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雒忱||阿丁的突围和突围的阿丁

阿丁的突围和突围的阿丁

                   -----雒

至简,至纯,至美,至静。这是初步接触阿丁作品的基本印象。

几乎是在同时,第一次见到阿丁,感觉他就是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样子。神态平和,衣着简约,清浅而不失热情,言语不多却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没有故作姿态的高深莫测,看不到挑剔目光中的冷峻与严厉。其实当时并不知道他是画家,读他的画是后来的事。把他的画作与他的人结合起来,就觉得画如其人,体现的就是至简、至纯、至美、至静,简约到就像他的称呼:阿丁。

人物画是阿丁创作的基点。那一组为人称道的西藏人物画《信仰的天空》,是阿丁走出雪域高原的代表作。四川人落脚丽江古城,是为了接近特色文化信息密集的生活源头,也是让自己充分沉浸在某种能够与自己内心相呼应的文化氛围之中,提纯升华的根基。这一呆就是十年。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阿丁在仔细品鉴自己的眼光和嗅觉——究竟在哪一个点上找到表现雪域文化的神?在哪儿提纯雪域文化的亮点?哪些文化元素能够代表雪域文化的根脉和传承?

《香巴拉》 100X12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探索一定是艰辛的。这不是生活的物欲之痛,而是思想境界中无所依凭的焦虑。照片能够反映瞬间的美好,却难以凝固升华融入理想和境界的艺术品格。遍地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化碎片,但真正落笔在画布之上的却应该只是画龙点睛的笔触聚合的饱满与纯真。

阿丁知道,破解天机的时刻一定会来到,只是探索与期待、研习与否定的时段总是太长。总括三十年,阿丁曾经二十多次走进西藏、行遍西藏,用相机和画笔记录了林林总总的藏文化画面。他在心里呈现一种又一种艺术的符号和语境,在笔下用色彩点染一种又一种的表达视角和维度。在这种探索隐痛中,阿丁坚信那一条路径一定就在自己前行的脚步中,一定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境况呈现在自己面前!

境界渐渐开朗。一切文化的核心元素其实就是人,人的服饰、行为、表情、精神尊崇,这就是《信仰的天空》藏族人物系列。纵横在人物额头的皱纹,黧黑皴裂的皮肤,干涸失水的口唇,砥砺朝觐路上强力磨损的轮胎鞋底,厚实的护手板,破损的衣衫,简单的行囊,挡不住的是内心散发出来弥漫在周遭环境中的对美好未来的艰辛追求,掩饰不住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详。对于华服豪车而又泅渡在物欲海洋的都市人,焦躁于物质占有的擭取,不安于竞争激烈的对抗,情感撕裂于完全碎片化的时尚追求,幸福其实不就在这些貌似贫瘠与匮乏的人物的内心,还有他们平静而又安详的神态之中吗?你简单了,生活就简单了。阿丁简单了,简约的文化符号就被他捕捉到并展现出来了。

《信仰的天空》 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其实,解读阿丁《信仰的天空》,看到人物本身的精神力量只是一半,还有重要的一半是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理解而展示出来的对于人物周围环境的着力渲染,无不充满爱与慈悲的力量,是一种圆融饱满空阔辽远的追求与信仰,天地之间无不弥散出精神坚守的通透与包容。

平静不是淡定,安详不是坚毅。淡定相对的是不淡定,而他们的清净是对生活困厄与艰辛的波澜不惊;安详不是来自于坚毅,而是发自内心的处之泰然、安之若素。这可能是阿丁通过他的作品要传递给世人的核心理念,也是他对藏地文化密码透彻的解析。

真正的信仰并不需要费力的去坚守,而是把遵从当成了生活的日常,平静、安乐的去践行。《信仰的天空》诠释的就是这一点。中国国画的留白是启发个人想象力的完美,阿丁人物作品却极尽着力的在环境的渲染张扬中,表达宁静辽远,表达信念慈悲,表达以生活完美的践行信仰。

阿丁自己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有人问他,你每天在自己画室创作,不寂寞、不痛苦吗?阿丁淡淡的笑了,我快乐都快乐不过来,哪里会有寂寞和痛苦!就像那些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匍匐在朝拜路上的信众,就像圣地还愿时数年跪拜的朝觐者,就像转山道上匍匐前行的僧众……,他们充满对信仰的虔诚和对未来的期许,哪里有坚守的孤独和经历风雨的痛苦?在他们心中,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四季轮回,春秋代序,风霜雨雪,风餐露宿……

阿丁在藏文化的崇信中找到并升华了这种对美的期待,对大爱的锤炼,对平静安详的潜移默化。呆在工作室寻找自己的形式元素与精神指向。简单的不单单是生活的节奏,还有简单的内心、单纯的思想,色彩世界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2007年阿丁受朋友邀请来到了古都西安。或许在陌生的都市环境中因为差异化的对比和启发,过去有如“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对比反差中对藏地文化的集中反刍,使阿丁对藏文化在艰苦环境中的演绎,面对自然风霜雪雨阻击的坦然,熔铸在骨血中对于未来和信仰的日常践行,所有扑面而来的信息渐渐聚合明晰起来。阿丁有关西藏人物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沉浸或者反观,都是厚积薄发的提升。他不只是让人物真正的定格,特征化的个性表达触碰到生命状态的灵魂修行层面,让每一个人物所在的环境呈现出信仰与从容,坦然与宁静!

经历了一次冲刺般的激情表达,阿丁要寻找另一种平静的表达。

对于青花瓷的尊崇和喜爱,密集的体现了中原文明“道”文化的平和与宁静。完成藏文化人物系列之后,阿丁要努力让自己从深沉、坚厚、朴实、顿拙的宁静中破壳,去体验一份恬淡、轻快、明晰、简约的宁静,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探寻东方青花的宁静境界。

《大道至简》 60X60cm  布面青花  2020年

青花瓷的艺术魅力源自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1300度的高温中炼制而成,着色深沉,发色鲜亮,呈色稳定,釉色充分渗透胚胎之中,釉色青翠欲滴,画面简洁大方,充满中国山水画艺术魅力,给人以轻音绝响式的震醒,同时启迪精神世界走向宁静致远的境界。追风青花是艺术创作由来已久的传习。

作为一股经久不衰的清流,青花在新的时代应当演绎出未来东方精神的表达,尤其是青花水墨的方式。又一种创新的激情涨满了阿丁的秋池。不久后,一组从技法形式媒材性能、媒介语言结构全面创新的布面青花作品面世。独特的青色颜料,不知其来处。国画中泼墨的技法,糅合了油画的创作手法多元且开放。面对纯然清幽、舒展、简洁、宁静的泼彩青花作品,惊异赞叹中人们提出许多疑问,阿丁笑而不答,完全由作品说话。都市喧嚣之中,一袭浸染的印象青花迎面而来,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清新之气,氛围的转变,情绪的缓释,拥挤在清风中退去,焦虑在轻松中释放,犹如焦渴中的一脉山泉,攀登后的豁然开朗,峰回路转的清风明月……

极》 115X60cm  布面青花  2020年

泼彩青花赢得了现代时尚清简装饰的盛赞。没有具象的任何风物,没有欣赏者的人群定位,没有青花的精雕细琢,有的只是貌似清浅点染的印象画面。其中滋味,自由品鉴。

连续突破重围,就形成了突出重围的习惯思维和自信。阿丁就像他笔下的藏族人物一样,在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去突破艺术创作的重围。

信仰什么就会吸引什么,这符合吸引力法则。

如果说西藏人物系列是一次长期沉浸的体悟,青花系列是在沉重爆发后的一次华丽转身的清扬探索,那么《重构经典》就是对于理想和信仰的直接阐述和解读。

从西藏人物画到青花系列,阿丁在不断的提纯升华聚焦自己的眼力和境界。之后,探索的落脚点成了理想国思想展露无遗的经典重构,这既是探索后的提升,更是用画笔展现理想的沉淀——阿丁在追寻中透过一片片无尽的色块和线条,具象表现形式与超现实画面情景的巧妙嵌合,现实和梦境的随意延展,精神和心灵无限自由

艺术创作是焦虑中的快乐和快乐中的焦虑。

长期浸淫在浓墨重彩甚或一种简单到铺盖生活全部内容的文化中,身在其中自然是毫无选择的接受和沉醉。而作为一个外来者,当某一种铺天盖地的文化长期涵盖全部的生活或者内心,他会恐惧自己的迷失,毕竟他要作为一个外来者去寻找特定文化的元素和符号,感悟表现的路径与方法。如果你变成了研究对象必然会再也找不到表现的亮点,甚至把一切都归为司空见惯。

青花系列让阿丁完成了从藏地浓烈文化中的脱胎和蝉变,找到了新颖的出口。与其在写实升华中摹写,不如直接的去畅想和架构,在历史经典和理想信息对接中找到对世界的解读和诠释。

灰蓝色的范宽《溪山行旅图》崇山峻岭下有高铁的影子,前景空中是款款翱翔的朱鹮。环境还是那个环境,静谧的溪山一列高铁划过。依然是全景式的静谧,多了一份穿越时代的元素。空中的仙鹤悠悠划过空谷,是祥和与发展的时代写生;

《溪山胜境图》 100X12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前景是韩熙载《夜宴图》,图中仕女手中的琵琶变成了一部手机,背景是起伏的山水。没有违和感,图景还是当年的一片祥和,背景却已经不是当年的小范围载歌载舞,承载着江山万里的欣欣向荣;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正在校正船头穿过闹市桥洞的货船,此时此刻却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之中,远景是露出舰桥的潜水艇,更远处是正在消融的冰川。经济依然是当年那样一片繁荣,而战争与环境的隐忧也正在悄悄临近;

《清明航海图》 100X12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郎世宁的千里宝驹闲适的出现在画面中央,旁边不是校场也不是旷野,却是款款修竹,空中一只锦雀在飞。宝驹是金色的,修竹是宝蓝,锦雀也是宝蓝。整体背景是绛红……

这一组画作已经有十多幅,阿丁计划四十幅做一次巡展。

重构经典从艺术维度溯文明之本源,审视当下文化,赋予新的思考和时代意义。重构是用抽象、梦境、现实的艺术语境对经典的重新定位和升维解读,是一种对新世代美学的迭代传承

我从来没有读懂过毕加索,也不会附庸风雅说我懂。是自己的维度不够,不是大师的经典太过错位。只是我认为读懂了阿丁,或许还是只读懂了一部分。因为我一直认为,美是不用解释的,美有一种独有的共性品质,美是直观的。

预言家说,在经历了二十一世纪上半页的浴火重生之后,一切的宗教界别都会消失。大一同的星球生存理念会深入人心,合作亲爱将是人类共同的哲学。纷争和计较,画地为牢和觊觎领地财富,都将成为人类不齿的异端。阿丁不其然表达的就是这种理念?人类的意识有共通之处,犹如所有圣贤都先后出生在同一时段一样,大争之后是不争?

礼赞过朝拜路上磕长头者的超然物外,倾心过转山道上的平静与虔诚,在短暂的青花清新之后,是对于理想的叙写。

阿丁尚年轻,未来的路该是什么样子?

我只希望他继续自己的宁静与执着,就像当初背着画架走出家门一样,继续他的路程,继续他的创新创作。

阿丁注定要成为一名画家,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驾驭色彩,能够用画笔展现心中崇尚的美;因为他把自己的爱好当成了生活,就像藏民把宗教的虔诚化解到平凡的生活中一样;因为他能够谢绝世界上色彩斑斓各种眼前利益或者未来利益的诱惑,只简单地去谋划一件事情。

专注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基石。

先后在西班牙、东京、美国等地参赛和展出,获得毕加索国际青少年优秀导师奖,年度社会艺术领军人物奖,《香巴拉》入选东京国际书画大赛,《悠悠的梵歌》入选第九届西班牙当代肖像决赛提名,《纯净的风景》荣获美国第十一届自然绘画雕塑特别荣誉奖,个人荣获《时代人物》年度当代魅力艺术家称号。国内巡展几乎遍地开花。他担任北京清华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油画丙烯画协会会员。只是,他依然是当初背着画架走出家门的样子。

执着?专注?其实最根本依然是敢于简单选择后做好自己。

大师是这样炼成的吗?

这是阿丁的突围,也是突围的阿丁。

作者和《百年炉火》内容简介

 雒忱,陕西铜川市陈炉镇人。从事过教育、新闻、政府机关、国企等工作,对历史和历史地理有较多涉足,曾多次深入西藏考察藏传佛教文化,多次考察秦直道。由于工作关系,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工作,是交通部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企业管理成果评价委员会成员。长篇小说《百年炉火》是在百年的历史背景下,探索陈炉陶瓷文化和民生演进,全方位展示先民们努力奋进历史的艰难篇章。小说从1887年的历史性饥荒开始,一直签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说了东方耀瓷古镇陈炉三代人的故事和历史迁延。故事轮廓真实,记事准确清晰,人物乡土本色,情节铁宕起伏,行业竞争,宗族制衡,社会激流,时代撞击,观念更迭,无不真实反映出陶瓷小镇的历史原貌和嘶哑呼号。经历凄苦复杂的老妇人病重,河西人又组织队伍啸聚劫掠,围绕抗击河西人斗争,各种矛盾激化决裂,终于酿成惨烈的事件。历史的一幕过去,陈炉的第二代人有人奔赴延安,有人投笔从戎远赴缅甸,有人远渡重洋科学救国……。抗战结束,内战开始,所有陈炉的第二代人都在各自的理想和经历中奋斗和期待。一直到上世界八十年代,当第二代人谢幕的时候,第三代人再次肩负起了自己的使命,去完成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事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人倒下,有人挣扎,有人奋进,有人煎熬……历史就是一个个选择和进击的过程,道路、信仰,坚持或者逃避,牺牲或者呼号,都是历史的真实。《百年炉火》是一部接地气的史诗性作品,揭示人性透彻入骨,记录历史真实画面,人生经历与信仰抉择都是年轻一代在历史过程中的个人观点,但都是心向阳光的抉择,都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行为。他们都注定是历史的主人!他们没有沉寂在历史的云烟深处,都镌刻在小镇历史的天幕上》

                      ---本期编辑 宋筱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瓷片,此间的清雅与时尚
馆长带你去博物馆——第四期:天津博物馆
四月23日周末分析_阿丁_
葵园耕作者丨许江 Xu Jiang 作品
把艺术当成一种信仰(陈 坚)
秦时明月从第一部坚持看到现在的有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