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南北大乱三百年(六)五胡乱华之五:桓温与前秦

上章讲到东晋的第一阶段历程,简单总结就是司马睿建国,王导主局,王敦叛乱,庾亮乱政,苏峻祖约叛乱,总之东晋的前期历史就是治了又乱,乱了再治,就像风湿一样,反反复复,无法根治。而随着以王导为代表的东晋第一代明星的陨落,东晋第二代文臣武将即将跃上舞台。另一边,北方的后赵成为历史,帅哥云集的前燕成为北方的主导力量,更涌现出文治武功皆出色的慕容恪,但随着慕容恪的去世,前燕的气数也将尽了。

由于南方历史落后于北方所以,我从此章开始会加快进度,一方面是魏晋南北朝历史确实艰涩复杂,感兴趣者聊聊,另一方面,都白露了,当初凌烟阁的承诺快到期了。

一、 枭雄桓温

王导与庾亮两位东晋重臣同时在公元339年去世,此时东晋朝政全面转入庾氏手下,庾亮的两个弟弟庾冰和庾翼掌权。三年后,晋成帝司马衍也寿终正寝,司马衍去世前,庾冰考虑到司马衍的两个儿子年幼,而庾氏掌权已久,怕小皇帝继位会招来动荡,于是力主司马衍传位于亲弟弟司马岳,他们的母亲都是庾文君,也就是庾冰的亲姐姐。最终司马衍同意,公元342年,司马岳继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两年后年仅23岁的他就去世了,史称晋康帝,这名号取得简直了。

晋康帝英年早逝,他的儿子司马聃继位,年仅一岁,其皇后母亲临朝听政。请大家记住司马聃这位临朝听政母亲的名字,她叫褚蒜子,年仅22岁。

就在此时,掌握东晋大权多年如日中天的庾氏家族两兄弟庾冰与庾翼接连去世,东晋的国运究竟又能掌握在谁人之手呢。

先说说庾翼。

庾翼,庾氏家族幼弟,少有经纶大略,风仪秀伟,在苏峻叛乱时曾以白衣身份帮助哥哥庾亮驻守石头城。叛乱平定后,在庾亮的照应下,平步青云,一直坐到将军和太守的职位。庾亮死后,庾翼更受重用,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驻守武昌,成为封疆大吏,年仅35岁。当时很多人认为他年纪轻轻并无治国经验,只是依靠庾氏家族的荫蒙才得到高位,但随后庾翼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能力,在他治理期间,六州军政严明,经济发展,府库充实,人心大定。

343年,掌权的庾翼决心跟随哥哥庾亮的脚步继续北伐,他先后与前燕王慕容皝与前凉主张骏秘密联合,想对后赵进行前后夹击。同年七月,后赵汝南太守率城归附东晋,庾翼觉得时机已到,遂正式北伐,并推荐任命老将桓宣挂帅,都督司、雍、梁、荆四州诸军事,桓温为先锋,进驻临淮,庾翼自己则出动自己所辖六州的奴仆及车驴牛马进驻夏口,后进驻襄阳,庾冰则率军镇守武昌,作为后援。

庾翼率军进驻襄阳后,进行阅兵,并说我这次出征,如同射出的箭一样,士卒士气大振。不久后,后赵派骑兵五六百人出樊城,庾翼派部将阻击,大胜,俘获战马百匹。后又命挂帅的桓宣在丹水(今河南南阳附近)与后赵作战,结果身经百战的桓宣意外被后赵将领李罴击败。听闻桓宣大败,庾翼大怒,将其贬为建威将军,打发他去驻守砚山(今湖北襄阳境内)。桓宣为丹水之败惭愤不已,不久后去世,庾翼趁机让长子庾方之统帅其部队。这位当年协助祖逖出征,镇守东晋北方门户,屡立战功的名将屡不被东晋朝堂所容,最终郁郁而终。

最终因为丹水之败,庾翼的北伐也草草收场。

公元344年,司马岳病重,庾冰庾翼两兄弟故技重施,想扶立司马绍司马岳兄弟的异母弟司马昱为储君,看来是铁了心想把兄终弟及这一套玩到底。但中书监何充则建议册立皇子司马聃,康帝司马岳最终顶住庾氏兄弟压力,听从何充建议立幼子司马聃为太子。不久后,庾冰去世,庾翼调长子庾方之驻守襄阳,考虑其年轻,便派参军毛虎生辅佐之,毛虎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毛宝之子。安排妥当后,再次修缮兵器军备,积存粮食物资,准备继续北伐。

公元345年,东晋来到了最有名的年号——永和,当然不是因为可以吃豆浆油条了而是永和年间发生了一件文学史和书法史上的大事件。

这一年,庾翼在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一个东西长得极像方相,不久后便背疽发作,病危之时,他向朝廷上表推荐次子庾爱之接替自己出任辅国将军,荆州刺史。同年七月,庾翼去世。在东晋呼风唤雨执掌权柄长达二十年的庾氏三兄弟,烟消云散。

多说一句,在唐朝太宗朝两大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出世之前,民间的门神是方相与方弼,方相在古代神话中为逐疫驱鬼之神,《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有时也在驱鬼祭仪中作开路神,先导神。方相神的形象特征为头长双角,鼓目呲牙,满脸凶相。

庾翼死了,庾氏到底还能不能继续掌管东晋大权呢,答案是不能,因为这个时候,曾与庾翼一起发誓平定天下的至交好友已经羽翼渐丰。

他的名字就是桓温。

桓温像

桓温,是上章讲过的在苏峻叛乱中被叛将韩晃在芜湖杀死的宣城内史桓彝之子。桓温出身于谯郡龙亢桓氏(今安徽怀远亢龙镇),是春秋大名鼎鼎的齐桓公的后人,所以姓氏取“桓”字。龙亢桓氏在魏晋一朝并非名门望族,其太祖桓范还因支持曹爽,被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诛杀,颇有沉浮。在衣冠南渡后,桓彝为了振兴家族,频频结交名族名仕,终于跻身司马越麾下江左八达之列,后桓彝在平定王敦之乱中有功,后又在苏峻叛乱中为国捐躯,家族地位终于提升。而桓温在未满周岁时便得到重臣温峤赞赏,其后便取名为温。

公元328年,苏峻叛乱开始,其父桓彝被韩晃杀害,当时泾县县令江播亦有参与,那一年桓温年仅16岁,听到父亲被杀,他枕戈泣血,誓报父仇。后来韩晃被诛杀,桓温便将仇恨的目光投向江播。三年后,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三人为父守丧,为防备桓温前来报仇,事先在丧房内准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假扮吊唁客人混入丧房,趁不备手刃江彪,并追其两弟并杀之,听说此事,江东轰动,时人赞许。年轻的桓温结识庾翼,两人成为好友并相约一起横刀立马共平天下,后娶晋明帝司马绍长女南康长公主,成为皇室驸马。庾翼知道桓温才能卓著,于是向晋成帝司马衍推荐他的姐夫(司马衍为南康公主亲弟)说:此人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周宣王时期的方叔、邵虎,皆为周室中兴功臣),必有弘济艰难之勋。在庾翼的推荐下,司马衍遂任命桓温为琅琊内史,后加辅国将军。这一年,桓温年仅23岁。

343年,在跟随庾翼进行北伐后,桓温升任徐州刺史,并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成为封疆大吏。两年后,庾翼去世,去世之前他推荐自己的次子庾爱之代替他接掌荆州,但另一重臣也是庾氏政敌何充却推荐了桓温。丹阳尹刘惔(tan)认为桓温确实有才,但野心不少手段也狠辣,不应让其掌管荆州重地,他建议会稽王司马昱自领荆州,但被拒绝。同年八月,桓温被正式任命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正式掌握整个长江上游的兵权。

至此,短短两年时间,桓温完成了从封疆大吏到朝廷重臣的蜕变。

备注一下,丹阳尹是个什么官,为什么能跟王爷说上话。大家都知道东晋的都城是建康,隶属于丹阳郡,所以呢,丹阳尹算是首都的行政长官,级别自然比其他郡守要高,就类似于现在帝都市长级别。

刚掌握军权,桓温便迫不及待准备实现当年与庾翼一起许下的壮言:平定天下。而他的第一步,就是灭巴蜀成汉。

之前讲过,五胡乱华的初始就是304年氐族首领李特率先反西晋,后其子李雄攻占成都,建立成汉政权。李雄经营巴蜀之地长达三十年,期间成汉实力雄厚,成为一方霸主。但随着李雄去世,成汉开始了不停地内乱,李雄死后遗诏其兄之子李班继位(这操作也是不合常理),结果他的儿子李期杀李班自立,四年后,李特弟李骧之子李寿又杀李期自立,七年后也就是公元343年,李寿死,其子李势继位。李势继位后,大肆杀戮,昏庸无能,成汉已经日薄西山。

在决定攻打成汉后,桓温的想法得到其好友兼谋士江夏相袁乔的大力支持,袁乔建议对付日渐衰微的成汉不用大军,一万精兵轻军速进即可。在得到袁乔支持后,桓温遂在346年11月上书朝廷请求伐蜀,结果未等朝廷回复确认,心急的桓温便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袁乔一起率军西征。朝廷得知后,认为桓温伐蜀兵力过少,又要长途跋涉险要偏远的蜀地,大为忧虑。结果这时,丹阳尹刘惔又站了出来安抚朝廷说,桓温必胜。

桓温灭成汉

公元347年二月,桓温兵至青衣(今四川名山),李势遂派将军李福、昝(zan)坚率军赶赴合水(今四川成都双流)防御,成汉军队本想在长江南设伏,昝坚却鬼使神差的从江北鸳鸯琦渡江,向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开进,看地图就会知道,昝坚这一走,正好跟晋军背道而行。这样一来,桓温率军长驱直入兵至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他留下将军周抚之子周楚看守物资,自己亲率步兵直入成都,三战三胜,陈兵成都城下。

这时候,糊涂蛋昝坚跑到犍为一看,未发现晋军,便只得从沙头津(今四川新津)渡江还军,却得到桓温已率军陈兵成都的消息,因此不占自溃。李势见外援未到,只得集结成都城内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筰桥(今成都西南,此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筰桥)与桓温决战。此战打得极为惨烈,袁乔所率的前锋失利,损失惨重,而成汉军的箭矢如暴雨倾盆,甚至射到了桓温的马前,就在晋军惊惧,意欲退兵之时,敲战鼓的鼓吏却惊慌之下将撤退鼓敲成了前进鼓,袁乔一看便当机立断将错就错督促士卒前进奋战,结果就这样,晋军终于反败为胜,攻入成都。李势乘夜色逃走,一口气跑了九十里,最终还是决定投降,被送往建康,成汉政权就此灭亡,国祚44年,跟某只英超球队八字很合。

桓温灭蜀后,举贤任能,快速而成功地安抚蜀地,一个月后,桓温班师还朝,而跟随其出征的将军周抚从此镇守蜀地,长达三十年。

灭蜀之战让桓温在整个东晋声名鹊起,也让他自己的心理发生变化,在灭蜀之前他就不等朝廷回命而擅自用兵,他心底桀骜不驯擅权傲物的性格已经表露出来。灭蜀之后,桓温麾下有八州之地,他自行招兵,自行决断州内各事,与朝廷渐有一分为二之势。而此刻的东晋朝堂由于皇帝年幼,庾氏兄弟已死,朝政暂由会稽王司马昱掌控,这个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幼子,辈分声望还是足够的。他为了遏制桓温,学习他父兄当年为遏制王氏而引入庾氏那样,提拔声名在外的殷浩参政。桓温听说殷浩参政后,心虽有不满,却不以为然,他判定殷浩不是当年的庾氏兄弟,一个酸腐清谈的文人成不了大气候。

时间来到了公元349年,雄霸北方的后赵君主石虎死亡,北方大乱,桓温看机会来临,立即上奏朝廷请求北伐,但东晋朝廷始终不置可否。两年后,桓温心急难耐,再次上表朝廷请求北伐,同时,他不等回复,便率军五万顺江东下,驻扎在武昌。见此情形,殷浩没了主意,司马昱只得屡次写信劝阻桓温,最终桓温没再前进,返回荆州。在此后的两年间,桓温终于实现夙愿,迫使朝廷同意北伐,桓温欲占据洛阳,恢复晋朝旧都,但屡战屡败。在公元352年,殷浩也奉旨率兵攻打许昌洛阳,最终失败,桓温见此,立即上书弹劾,朝廷无奈,废殷浩为庶人。至此,东晋朝权完全落于桓温一人之手。

从公元354年开始,成为东晋实际统治者的桓温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次北伐,因为当时北方战局胶着,三强鼎立,所以这三次北伐的对象都不一样。而成为桓温北伐第一个目标的是前秦。

二、前秦建国

在之前讲后赵石勒、石虎的时候我留了一个引子,那就是他们叔侄麾下有一对少数民族首领,一个是氐族首领蒲洪,一个是羌族首领姚弋仲,这两人归附后赵后,率部族迁居北方,蒲洪驻扎在枋头,姚弋仲驻扎在陇上,枋头是今河南省鹤壁市,陇上是今陕北、甘肃以西的地方。这一对外族首领在石虎当政后期变得愈发重要,逐渐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而前秦正是从蒲洪开始孕育而成的。蒲洪的名字取得很不讲究,他小时候,家里的水池长出蒲草,有五丈长,当时邻居便称他家为蒲家,于是他们家便以蒲为姓。后来他家居住的地方连日大雨,有民谣说:雨水不止,洪水必起。于是他便以洪为名字。

虽然姓氏和名字取得很随意,但却很对应后来他的发迹。在石虎统治后期,由于对外战事频仍,统辖一族的蒲洪逐渐受到重用,升任冠军大将军、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封平西郡公,而他的手下竟有两千余人受封关内侯的爵位,一时间权势滔天。面对这个现象,冉闵曾经警告过石虎,他说:蒲洪雄俊,得将士死力,诸子皆有非常之才,且握强兵五万,屯据近畿;宜密除之,以安社稷。而石虎却回答说:我还正指望符洪父子为我攻占东晋和巴蜀呢,怎么能杀他们呢。

就这样,石虎一路提拔蒲洪,为对方势力的急剧扩张提供了巨大便利。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后赵陷入一片战火,最后冉闵扶植石遵继位,手握大权后,冉闵仍然惦记着蒲洪,于是对石遵说:蒲洪,人杰也,今以洪镇关中,恐秦、雍之地非国家所有。面对冉闵的劝阻,石遵决定改变石虎的临终任命,解除了符洪的都督职务。听到消息后,蒲洪大怒,自行回到根据地枋头,立即叛赵降晋。

不久后,石遵被冉闵所杀,石鉴成为皇帝,一时间,后赵各地烽烟四起,秦、雍二州流民生活无着,结伴西归,在经过枋头的时候,被蒲洪收编,部众一下子多达十万人。此时,蒲洪的儿子蒲健也从邺城赶回榔头,造反的趋势已经愈加明显。石鉴也注意到这点,便升任蒲洪为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牧、秦州刺史,想把他从河南调开,蒲洪与手下商议后决定拒绝,并在350年正月正式接受东晋任命。随后,蒲洪便遭到姚弋仲的攻击,双方展开大战,最终蒲洪击败姚弋仲的儿子姚襄。

此时,已经有人劝说蒲洪称王,恰巧他的孙子背上有“草付”的字样,而民间也开始流传“草付应称王”的传说,于是蒲洪正式改姓为“符”,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正式自立。符洪得意洋洋的对部下说:我拥兵十万,占据有利地形,消灭冉闵、慕容儁指日可待,战胜姚弋仲父子也在今朝,我取天下,比汉高祖要容易得多。

后来的事实证明,人只要一翘尾巴,就容易被雷劈。多说一句,符洪那个背上有字的孙子叫苻坚。

就在符洪洋洋自得坐着进取天下美梦的时候,他的儿子符雄献上了俘虏的一员后赵猛将,他就是麻秋。这是一对老对手了,几十年前,石勒死,符洪率众反叛进攻石虎的时候,正是被麻秋击败又再次归附的。看着老对手麻秋,符洪表现的很大度,任命他为军师将军。结果,几个月后,麻秋在酒宴上下毒杀害了符洪,自己也被符健杀死。符洪临死前对符健说:我之前之所以未入关中,是以为中原可以安定。如今我被麻秋这小子困在这里,平定中原不是你们兄弟能办到的事情,我死之后,迅速入关!说完,符洪死。

符洪死后,他的三子符健继位,继位后,他便一改老爹张扬的作风,取消了三秦王的封号,而采用东晋的封号,并向东晋朝廷报丧,表示愿意服从东晋的指令。

让东晋放心之后,符健便遵守老爹死前的遗训,图据关中。当时,他为了迷惑后赵将领,假意接受后赵皇帝石袛的任命,在枋头修缮宫室,带领百姓播种麦苗,做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不久后,便突然出动所有人马疾驰向西,他首先派弟弟符雄率步骑五千入潼关,命侄子符菁从轵关(今河南济源)入河东,全军渡过黄河后,焚毁浮桥,展示出没有退路的决心。

后赵京兆杜洪派部将在潼关截击符健,被击败,打了胜仗后,符健写信给杜洪,送上名马珍宝,并请求到长安后拥立杜洪为帝。杜洪看后,笑着说:礼物贵重说话好听,不是图财就是害命,我才不上当呢。于是召集所有关中军队抵抗符健,但此时符健军已经所向披靡,再也阻止不了,不久即攻克长安,杜洪逃脱。符健占领三秦之地后,还不忘派人到东晋报捷,并与东晋掌权者桓温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称霸长安后,符健露出了真面目,他于公元351年,称天王、大单于,立儿子符苌为太子,弟弟符雄为丞相、大将军,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称帝建国后,符健引来了东晋的报复。先是逃跑的杜洪引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合三万人进攻,苻健在五丈原(好耳熟)将其击败。后杜洪被部将张琚杀死,张琚自立勤王,符健率军将其斩杀。后,符健派符雄、符菁率军攻占关东,在颖水之战中击败了东晋镇西将军谢尚,再后,符健又在陇上击败前凉军队,屯兵陇上,后来,前凉君主张重华再派重兵攻打,结果又被符健击败。四场仗打下来,前燕在苻健的带领下,所向披靡,稳固关中,四处扩张,简直无敌。

时间来到了公元354年,独掌大权的桓温谋划北伐,而以他的性格,自然会选择势力强劲的前燕。

三、桓温三伐

永和十年即公元354年,桓温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第一次北伐。他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由水路自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然后自浙川(今河南淅川)直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是不是还是耳熟),合击前秦军。东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击退符健三子淮南王符生,挺进关中。符健随即命苻苌、符雄、符菁率五万军队屯兵峣柳(今陕西商县),以阻晋军。

同年四月,桓温转战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还是耳熟),开始了攻占长安的战斗。符苌率秦军退守长安城南,后被晋军流箭射死,而符健自领羸弱兵卒六千人固守内城,另派苻雄率七千骑兵,在白鹿原与桓冲(桓温弟)交战,桓冲军战败,随后又在子午谷击败司马勋,但长安之围仍在。与此同时,长安附近郡县看到桓温的旗帜纷纷来降,关中百姓更是牵牛担酒沿途迎接晋军,许多老人更是失声痛哭道,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再次见到官军!

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不是刀兵势强就可以瓦解的。

就在长安周边阵地沦陷,桓温胜利在望之时,危机却悄然而至,那就是军粮。东晋大军长途跋涉,补给线过长,物资军粮缺乏,而就在围城之时,桓温趁麦收时节发动手下收麦更是验证了这一点。躲在城里的符健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桓温不攻城而收麦子肯定是粮草不济,于是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与晋军对抗。时日一久,晋军无法坚持,桓温只得撤返江陵,秦军尾随攻击,晋军大败,伤亡惨重。

第一次北伐,桓温可以说功败垂成。

多说一句,在伐秦之时,一个北方书生来到了桓温的军帐中,旁若无人的大谈天下时事,桓温大喜,邀请这个书生一起南下,并许以高官厚禄,不过被这个书生拒绝。

这个书生的名字叫王猛。就在击败桓温后,由于符苌死,符健便立符生为太子,同年六月,符健卧病,他的侄子符菁率军进入东宫,想杀符生以自立。符菁入宫的时候以为符健已死,结果刚进入东宫,他便发现自己的叔叔站在城门之上排兵布阵,心中大惧,他的手下也都四散而逃,叛乱草草结束,符菁被杀。

几天后,符健觉得命不久矣,于是任命了几位大臣做辅政,交代完后事后,符健去世。前秦的混世魔王符生继位。

356年,桓温卷土重来,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目的是想攻占洛阳,恢复旧都,于是,此次目标自然就变成了羌族首领姚襄(此时,姚弋仲已死)。

同年八月,桓温兵至伊水(今河南洛阳城南),适逢姚襄围困洛阳,姚问询晋军开到,只得撤军,并在伊水北拒战。桓温亲自披甲督战,晋军结阵前行,大破姚襄军,并趁势收复洛阳。桓温来到囚禁过西晋诸多皇族显贵的金墉城,拜谒先帝陵墓,修缮皇陵。

然后,他就班师回朝了。他班师回朝后,收复的失地除了洛阳瞬间沦陷,桓温的这一次北伐,跟祖逖相比,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作秀表演。

公元361年,还是婴儿就当了皇帝的司马聃去世,年仅19岁,史称晋穆帝。穆帝死后无子,朝廷只得让他大伯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子司马丕继位。恩,东晋这皇帝传承有点乱,大哥让位给二弟,二弟让位给长子,然后长子又让位给堂兄,转了一大圈。但是司马丕同学继位后,不理朝政,沉迷方术,天天不吃饭,想要练就A4腰,结果没多久就病倒了。然后皇太后褚蒜子二次出山,临朝听政。

一年后,前燕进攻洛阳,河南太守弃城而逃,桓温派竟陵(今湖北天门)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协助守城,并上书要求朝廷迁都洛阳,还建议把南渡的北方百姓全部北迁,这些不靠谱的要求皆被朝廷驳回。

再多说一句,这个被桓温派去守洛阳的邓遐勇力过人,豪气盖世,时比樊哙,曾斩沔水为害之蛟,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神仙的原型,这个神仙名叫二郎神。

公元365年,忙于减肥的司马丕一命呜呼,史称晋哀帝,由于他又无子,于是他的弟弟司马奕继位,褚蒜子三度出山临朝。桓温继续升迁,位在诸侯王之上。

公元369年,桓温三度北伐,他亲率步骑五万,与弟弟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起出兵,这次他的目标变成了前燕。晋军凌厉的攻下湖陆(今山东鱼台),擒获前燕王室慕容忠,进逼金乡(今山东济宁)。适逢大旱,水路不通,桓温便让人在巨野开凿水路三百里,使水师由清水进入黄河。当时,东晋前期功臣平苏峻之乱有功的郗鉴之孙郗超建议桓温尽率全军直击前燕国都邺城,或坚守河道,控制漕运,储蓄粮食,待明年夏天继续进攻。郗超认为,如果不速战速决或者解决后援,待秋冬来临后,晋军将难以维持,面对郗超的两个建议,桓温一概不采纳。

再多说一句,郗鉴有个女婿很出名,他女婿出身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永和年间曾经跟好友谢安等人在一个地方开趴体,结果喝的很嗨,结果此人趁酒醉手书一篇文章,成了千古经典。这个人叫王羲之。

同年七月,前燕王室大将慕容恪的弟弟慕容垂率八万大军前来,燕晋两军对峙枋头。

枋头就是符洪的老家,是黄河重要的渡口。燕晋两军对峙后,先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前哨战,但随后桓温屡次的进攻都被慕容垂击败,晋军的兵锋戛然而止,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按说,慕容垂打了胜仗应该再接再厉才对,结果这时候慕容垂选择了观望,因为他深知,即使自己不出手,老天也要出手了。

入秋后,降雨量减少,黄河水运线运转不畅,晋军粮草开始告急,这一切都跟郗超预料的一模一样。久经沙场的桓温对这一局势也早有准备,他派豫州刺史袁真进攻谯郡(今安徽亳县)、梁国(今河南商丘),以期凿通石门(今河南荥阳),连接睢水与黄河,用以运粮。袁真成功的接连攻克了谯郡、梁国,但石门却迟迟未能凿开。慕容垂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弟弟慕容德率全部骑兵疾驰石门,攻击袁真,自己仍率大部队在枋头牵制桓温。而面对前燕的军事调动,桓温选择了按兵不动,继续等待袁真凿开石门,补给到来。

这一次桓温选择了谨慎,选择了自以为的万全之策,殊不知,战场形式瞬息万变,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呢。

九月,慕容德率前燕精锐骑兵到达石门,石门会战开始,前燕的骑兵轻松击败了袁真的晋军,桓温静待补给的计划完全失败。得到这个消息后,身困枋头的桓温大感不妙,继续留在这里,补给会越来越少,主动进攻,也没有绝对胜算。两难之下,桓温只好选择撤退。

石门会战结束后的几天,桓温下令焚毁战船,全军由陆路向南撤退,慕容垂随即亲率八千骑兵追击,两军战于襄邑(今河南睢县),晋军打败,死伤三万人。

桓温兵败后一路退守至山阳(今江苏淮安),他将此次战争的罪过全部推于袁真,并上书朝廷,请求废袁真为庶人。袁真不服,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反叛,并勾结前秦前燕反攻东晋。发生这种事情,东晋朝堂仍然不敢追究桓温责任,反而命官员去劳军,并册封其子桓熙为豫州刺史。

370年,袁真病死,部将拥立其子袁瑾继续作乱,与此同时,前秦、前燕先后派军增援袁瑾,桓温命水军都护竺瑶率军迎战。燕军先至,双方在武丘(今河南沈丘)大战,燕军大败而归。八月,桓温亲率两万军队攻打寿春,在外围筑城,将寿春团团围住,袁瑾只得固守。第二年,前秦将领率军救援寿春,结果被桓温部将击败。不久,桓温破寿春,俘获袁瑾,占据豫州。

连续三次北伐全部功败垂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桓温的北伐比起祖逖来,味道和目的已经大变,我们借用那位被桓温赏识却不肯入东晋的王猛的观点来评价桓温的三次北伐,那就是北伐是假,沽名钓誉是真。

而三次北伐失败后,桓温的美梦落空,只好换个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权威,而这个方式就是废帝。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威逼褚蒜子废除司马奕。褚蒜子无奈之下,只得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桓温随后迎立摄政的会稽王司马昱继位。

废立帝王,桓温声势已达巅峰,成为东晋实际上的皇帝,而他也加紧清除异己,庾氏家族首当其冲,后人或被诛杀,或被废黜,已全无当年风采。看着桓温的不臣行径,司马昱敢怒不敢言,忧愤成疾,一年后去世,成为了东晋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

司马昱死后,诸臣不敢擅立继位者,只等桓温做决定,但此时琅琊王氏的子弟又站了出来,他的名字叫王彪之,是王导的堂侄。在王彪之的强硬坚持下,司马昱的六子司马曜继位,年仅十岁,后面的故事就很好猜了,由于皇帝年幼,我们的褚蒜子女士再次站了出来,四度临朝。

公元373年,62岁的桓温再次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当时建康城内流言四起,百姓纷纷传言桓温这次又要兴废立之事,结果桓温在建康城内溜了一圈,突然生病,只好返回姑孰。谁也不知道他这次前来究竟是要干什么。

回到姑孰后,桓温一病不起,他将兵权交给弟弟桓冲,将爵位交给幼子桓玄后去世。去世之前,他卧床喃喃自语道,如果一直这样,死后势必被司马师司马昭笑话。说完后,他突然霍然坐立,大喊道: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就应该遗臭万年,纵观桓温这一生的经历,他做到了。

桓温死后,东晋迎来了新的景象,一位长期隐居,此时还不露声色的人走上历史舞台,而北边的前秦则在混世魔王符生的手下一片乌烟瘴气,但在他身后,他的堂弟正虎视眈眈,欲取而代之,他的堂弟身边分明正站着那位曾与桓温笑谈天下大事的穷书生。

浪花淘尽英雄,也总又送来一批英雄,谢安、符坚、王猛三人将横空出世,而一场铭记史册的大战也将进入倒计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53 东晋成败
桓温
桓温: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东晋桓温缘何感慨“人何以堪” 
桓温北伐都拿下了洛阳,一条原因导致功败垂成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