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再乱给李世民认鲜卑祖宗了 正牌的鲜卑贵族都不承认自己是五胡

关于李世民的血统,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就是李世民家族身上有战斗民族鲜卑的血统,所以很强。这种说法还有不少名人、大家背书,比如朱熹就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陈寅恪还专门说过“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他们说这些话其实都是别的用意,不能完全当做是学术结论,因为从遗传学和文化认同上来看,李世民家族都不是鲜卑人。

朱熹的结论其实非常恶毒,他的话在古代等于骂某个家族不是人,李世民要是听过上面的话,绝对会直接抄家伙亲自和他PK。因为古代夷狄就等于禽兽,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夷狄璧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类似的话数不胜数,这是稍微读过书的古代人都知道的常识。李世民自己都说过“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这种华夷之辨一直保留到清朝末年,革命党还都念念不忘这些观点,把它们当做是攻击清朝的最有力舆论。

李世民生前绝对不会赞成这个观点,他生前就有不少人拿这说事,那些勇敢者可都没好下场。比如单雄信就直接把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叫做“胡儿”,加上单雄信一度在战场上把李世民逼得很惨,李世民拿下洛阳后,就绝对要杀了单雄信,谁求情都不行。法琳和尚也说过李世民家里血脉不是那么华夏,李世民就把他扔到了大牢里,如果不是法琳和尚把李世民当成了观音菩萨,老和尚就要真的提前见真观音了。

华夏和夷狄并不是一个血统上的绝对观念,没有啥一滴血原则,李世民家族和鲜卑人混过血,这在当时也没太大的政治意义,因为血统纯正的鲜卑人都不把自己的血统当回事。鲜卑人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血统的混合体。拓跋鲜卑部是父鲜卑、母匈奴,成为皇族后拓跋家又多次和汉人联姻,单单从血统上看拓跋家族就不是纯正的鲜卑人。

在北朝乱世中,绝对没和鲜卑人联姻过的家庭可没多少,前秦做人口统计时北方的鲜卑人就仅次于汉人,达到了50万户,人数在300万人以上。因此在隋唐两朝诞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代北虏姓士族团体,这些人在长安、洛阳社交圈地位不低。他们的祖上也有鲜卑血统,但谁要是说他们是夷狄,那就是翻脸。

就算有人举出宇文泰和独孤信这两个李世民的先人,这也不能证明李世民的鲜卑血统,因为这两位本来就不是纯正的鲜卑人。独孤信的祖上是南匈奴人,是在乱世中讨生活才加入拓跋鲜卑政权,算是北魏的核心国人,但真不是地道的鲜卑人出身。

宇文家的情况更绝,北齐编写的《魏书》就称宇文家族“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特意把宇文部和柔然人、高车部并列,一副我家高姓皇帝才是鲜卑,宇文家不配叫鲜卑的傲娇。这话说得也不是没道理,因为宇文泰的祖上真的和鲜卑主流群体不同,有独有的发型,宇文泰的祖父、老爹都和汉人联姻。宇文泰虽然给汉人名门送了改姓的红包,他的儿子宇文邕却不认自己是五胡和鲜卑,喊出了“朕非五胡”的口号。

单单从血统上看,李世民家族的鲜卑血统很单薄。在文化传承上,李唐皇族也以汉人自居,他们的情况类似于代北虏姓士族。在唐朝和随后的五代时期,血统都不是华夏、夷狄的主要标准,三观和自我认同才是,“华夷者,辨在乎心,辨心在察其趣向。生于夷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华也”,“形夷而心华”的就是自己人。

朱熹等人是为了自己理念否定李世民的汉人血统,近代还有日本人金井之忠编造《李唐夷狄考》为侵华战争服务,说李世民有鲜卑血统的人学术态度可都不太纯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世民有鲜卑血统是胡人? 这个说法高欢家和宇文家听了都要生气
流浪记(33)
唐朝的老李家是个什么样的家族,是否真有鲜卑血统?
这两个胡人家族,让中国避免了中世纪欧洲的分裂命运
途经西南,他们被叫做“新汉人”
隋唐开国皇帝杨坚李渊到底是汉化的鲜卑人,还是鲜卑化了的汉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