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汉代执金吾的政治生涯

《后汉书》有云:“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尚未发迹时的人生理想,那么让天子都艳羡过的执金吾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在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国祚中,执金吾一职发生过哪些变化呢?它与皇帝又保持着怎样的关系?一切还要从两汉风云变幻的政局中探求答案。

一、西汉政局下的执金吾

1、执金吾的前身——中尉

汉承秦制,对官僚制度不断的加以完善。执金吾的前身就是秦朝的中尉一职,甚至在汉初的一段时间依旧称为中尉。对此,《汉书》有过明确的记载:“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

汉初,诸侯国的职官设置与中央政府相同,关于这一时期朝廷的中尉职责,可以从诸侯国的制度中找出答案。《百官公卿表》载:“诸侯王……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由此得出,此时的京畿地区(又称内史)武力都归中尉管辖。汉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征前做的一系列军事部署就曾明确提到中尉卒。

《汉书》记载:“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可见中尉手下是有兵权的,主要是内史各县的地方兵卒。

除了参加军事活动,中尉还要负责京师之地的治安。《酷吏列传》记录了汉景帝时因京师治安不好,调任酷吏宁成为中尉,宁成如郅都般刑法严苛、不畏权贵,引起勋贵的畏惧和愤恨。

此外,朝廷中尉还有一项诸侯国中尉不具备的权力——统率北军。北军因居京师长安城内的北面而得名,既负责拱卫京师,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军。

2、更名后的中尉——执金吾

担任“内卫京师,外备征伐”任务的北军不仅在编制上远超其他两支禁军之和,还在常年的征战中得到锻炼,战斗能力大增。北军的一家独大、中尉主北军的权力都让皇帝有所忌惮。

为了消弭隐患,汉武帝创设了三辅都尉、八校尉来削减中尉手中的兵权。这样一来,中尉既丧失了内史兵权,又不再掌管北军,于是更名为“执金吾”,其具体职能和范围有了全新的变化。

首先,执金吾虽然还负责京畿地区的治安,但已经由之前的全权负责便成了居中统筹。据《汉书》记载,武帝太初年间,设立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理京畿地区,称为三辅,其军队属于三辅都尉。

自此,三辅长官各自管理所在辖区治安,但在实际运作中却遇到了制度性障碍。汉制规定, 郡守、郡尉管理治安时不得越界逮捕,三辅辖区相连,但互不统属,常常发生犯罪分子作案后逃离本地免受制裁的情况。

为了弥补这一漏洞,执金吾负责协调调动抓捕越界的不法分子,处理特殊案件,甚至可以直接领兵镇压。《汉书》记载了汉成帝时群盗蜂起,执金吾尹赏加以治理的事情。只不过执金吾所领之兵已经不再是之前的三辅兵卒,而是一支小数量的执金吾专属兵。

其次,执金吾还负责一些大案要案的逮捕审理工作。这些案件牵涉的主要是朝廷大员以及宗室贵族,不同于寻常案件,因此皇帝常常委派执金吾来处理。

如《资治通鉴》记载了执金吾受令逮捕太傅萧望之的事:“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第。”

最后,执金吾还有一项特殊的职能,皇帝的出行警卫和仪仗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引颜师古云:“金吾,鸟名,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也。”

西汉时期,每当皇帝出巡时,执金吾必定随行,威武浩荡。《后汉书·百官志》曰:“执金吾缇骑二百人,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

天子脚下做官,出门前呼后拥,一大堆锦衣华服的士兵跟着,八面威风,难怪刘秀会发出“仕宦当作执金吾”的感叹。执金吾不仅看起来甚是体面,实际的俸禄也是很可观的。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执金吾的薪资仅次于最高的三公。

那么西汉年间执金吾的任期又是什么情况呢?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祖刘邦建国,百废待兴,官吏制度处于重新搭建阶段,执金吾的调动比较频繁,平均任期少于两年。

第二个阶段是文帝至元帝时期,任期普遍较长,朝廷处于“吏称其职,人安其业”的政治环境。

第三个阶段是自汉成帝起直至西汉灭亡,这一时期政局动荡,吏治混乱。执金吾更换频繁,哀平时期甚至达到一年一换的频率,执金吾的不稳定昭示着皇权的衰弱。及至王莽篡汉,西汉政权覆灭,执金吾也被改名为奋武。

二、东汉政局下的执金吾

1、逐渐缩水的职能

光武皇帝刘秀光复汉室,建立东汉政权后,将执金吾从奋武改回原名。尽管执金吾曾是少年刘秀的执念,但他的上位并没有恢复执金吾曾经的权势。相反,他对执金吾的规模进行了进一步压缩,执金吾手下的属官被减省的所剩无几。

《后汉书·百官志》曰:“(执金吾)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六百石……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

因此,东汉时期执金吾的职权较西汉时期有了大幅度的缩水,逐渐沦为一个清贵闲差。《百官志》云:“(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

除了每月例行在宫城之外巡察三次外,执金吾只是兼顾武库兵器、负责京城的消防以及非常事件的处理工作。就连陪同皇帝出巡也不再是定例,刘秀、刘庄出巡时,都曾安排执金吾留守京城,宿卫宫廷。

偶尔跟随皇帝出行,也是因为某一任的执金吾受到了皇帝的喜欢,与西汉时固定的职责有所不同。《耿秉传》就记载了皇帝十分喜欢看重耿秉,在他担任执金吾时,每每巡视郡国都要其领禁兵宿卫左右。

2、外戚把持的局面

执金吾的人选与汉代政局息息相关。汉初中尉有统帅军队的需要,其任职者通常具备一定的军事能力。汉武帝时看重执金吾管理三辅治安的职能,其任用者多为酷吏。

东汉时期,整体政局都在外戚的把控下,执金吾也多为外戚担任。外戚出任执金吾的政治目的高于职位本身贡献,原有的通过对其家庭背景及其个人才能考察加以任用的制度遭到破坏。

《后汉书》记载,当刘庄被确定为皇太子后,其舅舅阴识便被委派了代理执金吾的职位,管理禁军,辅佐太子。及至太子即位,阴识被正式任命为执金吾,在任上逝世。

阴识过世后,其继任者依旧是同族的阴嵩,可见皇帝对母族的信赖与依靠。执金吾是一个位卑而权重的职位,尽管位于九卿的末尾,但它始终肩负着很重要的职责。

西汉时,执金吾拥有庞大的军权。东汉时执金吾的职能虽然有所简化,但与皇帝的关系更为紧密,多为皇帝的亲信,因此东汉时期的执金吾任期普遍较长。如干了14年的冯鲂、8年的耿秉、7年的宋酆等。

据史料记载,东汉执金吾任职者有12人为外戚。加之自汉和帝起,大多数是少主即位,子幼母壮。执金吾作为宫中宿卫,成为外戚把握皇权的重要手段。

和帝时的外戚窦景、安帝时的外戚邓愧、阎晏,顺帝至桓帝时的外戚梁冀、梁商都曾担任过执金吾。这些外戚多仗势欺人,专横霸道。《后汉书》记载:“兄宪,弟笃、景,并显贵,擅威权。”

他们在外鱼肉百姓,在内干涉皇宫宿卫,将小皇帝的生命控制在自己手中,试图谋取更大的权力,却大多数都死于政治斗争中。因此,东汉末年的执金吾成了一个高危职业,屡屡下狱被诛杀。

三、结束语

执金吾一职,与皇权紧密相连,尽管它的职能因政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执金吾一直处于汉代的权力中心,从未离开。执金吾领导的是戍守京都的王者之师,既要保证战斗力,又要保证军容。

朝堂安稳时,担任执金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东汉末年政治纷乱之际,作为离皇帝较近的一股军事力量,执金吾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同时也处于被打击的第一线。执金吾与朝廷的兴衰息息相关,很难独善其身。

参考文献:

1、《试论汉代中尉、执金吾和北军的演变》

2、《“执金吾”与“中尉”沿革考》

3、《汉代执金吾探析》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表(七)·百官公卿表上(三)
东汉中后期皇权为何衰落?"外戚干政与宦官擅权"埋下祸根
班马异同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无敌的秦军有哪些常备军?编制是什么样?
【简牍研究】陈松长,陈湘圆|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