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王朝宗室的爵位如何传承

在明王朝建立之前的绝大多数朝代,宗室并没有专属爵位。以宋王朝为例,宋王朝明文规定: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但无论亲王、郡王还是国公、郡公,都非宗室专属,也是可以封给异姓的,甚至连宦官都可以封王!比如北宋末年的宦官童贯,就曾经被封为了泾国公、楚国公、广阳(郡)王。

“宦官国公、郡王”童贯(剧照)

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彰显“老朱家”的与众不同,朱元璋制定了一整套对宗室“从生到死”的优待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宗室的专属爵位。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明王朝的爵位被人为分成了两类:宗室爵位和异姓功臣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分公、侯、伯三等,不再具体细分国公、郡公之类。异姓功臣的爵位止于公爵,任你功劳再大,生前也决不封王!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等少数“开国功臣”和张玉、朱能等少数“靖难功臣”以及张辅等少数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国公在死后被追赠了王爵,活着封王的一个也没有。当然,还有朱元璋的二姐夫、李文忠的亲爹李贞,他死后也被追赠了王爵——陇西王。而这,也让李贞成为了明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王的驸马都尉!

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夫、陇西恭献王李贞(画像)

无论是徐达、汤和的中山王、东瓯王,还是张玉、朱能的河间王、东平王,亦或是李贞、李文忠父子的陇西王、岐阳王,看起来与明王朝的郡王一样,也都是人们常说的“二字王”。但他们并不叫郡王,因为郡王在明王朝特指宗室郡王,异姓是不能封郡王的。明王朝追赠给徐达、汤和、张玉、朱能等人的王爵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做民王,依然属于异姓功臣爵位系统。只用来追赠给已经去世的异姓功臣,而且不能承袭,就更谈不上什么世袭罔替了。所以,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只袭封了徐达生前受封的魏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也只袭封了李贞、李文忠父子生前受封的曹国公……

岐阳武靖王、曹国公李文忠(画像)

明王朝的宗室爵位共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个等级。其中,亲王府和郡王府设亲王世子、郡王长子,作为亲王和郡王的法定继承人。但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并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爵位,只是说明他们是法定继承人而已,又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拥有第一顺位继承权的郡王、镇国将军”。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明王朝宗室爵位的传承问题。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皇子除皇太子外,无论嫡庶、皆封亲王;亲王诸子除世子外,无论嫡庶、皆封郡王;郡王诸子除世子外,无论嫡庶、皆封镇国将军。在一应待遇方面,亲王世子比郡王略高、但远不及亲王,郡王长子比镇国将军略高、但也远不及郡王。所以,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只能算是略微提高了待遇的郡王、镇国将军,并不能算是一级完全意义上的爵位。只是说明他们是法定继承人、拥有第一顺位继承权,但本质上他们依然还是“郡王”“镇国将军”。

燕世子朱高炽与燕府高阳(郡)王朱高煦(剧照)

郡王以下,无论将军、还是中尉,儿子在封爵时都不再区分嫡庶,镇国将军的儿子皆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儿子皆封奉国将军……以此类推,一直降到奉国中尉为止,镇国中尉的所有后代男丁永远都是镇国中尉!明王朝没有清王朝的所谓“闲散宗室”,宗室人人有爵,再不济也是个奉国中尉。

乍一看,朱元璋对于嫡庶之别似乎并不是很介意嘛!除了世子之外,无论嫡庶,封的爵位都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朱元璋对嫡庶之别还是非常介意的。因为明王朝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待嫡。简单说就是,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必须嫡子优先,如果亲王、郡王的正妃没有嫡子,那亲王世子、郡王长子之位就只能空着!直到正妃年满五十、经有司确认已无生育可能,方可立庶长子或事实庶长子为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如果亲王、郡王去世时正妃未满五十、且没有嫡子,庶长子或事实庶长子只能以郡王、辅国将军的身份袭封亲王,而非亲王世子、郡王长子,原爵位也随之撤销、不再传承。对于亲王、郡王,朱元璋的嫡庶之别还是相当明显的,只是对将军、中尉比较宽松而已。

明王朝郡王冕服(七旒冕)

最后说一说皇太子,明王朝的皇太子并没有什么“特殊优待”。根据明制:除嫡长子或事实嫡长子封皇太孙外,皇太子诸子无论嫡庶、皆封郡王,与亲王的儿子待遇是一样的。但明王朝的皇太子有嫡子的很少,除了懿文太子朱标、潜龙邸时期的明仁宗朱高炽之外,所有皇太子都没有嫡子!明英宗朱祁镇虽然也是嫡子,但他出生时,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已经当上皇帝了、不是皇太子,而且刚出生时朱祁镇只是庶长子,后来因为其母孝恭章皇后孙氏被扶正,朱祁镇才拥有了嫡子身份。因此,终明王朝二百余年,只有建文帝朱允炆和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太孙!

明王朝仅有的两位皇太孙之一——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明王朝仅有的两位皇太孙之一——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明王朝的皇太孙是需要正式册立的,皇太子的嫡长子在没有被正式册为皇太孙之前,只能算皇嫡长孙、而非皇太孙,比如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生前因为年龄太小、没有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孙,死后也只被祖父朱元璋追封为了虞王。所以,朱雄英虽然是皇太子的嫡长子,却不是皇太孙。亲王和郡王的嫡长子亦然,在没有被正式册立为亲王世子、郡王长子之前,他们只是亲王、郡王的嫡长子,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虽然只是走个程序,但区别还是相当大的!

皇嫡长孙朱雄英(剧照)

因为明王朝自永乐之后,皇帝普遍短命,所以皇太子在即位之前,儿子大多都还没有到封爵的“法定年龄”。因此,虽然明王朝规定皇太子诸子除嫡长子外、皆封郡王,但事实上却并没有出现过被封为郡王的皇太子之子,他基本上们都是在皇太子即位之后直接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或亲王的。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不过,有一个人非常特殊,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钧去世时,朱由校已经年满十岁了,但因为是庶出、且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很不得宠,即便朱常洛早在万历二十九年就已经被册立为了皇太子,但朱由校却一直都没有获得册封。直到朱翊钧去世,他既不是皇太孙、也不是郡王,只是皇太子的庶长子!当然,册立他为皇太孙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朱由校是庶出。可堂堂皇太子的庶长子,到十五岁居然连个郡王都没有捞着,朱翊钧对这个孙子也的确是相当不待见了!

明光宗朱常洛(画像)

明熹宗朱由校(画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宗室爵位制度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氏族人,共分12个等级,世子(亲王嫡长子)和长子(郡王嫡长子)...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皇长子结局都很惨,是何原因所导致
清」胤祉:康熙第三子,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却被软禁父子皆死
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呢?看完就明白了
治国有道:清朝宗室为何没拖累国家经济?
明朝严防宗室而清朝宗室亲王参政很多,单看这一招,清朝确实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