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你详细了解“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外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诊断】

颈椎病在临床上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6种。

1、颈型颈椎病  常见于颈椎退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都局限于颈部,表现为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头颈部活动受限,多在早晨起床时发病,有落枕史。

临床检查颈项及上背肌紧张,棘突旁及关节囊有压痛点,头部活动受限。

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

2、神经根型颈椎病  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出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或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可有麻木感。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也多有压痛点,受压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也称上肢牵拉实验:术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因臂丛神经被牵拉,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

影像学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过伸、过屈侧位X线摄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3、脊髓型颈椎病  此型症状较严重,下肢症状早于上肢症状。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发麻、疼痛、酸楚沉重无力,易跌倒。步态笨拙,有踩棉感或沙滩感。继而单或双侧上肢发麻、疼痛,手部肌力减弱,发抖,不灵活,持物易落地,肌肉萎缩,严重者四肢瘫痪。初期常见尿急,排出不畅,便秘,渐而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

临床检查:感觉减退,最早出现于下肢,逐渐向上,感觉平面不规则,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霍夫曼征(使病人腕部稍为背伸,手指微屈曲,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向下弹按其中指指甲,拇指屈曲内收,其它手指屈曲者为阳性反应)及巴宾斯基征阳性(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指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为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成扇形分开,为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显示颈椎重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CT检查见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MRI检查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部分病例伴有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钙化或骨化。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头颈部体位改变而引起眩晕,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可有猝倒发作。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痉挛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影像学检查:X线、CT及MRI检查均会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不稳,椎体变形(如梯形变)等。

5、交感型颈椎病  患者常诉颈痛、头痛、头昏、视物模糊、眼目干涩、心悸失眠、胸痛、肢体畏冷、麻木、自汗盗汗、听力下降、便秘或便溏、胃脘部不适等症状。检查常发现颈椎压痛,颈部活动功能受限,心跳或快或慢,血压波动。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检查,均可见颈椎有异常,如颈椎失稳、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6、混合型颈椎病  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型者称为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些患者早期为颈型,以后发展成神经根型或其他型颈椎病。混合型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年龄较大。

【鉴别诊断】

1、颈型颈椎病  主要与落枕、肩周炎进行鉴别:

1)落枕  压痛点位于肌肉(如胸锁乳头肌、斜方肌等),疼痛较明显,在颈背部可触及条索状肌肉痉挛隆起,压痛明显。颈型颈椎病压痛点多位于棘突、关节囊部,有轻度肌紧张。行颈椎牵引起,落枕者疼痛不减,有的甚至加重。痛点封闭后落枕者症状减轻或消失。

2)肩周炎 多见于50岁左右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短头、喙突附着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颈部无明显压痛,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

2、神经根型颈椎病  应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和腕管综合征相鉴别:

1)肩周炎  多见于50岁左右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一般不向前臂放射。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短头、喙突附着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颈部无明显压痛,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

2)胸廓出口综合征  由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狭窄,引起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受压,出现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和血管功能障碍等表现。疼痛多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可出现典型的臂丛神经痛,疼痛多从受压点向患侧颈部、腋下、前臂内侧及手部放射。患侧手高举而不耸肩时,锁骨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变冷、苍白,甚至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

3)腕管综合征  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导致手指麻木、疼痛和雷诺现象。与掌腕关节过度背伸有关,如洗衣、揉面。突出症状是麻木,一般限于桡侧3个手指,夜间发作或加剧,影响睡眠。腕管韧带加压试验(手指压迫或叩诊锤叩打腕横韧带近侧缘)阳性,腕关节背屈试验阳性,但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项试验阴性,颈椎X线无异常。

3、脊髓型颈椎病  应与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进行性肌萎缩症相鉴别:

1)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后者包括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结核瘤、肉芽肿、寄生虫性囊肿亦可发生在椎管内,类似肿瘤。脊髓型颈椎病是髓外性压迫,与髓外肿瘤的鉴别很重要。肿瘤一般起病缓慢,但进行性发展;颈椎病往往初期症状可缓解。颈椎X线检查,髓外肿瘤椎板蒂间距离加宽,哑铃型神经纤维瘤可见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呈弧形压迫和硬化;如为恶性肿瘤则有骨质破坏。颈椎病则椎间孔缩小,椎体缘骨赘呈唇形。诊断困难者需做CT或MRI检查。

2)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主要特点是在颈胸神经分布区出现痛觉、温度觉障碍,触觉正常的感觉分离现象。由于颈椎病的脊髓型、神经根型亦可出现不典型的分离性感觉障碍,故临床上要注意区别。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的温度觉障碍多为不完全性,即不能辨别差别较小的温度,但可辨别较大的温度改变;典型的脊髓空洞症的温度障碍则多为完全性缺失,任何温度差别均难辨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痛觉障碍表现在皮肤浅层,深层痛觉受损轻微,针刺皮肤痛觉明显障碍,用手捏压深层痛觉存在或轻微减退;脊髓空洞症则为深浅痛觉平行消失。

3)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损害以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为主,首先出现一侧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并逐步波及到对侧手部至肩背部、颈部和躯干等肌肉,随后下肢肌肉也受损。本病应与颈椎病手部肌肉或上背肌肉萎缩相鉴别。鉴别要点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受累肌群常有肌束颤动,但无颈部僵硬,颈椎X线检查正常;如有下肢瘫痪应为驰缓性瘫痪,而颈椎病出现的下肢瘫痪多为痉挛性瘫痪,可有病理反射;颈椎病萎缩的肌肉可出现去神经电位和多相电位,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则出现高振幅电位及同步电位。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与美民尔病、脑动脉硬化和颅内肿瘤相鉴别:

1)美尼尔病  突然发作,有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摇晃的错觉,易受刺激如光线、情绪波动等而眩晕加重。眩晕发作有规律性,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颤。缓解后可毫无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前庭功能试验不正常。

2)脑动脉硬化  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与颈椎活动无关。多伴有眼底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硬化的症状。血压偏高或偏低,特点是舒张压高,收缩压低,脉压差减少。血清总胆固醇增高,总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增高,β脂蛋白和三酸甘油酯增高等,

3)颅内肿瘤  第4脑室或颅后凹肿瘤可直接压迫前庭神经及其中枢,患者转头时也可突发眩晕。但颅内肿瘤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血压升高。头颅CT扫描可发现肿瘤病灶。

5、交感型颈椎病  应与雷诺病、神经官能症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相鉴别:

1)雷诺病  多发于青年女性。可见阵发性、对称性、间歇性指端发白、紫绀等。情绪波动及寒冷可诱发,入夏缓解,周围脉搏正常。

2)神经官能症  症状变化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主诉多而客观检查无明显体征。颈椎X线片显示正常。         

3)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症。无上肢颈脊神经根刺激的其他症状。心电图有改变,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可缓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肩周炎
头晕、手麻, 甚至瘫痪, 医生说
刃针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诊疗常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