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说清加权PE,等权PE,整体PE、中位数PE、平均PE

一些专业提供数据的网站,所提供的估值数据经常会出现加权平均值、等权平均值、算术平均值、中位数等不同数值,让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所适从,这些数据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该使用哪一种数据更为合理?带来这些问题开启本文……

※ 从最基本的PE分类谈起。

PE从公式上等于价格除以每股盈利,或市值除以净利润。根据选取的E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和滚动市盈率(即:TTM PE)

静态市盈率用的是上市公司上年年报中的数据。

动态市盈率是根据已发布的季报推断全年的盈利,比如已经公布了q1盈利,全年就用4倍q1。这种方式不够准确,公司的业绩在每个季度往往不是平均分布的。例如:有的公司业绩主要由四季度来实现,那么这样计算出来的盈利则被低估。

滚动市盈率,即:根据近四个季度的盈利作为分母,例如:如果现在是7月份,那全年盈利用的就是2018年三、四季度和2019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这种计算方式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市盈率情况,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

从对最新数据反映的敏感性而言,静态pe相对滞后,动态则最激进,TTM pe介乎二者之间。而就盈利的可靠性而言,静态pe要强于TTM pe,TTM pe要强于动态pe。

由于净利润数据往往不太稳定,为增强其稳定性,诺奖得主Robert Shiller教授提出过“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是使用价格除以10年平均历史收益,其中的P和E都是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据其对每股历史的研究表明,未来10年股票市场回报与高CAPE负相关。由于A股股票历史较短,用CAPE的很少。

※ 下面说说指数PE

由于指数是由一揽子股票构成,在个股pe的基础上,又有了多种指数pe的计算方法。比较常见的指数pe计算方法有平均pe、中位数pe、加权平均pe和整体pe。

平均pe,也即:pe的算术平均值。就是把指数所有成分股的pe求和,除以成分股个数中位数pe是指数所有成分股的pe大小排序,然后取排在中间的那个pe作为指数pe。

加权平均pe,根据指数中各成分股的pe分别乘以其在指数中的权重,然后求和。等权pe顾名思义,就是指数中各成分股的pe权重相等。整体法则是用指数整体市值除以对应的净利润之和,整体pe又分为考虑权重和不考虑权重两类。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假设有一个指数由A、B、C三个股票构成,其成分股权重、市值、盈利和pe如下表:

平均pe:(5+30+20)/3=18.3

中位数pe:20

加权平均pe为:

(5*0.2+30*0.2+20*0.6=19

整体pe(不考虑权重)为:

10+100+1000/(2+3.33+50)=20.1

整体pe(考虑权重):计算方法相对复杂一些,假设指数市值为1,那么其中各股票市值分别是0.20.20.6,再根据其市盈率求得对应的盈利分别是0.2/50.2/300.6/20,这时每1单位市值的指数对应的成分股数据如下表

指数整体pe(考虑权重)=市值和/盈利和=1/(0.04+0.006667+0.03) =13

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方法计算结果差距是比较大的,目前各个渠道来看,大多采用的是平均pe

如果你只是想大致的看看指数的估值情况,平均pe、中位数pe、加权平均pe和整体pe(不考虑权重)、整体pe(考虑权重)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刻画指数pe,其中平均pe和中位数pe计算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如果指数内股票个数较多且各股票pe相差较大,尤其是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情况时,中位数更好一些。

但如果你要买入或持有指数的话,整体pe(考虑权重)才最好衡量了你持有的组合pe,因为只有它才能够精确地反映你持有每1单位指数组合对应的盈利,这也是本公众号最推荐和使用的指数估值指标计算方法。

在雪球或公众号经常有小伙伴问我,为什么两个估值表有差异,甚至这个表格里显示高估,那个估值表显示适中?

绝对估值的差异主要原因:计算数据的原始来源一般为个股的财报,因此,净利润、净资产的原始数据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算法不一定相同,例如有的用算术平均法,有的用整体法;有的用静态,有的用TTM。

相对估值(估值百分位)差异的主要原因:首先,算出来的绝对估值可能不同,其次估值百分位的标准不同。即对于低估高估的判断标准不同,一般来说,公布估值表的同时,应该要附上低估高估的标准说明,以便投资者参考,做出判断;例如雪球、且慢等,但是,也有一些大V只在颜色上做出高估适中低估的区分,并没有详细说明高低估的判断标准,这块像一个黑匣子一样。

策略透明,逻辑明确,并且,你认同他的逻辑,参考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选取的时间跨度不同,百分位的数值也不同,例如选取五年和十年,其分位差别往往很大,进而得出的高低估的标准也不同。

所以,在参考估值表的时候,最好在认同其算法和逻辑的前提下,只参照一个估值表进行投资决策,不要在估值表之间进行对比。算法不同、截取时间不同、高低判断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而你依照这个估值表做出低估买入的决策,就不能再参照其他估值表作出不同的交易决定。

最后给大家推荐我自己正在使用的券商。股票万1.5,基金万0.6的手续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众号指数估值指标计算逻辑的四点特殊性
H股指数投资
沪深300指基大有可为
中概互联的高市盈率,非常有欺骗性
指数走高,估值走低,中证红利怎么了?
量化投资研究系列(十一)加权or等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