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女儿被打,父亲持刀捅死10岁男孩:这样的父爱,承受不来

这个周末,当我还沉浸在中秋小长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时,一条新闻推送让我惊呆了:

跟进了一下案件详情,简单来说,这又是一起因孩子之间的冲突而引发的悲剧。

被害男孩和犯罪嫌疑人的女儿是同学,两人上周三在学校有过争吵,当时男孩把女孩打致眼部疼痛(据警方称:伤势轻,未就医,正常上学)。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孩父亲就此怀恨在心,在两天后的下午竟持刀来到学校,在厕所将男孩捅伤。最终,男孩虽经全力抢救,却还是因伤势过重去世。

同样是为人父母者,看完新闻后我的心狠狠揪了起来。

震惊,愤怒,叹息,遗憾。复杂的情绪让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一条才10岁的鲜活生命,就这么消逝了!消逝在自己的无心之过里,消逝在对方家长可怕的盛怒情绪中,消逝在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日子前夕……要知道,三天后,就是中秋节了!

整个事件中,小男孩与对方吵架动手伤人固然不对,但这绝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女孩父亲的行为,看似是出于爱女心切,实际却偏激极端而毫无人性;他的一念之间,造成了两个家庭毁灭。

它留给小男孩家庭的,是此生绵绵不断的悲痛和思念;而留给那个小女孩的,则是“爸爸是杀人犯”这个一辈子的烙印和阴影!

悲剧已然发生,我们无力改变。尽管如此,它却值得我们每一个大人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01

当孩子出现纠纷

大人不要轻易直接插手

今年六月,在浙江宁波某商场的游乐园里,4岁女孩瑶瑶因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时推搡了对方,竟被对方妈妈连续四次狠扇耳光!

这个狠心的家长遭到网友们的一致谴责,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行政拘留十日罚款500元。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大人直接插手,甚至以维护自己孩子利益为名义以大欺小,这样的行为错误至极,也愚蠢至极。

一方面,这只会导致事态升级,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孩子本身对各种体验没有评判,全然经历过,就会既不执着也不恐惧任何一种状态,发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她认为,孩子之间有冲突很正常,因为“这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之一,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也是他们成长的契机。

然而,倘若父母肆意干涉其中,用粗暴的方式加以制止和评判,看似是让冲突停止了,实则会让其真正变成阻碍成长的坏事。

那么,当孩子们的冲突发生时,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02

常常做冷静的旁观者

不干涉不参与

《妈妈是超人》中有一幕让我印象很深:

胡可的两个儿子安吉和小鱼儿在汽车后座不知何事吵起架来,小鱼儿气得嚎啕大哭,直呼哥哥是“坏蛋”,还要打哥哥。

兄弟俩开始冷战。然而没过多久,哥哥安吉带头唱起了歌。不一会儿,闹别扭的弟弟小鱼儿也情不自禁跟着一起唱起来。相爱相杀的两个孩子又恢复了哥俩好的模式。

整个过程中,胡可始终一脸淡定,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只管专心开车,“有时候管束不如放手,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

的确,对孩子来说,争执吵闹打架其实和嬉戏追逐玩耍一样,都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可能前一秒两个孩子还在大打出手,下一秒又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对于很多冲突,家长仅需在边上做个冷静的旁观者。只要保证安全,不存在人身伤害,就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吧。

要知道,正是通过这不断的“冲突--和好”过程,孩子们才会慢慢明白到底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和平解决矛盾、如何通过沟通达到目的。

这对于他们今后如何独立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锻炼和培养情商,将大有裨益。

03

有时做适当的引导者

干预方式很重要

那么,孩子的任何冲突,大人都不要管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下几种情况下,大人必须干预:

  • 存在病态性地以大欺小或多对一情况
  • 冲突具有潜在生命危险因素,比如用到了利器、硬物等物品
  • 冲突造成了人身伤害或状态严重到即将失控
  • 孩子主动要求家长介入

但是,所谓干预,绝不是像文章开头那两个新闻事件中那样,以暴制暴地直接针对孩子;而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其实相当考验家长智慧。

在这方面,朋友W的做法值得借鉴。

有一回,W去接她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却在校门口亲眼目睹了孩子与同班同学的一起冲突。

当时她儿子正在前面走着,另一个男孩从后面超上来,故意推了他一下,导致孩子直接摔倒。

恼怒的孩子冲上去,与对方扭打在一起。可由于身材不占优势,很快就处于下风。

这时候,孩子看到了W,于是跑到她面前,强烈要求妈妈替自己“主持正义”。

与此同时,另外那个男孩的家长也发现了孩子们的冲突,却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在一旁冷眼旁观。

这时候,W的选择其实相当艰难:不干预吧,儿子都已经提出了要求,更何况确实是对方男孩有错在先,作为母亲,必须维护自己的孩子;干预吧,对方家长还在看着,而且态度并不友好,明显不好沟通。

这种情况下,聪明的W做了这么一件事:她把孩子拉到自己身后,大声喊道:“报告长官,小的前来支援!敌方挑衅,不可容忍!现发现目标,准备全力开火!”

说着,她以手比划出一把枪的造型,就像孩子们玩模拟枪战游戏一般,朝着那个男孩假装“扫射”起来,同时嘴里还“哒哒哒”地配音。

在游戏般的情景中,气氛明显轻松起来。对方男孩配合地假装倒地,结果以W儿子的胜利而告终。

没想到的是,两个男孩居然因此玩得哈哈大笑,两人肩并肩一起走出学校,友谊进一步加深,全然忘了之前打架的事儿。

W的处理相当高明。她用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指出了对方孩子的过错,却让双方都能接受,没有为此留下心理阴影。

有些冲突,需要家长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加以把控。而在处理的手法上,请记得“立场坚定,态度温和”:就事论事,不纵容不回避;既要批评错误、及时调和,又不应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04

未雨绸缪

平时的教育引导很关键

孩子之间的冲突确实不可避免,是让这变成孩子人生路上宝贵的成长经验,还是变成一起起舆论口中的“熊孩子校园霸凌”事件,其实归根结底取决于家长的做法。

对于性格温和内向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在平日里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吃亏是福”的理念不应成为让孩子被欺负不反抗的借口;有时候,“人若犯我”,我们也必须替自己发声。

闺蜜的女儿豆豆今年上中班,据小家伙回家讲,班里总有一个小姑娘要抢她东西。无论是玩具还是零食,只要豆豆拿着,对方总会不由分说一把夺过去。而豆豆天生胆小老实,对此只会忍着泪水,一个人默默伤心。

得知后,闺蜜决定教会孩子说“不”。一方面她积极向幼儿园老师反映情况,另一方面,她在家里和豆豆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游戏。

游戏开始,闺蜜扮演豆豆的角色,当女儿扮演的抢夺者试图拿走玩具时,闺蜜一把护住,大声告诉对方:“你这么做不对,我不喜欢。再这样我就告诉老师了!”

如此反复几次以后,闺蜜与女儿角色互换。豆豆本色出演,拒绝的那番话由一开始说得几乎听不到,逐渐变得越来越洪亮,孩子也越来越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被打后,这位妈妈替孩子“出头”方式,老师和对方父母都佩服
孩子被小朋友打了,要不要打回去?丨亲子
男子为儿出头校门口持刀行凶 捅对方家长6刀
放纵孩子的后果远比你想象的可怕
男孩示爱被拒后疯掉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