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1228中研观点|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我国工业制造有九大问题,也有九大应对之法近日

聚焦二十大最新部署,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发起成立的首家全国性权威政策研究和调研机构中研会已开展“军工”重要课题,现面对有“科技民参军”意向的重点和新兴企业开放课题申请具体了解请点击此处

‍本文提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就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将主要观点进行总结。

‍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九大问题

李毅中指出了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九大问题。
一是我国工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趋势,工业被边缘化、被空心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从2006年到去年,工业和制造业占GDP比重过快下降,从2006年的42%降到2020年的30.9%,最低点在去年有所回升,32.6%。制造业占GDP比重在2006年是32.5%,然后降到2020年的最低点26.3%,去年有所回升,27.4%。这一问题我们仍需要在认识上、政策上、措施上加以纠正。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科技投入的绝对量很大,去年是2.78万亿,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是2.44%,很有潜力。但其中的基础研发只占总投入的6.2%,到2025年要力争达到8%。发达国家是15%~20%。我国成果转化率各种统计口径最高是30%,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三是我国的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是全世界门类最全的,但是结构还不够优化,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质量品牌差距还比较大。

四是工业基础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一些基础的零部件元器件及关键材料重要设备等还要依赖进口,存在不少被卡脖子的问题,重点产业链的安全存在风险。

五是地区行业企业的差异比较大。工业2.0、4.0并存,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够,区域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重复建设这个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六是绿色低碳转型比较迟缓。比如单位GDP能耗,虽然每年都要降低,但仍然是发达国家的2.1倍。严重污染有所扭转,但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0%。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相当繁重。

七是数字化、智能化正在起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滞后。深度广度还不够,需要将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的跨界融合走深向实。

八是部分能源资源短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3.5%,天然气44.3%,铁矿石按含铁量计算的话,85%是进口。另外铜、钴、镍也有90%左右进口,铝70%进口。

九是产业国内国际循环还不够畅通。国内市场存在着地方保护市场风格,国际多边双边合作还有待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话语权参与权仍然不够。

‍成为制造强国的九大举措

李毅中指出,大变局下,超预期的事件增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几率增加。要把握住我国经济结构性和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治本的问题,才能筑牢基础,才能内生动力,才能抵御风险,加快发展。

工业制造业领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去努力。

第一,要保持工业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我国工业化还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中央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

第二,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澄清认识,强化措施,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保障作用。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要力争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比GDP的增速相当或略高。再一个,工业投资的增速比全社会投资的增速也要相当或略高,这样才能够保持制造业的占比基本稳定,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同时注意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的攻关。在完成第一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基础之上,布局一批新的重大专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据了解,现在全国已经有23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要达到60个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足量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020年是1.35%,到十四五,要提高到1.6%左右。注意这里指的是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四,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二强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工业基础能力包括哪些?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再加上一个基础工业软件合成。5G产业基础的高级化,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提。

必须下苦功夫去做扎实,还要按行业梳理,被卡脖子的那些痛点和节点,专项或者是协同攻关,强链补链。

第五,需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走深向实。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才是目的,这个关系要摆正。要适度超前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延伸到行业,延伸到企业。要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数字基础设施,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十四五期间要由7.8%提到10%,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一项重要的指标,发展智能制造,5G加工业互联网,开发各种硬场景,并且进行示范推广。要把数字化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一开始是在表层表象,但是不能停留在表层,要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去延伸,促进转型升级。现在各个省几乎都有自己的数字产业园。

第六是要推行绿色低碳先例,稳步安全地降碳,深入节能降耗和减碳治污。要全面把握双碳的内涵和工作部署。中央和国务院都发了文件,其中关键几句话,要因业施策,要分类推进,要先立后破。能源是源头,工业是个重点,立足国情,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要梳理碳排放,查清碳足迹,落实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双控责任,还要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大中初级产品要保供稳价,这是中央的要求。要吸取去年一度因为缺煤拉闸限电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教训,要保障能源和经济的安全。

第七是提升优质制造,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品。商品是先从消费品工业提出,但应该扩展到全部的工业产品,商品的原动力来自于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因此要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创品牌,首先从研发设计抓起,要落实到绿色智能改造中,要建立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质量管控体系。要与智能制造相适应,向前发展,比如采取数字孪生、在线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以及大数据市场细分,个性化规模定制等等这些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建立全寿命周期的服务,注重用户的体验和市场的评价,推进各个层级产品技术标准升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不断提升质量水平。

第八是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产业集群。有哪些产业集群呢?一个是发展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是十大重点先进制造业,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期完成国家规划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据实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要成为各个城市群的经济的支柱。

还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十四五全国要培育100万家创新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1万家专精特型小巨人和大约2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还要涌现一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这样,大中小企业可以融通发展。

第九是要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局。我国进出口总额是世界第一,工业是进出口贸易的支撑,因为进口的95%、出口的72%都是工业品,剩下还有不少工业用的原材料等等。

要发挥产业优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发挥市场优势,要积极改善国际交往的环境,还要对外开放,积极改善国际交往的环境,开展多边双边的交流合作,吸引外资。还要走出去,特别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开拓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循环的协调畅通。要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应对敌对势力的封锁打压,还要注意应对借绿色低碳可能会产生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维护国家利益。

“军工”课题启动背景

聚焦二十大最新部署,我国首家全国性权威政策研究和调研学术团体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基于大国博弈背景下“军工”产业爆发前景,联合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军工央国企、国家级专业领域协会、行业代表企业和投资机构于近日开展“新时代国防建设(军工与保障)中民营企业参与和创新研究”重要课题,并对该领域代表性企业和机构开放课题研讨申请。课题将形成报告,供国家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课题立项单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简称中研会),是由党中央和国务院核心政研机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等共同发起成立的首家全国性政策科学研究和调研学术团体。

中研会作为中国知名的权威政研机构,先后由原中共中央政研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组部等中央部门的十多位省部级领导担任会长或副会长。相关领导曾长期参与起草中央重要讲话和文件,并进行重大政策研究。

中研会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组织开展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工作以及相关调研活动,开展相关课题专题研讨。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政策建议。
课题面对企业

(一)已经初步参与了“科技民参军”,后续要扩大订单技术攻关产品升级,寻求增量的企业;

(二)准备参与国防建设领域相关产业板块的特色民营企业负责人,包括有硬实力的衣食住行医疗等保障类企业;

(三)拥有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专精特新企业;

(四)致力于军工领域投资的相关投资机构和企业。

中研发展研究院(Chinese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简称中研院)是一家以发展为核心研究议题,聚焦中国政策治理和产业创新的权威研究机构。中研院秉承“经世致用,创新发展”的理念,聚焦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尤其在双碳、新能源、环保、军工、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医药健康等领域,通过系列重大课题专项研讨和调研,把握政策风向,汇聚权威资源,解决企业难题。咨询请联系zy@idrc.org.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速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如何突破?
宏观与政策|宏观经济与政策观察(2021年3月)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
碳排放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哪些影响?
白皮书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附下载)
瞭望|新动能激活高质量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