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1113场外一级、二级交易商各有天地

今年很难,尤其指数大雪球产品卖得多的二级交易商,行情太差,这类产品业务基本是亏的。

收益互换新规发布这一年以来,行业进入新互换模式的一个开发期,过往的粗放上量很难再有,同时这期间二级交易商还在扩容,带来大雪球产品的进一步卷,然而大家卷在了基差率很差的时段,导致二级交易商业绩普遍不理想。

行业继2018年进入第二个规整期,各交易商开始有清醒的认识,寻找各自的生存策略。这其中风控意识强的,不断调整存量业务结构,因此投资收益上开始分化,而这分化不仅在一级与二级交易商之间,还在一级与一级交易商之间。

图1:2022Q3各券商投资收益情况(亿元)

1.一级、二级交易商的基础生存策略

今年一级交易商的业绩相对好,主因之一是个股期权业务是盈利的,这是一级、二级交易商资格带来的业务范畴差异。

今年指数表现为弱市震荡,但一些板块个股表现强于指数。这种行情下,投资者若对个股判断是会快速上涨,但又担心整体指数带动一定下跌幅度,希望下跌保护,就可利用香草期权、折价看涨期权等类型的个股期权,实现向上时享有全额收益,向下时最大赔付仅限于期权费,俗称“风险有限收益无限”。

私募是使用这类期权策略的主力,成为一级交易商的最大客群,券商协助这类策略的实现,相当于满足私募的杠杆策略,相应地券商内形成相对稳定的息差收入。

这成为一级交易商的基本盘业务,形成持续现金流,这也是一二级交易商期权业务上这两年形成8-10亿利润差异的所在。

二级交易商天生没有这个待遇,但也一直在挖掘这类可产生稳定收益的业务。过往依靠AB款互换,互换新规后是多空互换。

只是,相较于AB款互换,多空互换的竞争基点并不在于客户数多少,而在于系统:为业务合规可行,券商需要第一步解决系统直连,第二步搭建撮合引擎,以避免客户在券商自营交易账户上自成交。

聚焦于系统能力来实现的业务,就会形成一场IT竞赛,首先是搭建先后的问题,其次是交易速度上的比拼,任一交易商的速度迭代可能都会引起整体交易商速度的迭代。

然而,系统的关注只是解决一个入场问题,接下来更困扰的问题是业务规模,这项业务由于通过自营席位,容量是有限的,对客户的选择会趋向于服务少量几个百亿以上的大私募,因此要达成个股期权业务体量上的收入优势仍有差距。

但系统升级在其他方面带动的效应是不可预量的,慢慢演变出跨境直连、系统展厅模式、融券池开放模式等等,也会关键性地提升风控。

国内交易商现在的IT基础设施仍是滞后,这次场外业务的技术革命,会是券商服务机构能力以至资本市场机构化方面很重要的催化剂。

虽有意义,但短期内我们仍不得不面对一二级交易商迥异的生存空间,目前二级交易商能满足这类杠杆策略的空间仍相对小,这背后也体现了行业对杠杆的理解。

看空、保守、看涨到积极看涨四种不同程度的投资态度,差异态度的存在才促成活跃交易。目前行业对第一、四种投资态度的容忍偏弱,这直接决定了交易商的分层格局和盈利能力。

2.产品业务的走向

除了私募客群给交易商带来业务基本盘,过去三年产品客户财富管理的转向,爆发出以雪球为代表的结构化产品,给券商一波增厚利润,成为我们力吹的风险中性、高提奖业务。

而今年指数雪球产品业务亏损,让我们比较深刻的认识到,这项依靠贴水收益付息的业务,因为单一标的、结构头寸的集中度过高,会因为贴水收敛变得很被动。所谓风险中性,不是指delta对冲这一个希腊字母而已,这项业务风控的涵义在很多层面。

有一级交易商借鉴海外投行的经验,为了控制风险发行不同的结构,丰富结构的同时去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平衡flow控制对冲风险,形成了相对理想的投资收益。

所以规模越大对冲越有利,肯定不是指单一产品的规模唯一扩大,而是多客户群体的扩大,而带动的多资产类型的扩大。

随着500期货基差收敛、波动率降低,券商逐增一些挂钩沪深300、中证1000、恒生科技指数、行业指数及ETF等的雪球产品,整体结构更多样一些,以及持有底仓现货券源出借来扩大受益等等。

会发现产品业务往后发展,趋向于一个资产盘活的能力。对这点眼前有个体现,就是今年大类资产配置定制化指数的业务是赚钱的。

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股债轮动,资产做一定组合后能够达到一定分散风险的效果,也就是在市场周期变动中找到资产轮动的确定性,对这种逻辑下的资产组合做配比,做成指数,并制定成挂钩这类指数的固收+产品。在国内低利率、弱市震荡的环境中,固收+的需求很多,包括银行理财、配置型客户等。

券商去做对冲时,若配了商品的资产,可以协同期货子自营盘,若配了国债,可以协同FICC自营盘,而不是衍生品部门用高成本自己做对冲。

这个过程中,相当于转换各自营盘的盈亏为客户产品中的盈亏,逐步形成一个客需化的过程,通过客户产品损益背负自营盘的盈亏。

延伸这个业务来想,产品业务走向多资产,也走向各类投资部门的协同,更走向公司整体风控敞口的管理。

3.总结

今年的行情催生了很多感悟和反思。

感悟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灵活性,这轮市场下跌,并没有造成上一轮扩表后的急速缩表,相反我们看到券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稳步提升,说明这项业务有着非常多面的动因,无论市场涨跌都存在着很多场内交易通道无法实现的投资需求。

交易商在其中是尽可能地跟随客户需求,而不是一味得做自己认为对的业务,或不做认为错的业务,应该尊重市场。

反思于对业务理解很片面,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无论系统支持、资金定价与盘活、风控敞口或协同机制,甚至合规判断,以上哪个环节缺乏对业务的理解,都可能切实影响这个业务的速度,而且现在影响的是入场速度。

以上拙见,各位闲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的个股期权有哪些券商?
业务员收入猛降三成 券商机构业务还能“熬”出头吗
重磅:部分券商已经收到证监会下发的最新场外期权新规通知
金融:场外期权新规发布 荐3股
场外期权规范来了!非交易商证券公司禁止开展业务,10问10答!
“雪球”滚向何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