不开萧云从的无心插柳。

萧云从晚年画名大炽,跟随他学画的弟子众多,但其衣钵弟子在画坛上的成就大多平平。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与弟子们的天分有关,更重要一方面还是与明清画坛画派更替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密不可分,随着姑孰经济地位的衰落,这一画派后继无人而走向没落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汤鹏作品,铁字楹联《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

不过,他晚年与芜湖铁匠艺人汤天池的一次意外的跨界合作,却造就了绘画史上的一段经典传奇。汤天池起初与其他铁匠艺人一样,主要打造一些农具等日用铁制工具,但由于芜湖码头靠近九华山,当地的铁匠铺也打制一种叫做铁花灯的用于佛前供灯的一种近似宫灯的工艺品,汤天池也不例外。但精益求精的汤天池为了使自己的铁花灯更漂亮,在外在花样上也颇费一番心思,试着打造一些更具有装饰性的柳枝、竹叶等图案。而正好萧云从在绘画特别是版画上的精湛技艺,于是汤天池有意向萧云从学习绘画,但实在是隔行如隔山,汤天池拿铁锤的手拿起画笔来总是有力无处使,画出的作品总是硬邦邦地毫无生气。于是萧云从指点汤天池通过“以锤作笔、锻织成画”的方式创造出了铁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而且还往往亲自为之画好底稿。

梁在邦铁画 《芦蟹图 》

百炼化为绕指柔,直教六法归洪炉。这一艺术很快就得到了众多人的热爱和追捧而名震大江南北。在创始人汤天池之后,文人出生诗画俱佳铁画大家梁在邦更是开创了“寄技于铁、以文锻画”的传统,赋予了芜湖铁画更多的文人画的气息,使芜湖铁画这一艺术形式走向了成熟的境界,融合了国画、木刻、剪纸等各类艺术表达的特质,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彰显出一种雅致中带有金石气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清代金石家朱文藻《题铁画》一诗这样写道:

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

风飘秀色动兰竹,雪催老杆撑松杉。

华轩逼人有寒气,盛暑亦欲添衣裳。

最宜桦烛晓风夜,千枝万蕊发翠岩。

元明旧迹共谛视,转觉暗淡精神减。

追本溯源,芜湖铁画的前世今生,萧云从功不可没,正是他有教无类的开放理念和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才使这一艺术从无到有并最终登上了艺术圣殿的大雅之堂。

铁画 《迎客松》

芜湖铁画最高光的时刻当是1959年芜湖铁画艺人创作的《迎客松》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一辉煌的成果,以这幅铁画为蓝本也成了芜湖铁画最经典的题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芜湖铁画风靡一时,特别是在安徽许多家庭中都以挂着一幅铁画作品成为一种文化品位的象征。但就像任何一门工艺艺术都有它不可避免的衰退期一样,芜湖铁画在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已不复当年鼎盛期的光彩,这也是当下诸多传统文化的走入困境的一个缩影。

《山水立轴》


老病风前犹种药,伤心雨后亦栽花。

这两句萧云从的诗句道尽了他一生的百般滋味,这是革故鼎新的时代他人生无可选择的宿命,但这却淬炼出他艺术创作上从容淡定的心态。隐居在家乡山水之间的萧云从,始终秉持着一份静默无言的信念,走山访水,吟诗作画,使他的绘画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从而峰回路转成就了他作品中那缕永恒的别样气质,并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最终水落石出,在明清画坛上留下了自己清晰的履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画人录|丁云鹏:笔凝禅意,胸藏丘壑,于拙朴归真中自证妙境
【大家风范】三百年来无此墨——陈洪绶作品集锦
忆大师萧云从,观芜湖四百年
清初版画艺术的巅峰之作——萧云从《太平山水图画》
【书画世界】博采众长 化古出新——安庆博物馆馆藏萧愻绘画及其特色
芜湖铁画【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