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悸
惊悸

 

    惊是简化字,繁体字写作“驚”,形声兼会意,意思是马受到恐骇刺激以后突然跃起、嘶叫、狂奔。《说文解字》:“驚,马骇也。” 后来借用来指人受到突然的恐吓刺激以后,尖叫(惊叫、惊呼、惊叹)、心陡然提起(揪心、心提到嗓子眼)、心跳加速(心惊肉跳、)。总体来讲,这是人的心神受到突然震动、袭扰以后出现的不安不定、紧急应变、张皇失措。所以有惊心动魄、惊魂未定、胆战心惊之说。神明紊乱导致气行失常,中医总结为“惊则气乱”。

人神藏于心中,外有心、心包护卫。气血充盈,心和心包坚固的人轻易不会使心神受到外界滋扰、刺激。即便“泰山崩于后,麋鹿戏于前。”也不动心,始终处于安定、归宁状态。未有预期、突然发生的声色、事变是惊心的主要原因。惊蛰的春雷,可以把冬眠沉睡的动物唤醒。突然的雷声,曹操的英雄之论,惊得刘备把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恐怖片的剧情、声音、画面惊得观众尖叫连连。突然发生的事情会让人惊奇、惊异、惊喜、惊诧、惊呆等等。如果心、心包气血虚弱,无力护持心神,人就变得特别敏感,未必有大的刺激,人也容易被惊扰。有人会被梦魇惊醒,冷汗不止。有的人不敢独卧,害怕闪电雷声。有的人不敢出行,害怕嘈杂喧闹,闭户塞牖,向隅而泣。

   古人用审案、说书都用惊堂木(醒木),现代的法庭也用木棰敲击木座整肃现场听众,这种木头的撞击声的确有效果,不悦耳但是惊心。《素问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中医把惊归于七情,七情过度变化都会伤害心神,古人以平抑七情为养生之道。现代人以寻求惊险刺激、玩得心跳为目的,蹦极、冲浪、攀岩不一而足,实在是有违自然之道。悸的意思是能感觉到自己的快速的心跳。人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跳动,但是正常的情况下人感觉不到。偶尔在激动、兴奋、害怕的时候感觉到了心跳,比如心头撞鹿、甚至心快跳出来了,很快平静恢复也算正常。但是长期自觉或不自觉地能感觉到自己快速的心跳,那就是病态了。其实这就是心神外越,也就是心神不宁的表现。心悸大多由惊而起,起因和初期症状为心跳加快,严重到自己能感觉到甚至失魂落魄症状为悸。

    宋˙梅尧臣《送天台李令庭芝诗》:“至险可悸栗,至怪可骇丧。”意思就是说惊险、怪异的刺激能使人心悸、颤傈、恐惧、失神。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说的就是这种惊心动魄,自觉心跳的感觉。遇到出乎意料,不能理解的事变也容易让人惊悸。汉应劭《風俗通義˙卷九》:“世间人家多有见赤白光为变怪者,五月末所,于中门外卧,夜半后,见东壁正白,如开门明,呼问左右,左右莫见.因起自往手擦摸之, 壁自如故,还床,复见之,心大悸动。有的人是被恶梦惊吓,遂至心悸。《北史˙卷四˙魏世宗宣武帝本紀》:“初,夢為日所逐,避於床下,日化為龍,繞己數匝,寤而驚悸,遂有娠。”心悸日久,失魂落魄也就离死不远了。《初刻拍案驚奇 卷十七》:“只是思想前事,未免悒悒不快,又有些驚悸成病,不久而死。”《汉书·王莽传中》:“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病悸,寝剧,死。”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人若希夷,何得惊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字裡藏醫》之——驚悸
县官、说书人、法官为何都选择木头提醒众人?
理課二十——情為何物(一)
关于“戾气”与“养心”的医话
活血养心话丹参
热邪逆传心包,痰热直接攻陷心主,热扰心神引动肝风,病急危重5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