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向华:君子的风范

李向华:君子的风范

2021-11-18 10:37·华辉文书画

“随笔与书画系列”

文章、书画:李向华

“君子”的基本释义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也常作对敬重之人的尊称,中国人及历代儒客文人更将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也包含有“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

我觉得,君子应具备有道德高尚、胸襟宽广、心地善良、温文儒雅等的风范。

君子除了泛指人的德性外,还指有象征和隐喻含意的一些事物和艺术品。较典型代表的我觉得是“梅兰竹菊”了,它们分别是梅花、兰花、竹、菊花。中国人把它们称作“四君子”,中国画艺圈里称之为“画中四君子”。

我平时非常喜欢画梅兰竹菊作品,除了它们是文人画的常见题材,以及亲朋好友雅嘱之外,也是因为它们象征和寄托着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能便自己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表现了人们对人间世事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孤傲,兰幽雅灵慧,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这些品性,才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承载了自己的一片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沉醉于对这种境界的神往。

梅花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几乎写尽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它有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兰花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者。

兰花是幽雅灵慧的象征。它没有牡丹那种雍容华贵的外表,也没有玫瑰挺拔粗壮的枝条,柔弱的一丛却是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正是由于兰的这些品格,所以历代文人、画家都喜欢描写它,以物言志。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在众多的花草树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竹,我喜欢岭南高耸入云的竹海,喜欢柔嫩细致的小毛竹,喜欢绘画不带任何色彩的“墨竹”。我的书画院在城郊,当拿起毛笔画竹,一边听着竹叶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一边看着夜月下疏朗的影子,常让我深深感动。我不单爱它的秀美,更欣赏它的高洁和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以及苍翠俨然的形象。竹是虚心有节的象征,这种品质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人们在赞颂竹时,赋予了它有节、虚心、向上、长绿、坚韧、耐寒、清雅、质朴的品格。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在梅兰竹菊中我最情有独钟的就是菊花了。菊花是高洁、冷艳、清贞的象征。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梅兰竹菊主题入画在中国历史悠久,出现了不少传世之作,也涌现了不少画梅兰竹菊的名家和高手。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时已有人画梅花,到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首推王冕,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的稀疏冷淡,而成为繁花密蕊。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画梅需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

兰花入画比梅花稍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沉沦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而清人画兰者众多,而以郑板桥最痴,他的题兰诗有七、八十首,郑板桥兰画得好,书法也好,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竹入画,大略和兰相当,也始于唐。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赵孟頫、倪瓒、夏昶等各有千秋。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画竹也堪称为一绝,成语“胸有成竹”便是郑板桥借助于笔墨,挥洒“手中之竹”的最精彩注脚。

菊花入画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据记载,宋代黄签、赵昌、徐熙、滕昌祐、黄居寀等名家都画有寒菊图。到了元代及明清,在菊花的画法上发展了水墨写意。如元代苏明远、柯九思,明代的沈周、唐寅、陈淳,都是水墨写意的画菊名家。清代画菊者更是名家辈出,明末清初邹显吉善画菊,清人陆廷炯与周颢齐名,有“陆菊周竹”之称。吴昌硕也是画菊的大家。

在中国画中,梅兰竹菊的画作组合可以说是千古“绝配”,也同归类为花鸟画,它们的基本画法是一脉相承,可融会贯通的。但在具体的技法运用、意境表达上也是有变化的,不可拘于一格。如在作画的步骤上就各有特点和不同之处。

画梅先画干,再画花。画干以中锋或侧锋出笔,先画粗干,再发细枝。画枝干时需留出空隙,以备画花;画兰时,先画叶,后画花,然后点心,再以淡墨添茎加苞;画竹要先画竿,再发细枝,最后生叶。运笔要悬臂中锋,用淡墨画竿和枝,用浓墨画叶和节;画菊顺序一般是先画花,后发叶,再生枝,然后点苔、补景、画点缀物。

绘画梅兰竹菊的中国画,常题诗作对在内,并视作为画的一部分。我一些擅长诗词的好友,也常为我的画作题跋作诗词。

如区国德的《题李向华先生画赠梅花图》“昔日桃源令,心田爱种梅。虬枝花万朵,长傍沐河开。”王炼石的《题李向华院长画赠石兰图》“陋块非材落大荒,玉條蕙质倚边旁。缘何愿对无言物,花发嫣然透纸香?”施世雄的《题竹筍》“昂头原未畏风寒,百载堪成节义肝。出土纵然心尚嫩,劝君莫作等闲看。”冯志标的《秋菊》“雾凝冷月,记画楼,何人细说桑麻。情续斜阳,泪还飘雨,东篱瘦损黄花。梦随老桠。怕影单、乱絮沉沙。纵无寻、竹友梅兄,一丛零露湿红霞。信约九重天外,叹满城金甲,万里胡笳。绿鬓朱颜,青衫尘镜,分明锦瑟琵琶。碧台煮茶。却奈何、问讯归鸦。乍相逢、傲骨凌霜,暗香犹自夸。”

我国古代文人描写和赞颂梅兰竹菊的诗句可谓最多,数不胜数。

如描写梅花的,有苏东坡的《红梅》“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李商隐的《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描写兰花的,有张九龄 的《感遇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杜牧的《 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描写竹的,有郑板桥的《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苏东坡的《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描写菊花的,有白居易的《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徐夤的《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梅兰竹菊占尽了人间的春秋四季,不但具有高洁傲岸,幽雅空灵的高尚品质,而且具有虚怀若谷,冷艳清贞的人格魅力,怎不令我倾情地去描画呢?(于2021年11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梅兰竹菊四君子
UC头条:水墨梅兰竹菊100幅, 格调不俗
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梅兰竹菊画法,实用收藏!
A70306梅兰竹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