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中国炼油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缪超宋爱萍高发谦郭小安,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

1前言

2014年,炼油行业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半年之内跌幅超过50%,创6年来最大跌幅,对全球石油产业链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方面,国家深化改革全面启动,经济增速换档新常态,成品油需求增速继续调整,人民对生活环境要求迅速提高,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相关政策。

炼油行业上承原油资源,下接产品市场,位于石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是基础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主要供应者,与国际原油市场、国内油品市场联系紧密,受到政府的重点监管和社会的重点关注。

为了推进炼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2014年我国炼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便为国内炼油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研究提供参考。

2我国炼油行业发展现状

2.1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开工负荷率持续下降,产能过剩凸显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7.46亿t/a,比2013年增加了3950万t/a,增长5.6%。近10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并高位震荡,炼油行业利润空间增大,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又推动了成品油需求强劲增长,导致国内炼油行业吸引了大量投资,炼油能力迅猛增长,2005~2014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增长了112%。虽然自2012年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一部分炼油项目被取消和延期,但受到前期大量投资已然发生和炼油项目建设期较长的影响,2013年和2014年依然保持了5%左右的增长率,预计2015年仍将有5%~6%的增长幅度。

为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成品油消费需求,我国原油加工量10年来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速,由2005年的2.82亿t上升到2014年的5.02亿t,年均增长率6.6%。相对于原油加工量,炼油能力的增长更快,从而导致国内炼厂开工负荷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80.1%下降到2014年67.3%。尤其是2012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以来,炼厂开工负荷率连年下滑,炼油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如图1所示。

2.2炼油主体日趋多元化,行业竞争加剧

自1998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重组以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一直是国内炼油行业的主要力量,在成品油供应方面始终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内炼油行业的蓬勃发展,私人、外资等民营资本迅速介入,中国海油、中国化工等大型国企资本也纷纷加入,致使国内炼油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4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化工、陕西延长集团、中国中化以及中国兵器集团七大国企的炼油能力分别达到29160万t/a、18240万t/a、3840万t/a、3045万t/a、2250万t/a、1800万t/a和840万t/a,分别占到全国炼油总能力的39.1%、24.4%、5.1%、4.1%、3.0%、2.4%、1.1%;147家地方炼油企业(以下简称地炼)的炼油总能力达到15452万t/a,所占比例为20.7%(见表1)。与1998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强争霸相比,2014年国内炼油格局已演变成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地炼三足鼎立,中国海油、中国化工等五大国企局部占优的形势,炼油行业多元化趋势明显,市场程度更高,竞争更加激烈。

其中,中国海油通过收购地炼,逐步将石油产业链由上游延伸到下游,并于2010年投产了自主新建的1200万t/a惠州炼化,2012年将宁波大榭石化扩能到800万t/a。到2014年底,中国海油共有13家炼厂,总炼油能力达到3840万t/a,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中国化工炼油业务的发展壮大全部来自于收购地炼,尤其是山东地炼,2014年中国化工共有炼厂12家,总炼油能力达到3045万t/a。陕西延长集团是国内第四大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其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加工全部集中在陕西省,2014年共有3家炼厂,总炼油能力2250万t/a。中国中化2011年收购了山东弘润石化,2014年投产了自主新建的1200万t/a泉州石化,总炼油能力达到1800万t/a。中国兵器集团控股有辽宁华锦石化和辽宁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总炼油能力为840万t/a。

2.3小炼厂迅速扩张,两极分化,低效产能约9000t/a

1999年国家发布了清理整顿小炼厂的通知,清理整顿后全国小炼厂仅有82家,炼油能力合计2000万t/a左右,原油由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按国家配额限制供应,逐步淘汰低效落后的小炼厂。但受国家监管不严、地方政府支持、行业利润空间大、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十几年来,小炼厂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得到了迅猛发展。新增小炼厂投资主要来自地方私人资本,2014年全国地炼共有147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452万t/a,比1999年增长了7倍有余,考虑到近几年已被中国化工、中国海油、中国中化等央企收购的炼油能力,地炼总炼油能力实际增幅超过了10倍。

同时,地炼二次配套加工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催化裂化能力达到3995万t/a,延迟焦化能力2821万t/a,加氢精制能力2940万t/a,并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建设了数套技术先进的渣油加氢和加氢裂化装置。例如,山东神驰化工建设了70万t/a渣油加氢脱硫装置,正在建设国内第一套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装置,采用Chevron公司先进的LC-Max技术,处理能力260万t/a,预计2015年底投产;山东东明石化建设了200万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山东金诚石化正在建设220万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

地炼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通过与央企密切联系,或者被兼并收购转身为央企,或者与央企合资合作,并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于管理、税费、环保等“优势”,以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为目标,稳步扩张规模,逐步配套二次装置,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使成品油质量逐渐提高到国家标准,综合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地炼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0万t/a以上的共有19家,常减压蒸馏能力合计7800万t/a、催化裂化能力2685万t/a、延迟焦化能力2380万t/a、加氢精制能力2880万t/a(见表2),分别占到地炼总能力的50%、67%、84%和98%。其中,山东东明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了1200万t/a,山东利华益集团等5家地炼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也达到了500万t/a规模,且二次加工配套装置齐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向先进行列靠近。

2014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0万t/a(含)以下的小炼厂共144家,产能合计8967万t/a,平均规模为62万t/a。其中地炼128家,产能合计7652万t/a,平均规模60万t/a;中国海油小炼厂7家,合计620万t/a,平均规模89万t/a;中国化工小炼厂9家,合计695万t/a,平均规模77万t/a。小炼厂由于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率低,技术经济指标相对落后。

2.4炼油行业基地化继续发展,未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2014年,炼油行业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进一步发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达到26个,炼油能力合计3.48亿t/a,占总炼油能力的46.6%。其中有4家炼油企业规模超过了2000万t/a,分别是中国石化的镇海炼化2380万t/a、茂名石化2350万t/a、金陵石化2100万t/a,中国石油的大连石化2050万t/a。全国逐步形成了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油产业集群基地,26个千万吨级炼厂中有13家位于三大集群区,原油加工能力合计达2.28亿t/a。

按照已公布的七大央企炼油集团的炼油业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全国优质环保炼油产能将进一步增强,继续提升炼油产业的集中度、清洁化和集约化,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预计新增原油加工能力1.7亿t/a左右。

3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3.1原油市场逆转,国际油价中长期将中位震荡

2014年全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先小幅上升、后深度下跌的态势。Brent原油现货价格由2014年1月3日的106.6美元/bbl上升到6月15日的115.3美元/bbl,然后近乎直线下跌到12月31日的55美元/bbl,跌幅达到52.3%。

此次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原油供需失衡。2007~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导致美国页岩油、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超重油等非常规原油的产量快速增长,尤其是页岩油技术革命的成功,推动了美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2011~2014年,美国原油产量由550万bbl/d增加到930万bbl/d,逼近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原油产量,从而促进了全球原油供应能力的实质性增长。而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全球石油需求量增长缓慢,致使2014年全球原油供需由基本平衡转为相对宽松。乌克兰局势升级,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是此次油价下跌的主要推手。美元升值、沙特阿拉伯石油政策发生变化、原油投机者抛仓等因素也加剧了油价下跌。

全球石油需求是原油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边际生产成本则决定了油价的长期底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4月预测,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复苏,但受中国经济调整转型、欧洲和拉丁美洲经济疲弱乏力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从全球主要地区开采成本看,中东地区石油开采成本最低,陆上和海上分别为27美元/bbl和40美元/bbl左右,俄罗斯、中国等世界大多数国家石油开采成本在45~55美元/bbl之间,美国18家页岩油产区的平均开采成本在68美元/bbl左右,加拿大油砂的开采成本约75美元/bbl。综合考虑石油需求、开采成本、产能增长、美元升值等因素,结合国内外重点机构的预测,预计2015~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在50~90美元/bbl之间波动。

3.2国内经济增速调整换档,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002~2011年,国内经济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投资,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以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消耗为代价,实现了飞跃式发展,10年间GDP平均增速10.6%。但是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态,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2~2014年GDP增速分别为7.8%、7.7%和7.4%。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国内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转型发展,即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未来随着深化改革红利、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因素推动,国内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综合IMF、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预测,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保持6%~7%的增速。

3.3产业深化改革,石油市场逐步开放

3.3.1炼油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

2014年10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要求炼油行业新建炼油项目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扩建项目由省级政府准。与2013年本不同的是,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炼油项目由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下放到省级政府部门核准。

3.3.2炼油主体多元化得到政策性支持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石化产业布局方案》获得国务院同意。该方案提出,未来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按照准入要求参与石化产业重组改造和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在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拥有先进技术或原料供应能力的外商投资企业独资或控股建设炼化项目,进一步增强油供应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3.3地炼进口原油使用权逐步放开

201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了获取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炼在规模能力、能耗损失、产品质量、污染排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条件,以及用油数量折算办法和申请确认程序。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受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的委托,正在制定《企业拥有申请核查评估工作细则》。

3.3.4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大幅度上调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贴合更紧,压缩了经营者无风险套利空间,大大遏制了市场投机行为。

为了抑制成品油消费过快增长,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其中汽油消费税由1.0元/L提高到现行的1.52元/L,柴油消费税由0.8元/L提高到现行的1.2元/L。加上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税费,税负在我国成品油价格中所占比例快速上升,2015年已达到46.8%,仅次于英国的58.46%、德国的56.29%,远超过美国的11.22%。

3.4节能减排与环保形势严峻,政策规制更加严厉

3.4.1明确规定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13年12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251—2013),于2014年9月1日实施。该标准强制性规定现有炼油企业炼油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指标采用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其值≤11.5kg标油/(t·能量因数);新建炼油企业炼油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指标包括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其值是炼油(单位)综合能耗≤63kg标油/t,单位能量因数能耗≤8kg标油/(t·能量因数)。

3.4.2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2013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要求炼油行业2015年底前淘汰200万t/a及以下的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装置除外),2017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3kg标煤/t(相当于58kg标油/t),比2012年下降9.8%,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

3.4.3推行一挂双控措施

2014年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即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现有产能能效要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我国先进能效标准,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3.4.4修订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地方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生产企业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违法的企事业单位将面临环评限批,停止建设、恢复原状,查封、扣押排污设施设备,停业、关闭,行政拘留,追究环境污染罪等巨大压力,同时面临按日连续处罚、天价生态破坏赔偿、高额环保税费等巨额成本。

3.4.5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

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关于油品升级的有关要求,2014年6月,国家能源局制定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要求自2016年1月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含乙醇汽油)、车用柴油;自2018年1月起,全国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含乙醇汽油)、车用柴油。

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鼓励企业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与供应,主要目标:一是扩大车用汽油、柴油国Ⅴ标准执行范围,从原定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重点城市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11个省市全境,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和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二是提前国Ⅴ标准车用汽油、车用柴油供应时间,将全国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的时间由原定的2018年1月1日提前至2017年1月1日;三是增加普通柴油升级内容,2016年1月1日起在东部地区重点城市供应国Ⅳ标准普通柴油,2017年7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Ⅳ标准普通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Ⅴ标准普通柴油。

国家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将对炼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炼油加工成本骤然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十三五”期间炼油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剧,各炼油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

3.4.6北京市着手研讨车用燃料京标准

为了减少北京的雾霾天气,进一步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2014年2月,北京市着手研究讨论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京Ⅵ标准,计划2016年实施。目前,正在讨论的京Ⅵ标准有两个方案,其中方案一的指标要求较温和,方案二的指标要求较激进,但即使是温和的方案一,其标准中的主要指标也比国Ⅴ标准和京Ⅴ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以车用汽油为例,方案一的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50%馏出温度等指标要求限值分别为(体积分数)15%、30%、0.8%和110℃,比国Ⅴ标准相应指标分别降低了9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和前移10℃,比京Ⅴ标准分别降低了10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和前移10℃。更加激进的方案二中烯烃含量和芳烃含量指标限值分别为(体积分数)10%和22%,与国Ⅴ标准和京Ⅴ标准差距更大。无论方案一还是方案二,一旦获准实施,将对整个国内炼油产业造成重大冲击。

3.4.7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对炼油行业的重点要求:一是在2016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型炼油厂;二是在2017年底前,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三是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石油加工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四是炼油等重点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五是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到2020年,石油石化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3.5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速放缓,需求柴汽比持续下降

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内需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整体呈低速增长。

2014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9309万t,同比增长2.8%,明显低于2003~2013年平均8.2%的增速;消费柴汽比下降到1.66,自2010年以来连续4年下降。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成品油需求量仍将继续上升。但由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逐渐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国内车用天然气、生物燃料、煤制油、电力等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国成品油需求增长将保持中低速态势,且汽煤柴油需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需求柴汽比继续下降。预计2020年全国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466万t(见图2),年均增速3.1%。其中,汽油需求量保持中速增长,2020年达到15037万t,年均增速6.5%;柴油需求量先增后降,2018年达到峰值,此后不断下降,2020年达到16667万t,年均下降0.3%;航煤需求仍将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3762万t,年均增速8.3%。

4对策及建议

①加强投资回报率约束,严控炼油能力增长。我国炼油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行业成熟期。未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中位震荡,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原油进口使用权逐步放开,炼油行业利润空间将大幅压缩,竞争会更加激烈,产能过剩问题不断显化。新增炼油能力必须以投资效益为核心,靠实资源稳定性,强化市场需求分析,加强合资合作共担风险,严格把控炼厂建设节奏,避免陷入投产即亏损的困境。

②现有炼油能力挖潜改造消瓶颈,增加盈利能力。近年来,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政指导性文件、标准升级加速,要求更加严格细致且全方位覆盖,监管与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炼油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加。炼油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引入“分子炼油”思维,以挖潜改造、填平补齐为主,调整装置结构,优化加工流程,增加高标号汽油、航煤、高档润滑油等高效产品,推进炼厂信息化和智能化,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炼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度挖掘存量价值,以较小的投资成本实现较大的效益提升。

③依托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型”炼厂加快着手突围。国内炼油企业建厂初期一般都位于较偏远的郊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炼厂已经被城市包围,成为“城市型”炼厂。目前,这部分炼厂因与城市定位规划矛盾、社会监督压力大、环保治理形势严峻、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等问题,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局。建议处于国家生态环境红线附近的、安全环保要求极高的“城市型”炼厂,依托国家已发布的石化产业布局规划,尽快着手研究异地搬迁,逐向纳入国家规划的、安全防护纵深广阔的沿海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对于一般“城市型”炼厂,要加快转型升级,确保安全生产,强化环境治理,达到高水平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

5结语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5年,也是国内炼油行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关键5年。炼油企业务必要转变发展理念,主动调整适应,推动我国炼油行业真正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发展,大幅度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5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加剧
【石油观察家】中国海油炼化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2017年中国炼油业及成品油市场展望
始于燃料,终于化工:中国的炼油工业何去何从?
项目一览|2020年前后将上马的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2017,山东地炼的前世、今生与将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