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经济|贾府经济与僧尼群体

作者

张麒

贾府各处寺庙、庵堂不少,书中明文记载的就有九处:清虚观、栊翠庵、铁槛寺、水月寺(馒头庵)、芦雪庵、地藏寺、玄真观、天齐庙、散花寺。

栊翠庵、铁槛寺里的住持、小和尚、小尼姑及杂役,贾府都要管他们的日常开支,发放月例银子,是谓家庙。

《红楼梦》头一回写到寺庙的,是秦可卿丧殁,寄灵柩于铁槛寺,贾府族中男丁下榻铁槛寺,王熙凤等众女眷则下榻离寺不远的馒头庵(水月寺)。

这馒头庵神通得很,每月智能和主持都要到贾府里讨月例银子。书中记述,有一位姓胡的老爷府里产子,一下子就给馒头庵送来十两银子,让师父们在庵堂为其临盆的母子祈福,谓念三天“血盆经”。

也就在秦可卿治丧期间,熙凤下榻的那晚,馒头庵的老尼姑净虚和凤姐完成了一笔交易。凤姐受净虚所托,揽下了一桩威逼一大户退亲之事,得了三千两银子。寺庙庵堂联通官衙州府,既为庙宇敛财,也是贾府的生财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回,元妃娘娘提前赏了端午节的礼,送来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命贾府在节前的初一至初三日,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于是,贾母一行便到了清虚观。

这清虚观也非比寻常。主持的张道士,是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现掌管道篆司印,被当今皇上封为“终了真人”,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

张道士及手下一干道人,对贾母和贾府上的人极为恭敬。做平安醮之前,贾母一行人在清虚观游览观光,道士们送给的见面礼为:各种法器三五十件,有金璜,有玉玦,皆为珠穿宝贵,玉琢金镂。

看到呈上的这么些贵重礼物,连贾母都以为过份了。但张道士却摆摆手,连声说道“这只是小道们的一点孝心”,万望笑纳。

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贾母领她随众女眷一起到栊翠庵逛逛。庵中的妙玉热情迎迓。看的茶是老君眉,用的茶具更是叫人大开眼界,递给贾母的茶碗是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

成窑是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用瓷。五彩泥金的这种更为难得,由明代传到清代已有二百年,实为罕见。当时已是价值连城之物。

而这种茶杯,一个小小的庵堂就能持有,真让人匪夷所思。就是这个成化五彩泥金小盖钟,因为乡村老妪刘姥姥拿它喝过几口,妙玉认为不干净了。宝玉说,不如就送给刘姥姥算啦。妙玉眉头都不皱一下,随手就送了。

妙玉庵堂里,还有两个喝茶的杯子也传奇。其中一个,是落款为“晋王恺珍玩”的类似古代喝酒用的杯子,并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字样。可见,此杯为晋代富可敌国的王恺所有,后为宋代大名士苏东坡所收藏。这样的东西,除非皇家持有,要么就是王侯贵胄才能享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宫闱之变甚多,单就康熙年间其所立太子胤礽,曾两度被废。其家奴和卑女放逐的不在少数;至雍正年间,八爷党被捣毁,牵连的家丁、女眷、女俑也难以计数。

这些人,或作鸟兽散,离世避祸,或潜伏于一隅,以图主子东山再起时作应声虫。所以名山大川,偏远村野,一般都为其匿身之地。寺庙、庵堂,往往都是避人耳目之首选落脚点。

像贾府这样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显望门第,既是这些僧人、尼姑、道士的攀附者,也是贾府自身得以纳财、敛财的对象和场所。

大清立朝之后,激增的人口,严重超出了已有耕地的负荷。被抛离生产轨道的民众,就向僻远之地迁徙,或向社会下层流动。生计艰难,成了他们出家的主要缘由。

朝廷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考虑,也将发放度牒,收留游民入寺,作为缓解社会问题的权宜之计。

据康熙六年(1667年)礼部统计,国内敕建的大小佛教寺庙有12482所,私建的大小寺庙67140所,总计为79622所,僧尼有110292人。乾隆元年(1736年)至四年,顺天、奉天两府及各直省共发出度牒340112张。这样,至乾隆初年僧尼总数已趋45万人。此后,僧尼人数依然有增无减。

芜杂的来源,使僧尼素质普遍下滑。僧尼丑陋的行径比比皆是,突出一点就是热衷于从事以敛财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如经营商店、举办庙会,甚至坑蒙拐骗、拐卖人口等,日益频繁地参与俗世的经济、民俗活动,使清静佛门沾染了浓重的功利色彩。

清乾隆年间,有僧人教唆一个小孩冒充乾隆的亲孙子,以图获利。清代笔记《啸亭杂录》很详细地记载了这起伪皇孙案。很多野史、笔记,都载有和尚、尼姑参与人口买卖的事。一些寺庙、庵堂,竟成了贩买人口的窝点。一些耐不住清贫的住持、比丘尼,就是靠给一些豪门大户送丫鬟、女仆,而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的。

真不难想像,《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贾赦在讨贾母贴身侍女鸳鸯不成后,便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个叫嫣红的,或许正是交由贾府自家庵堂的“牙子”(人口买卖的经纪人)具体操办的。

僧尼与贾府的联系十分紧密,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利益关系。这在《红楼梦》不少章回里都记述端详。

第六十二回,写宝玉过生日,清虚观的张道士送了四样礼,还换了寄名符儿,另外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等。张道士的四样礼不甚其详,其他的虽不见得怎么值钱,但足见对贾府人物的一片虔诚攀附之心。

不独家庙,连外路僧尼也攀附贾门。

第七十二回,写贾母过生日,就有一个外路和尚送来一个蜡油冻的佛手。这个礼物可不简单。冻,就是冻石,是一种半透明、有油脂感的玉石。因特别难得,所以十分名贵。用冻石制成佛手状的造型,更是弥足珍贵。

更莫说贯穿于整部书中的那一秃头一跛腿的两个和尚。他们送给贾府的,岂止是宝玉挂在脖子上那一块通灵宝玉,更是至彻至悟的财富观,至善至德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理名言,何其珍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青杂记之广佛庵的故事
私房阅读《金瓶梅》(57)不甘寂寞的佛道
【千古绝对】
红楼梦游(第三十四章)
鞠红玲丨红楼梦中的“佛道”
红楼梦中的出家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他们欲壑难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