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妃吏化与天子之制——汉代后妃建制探微

西周时期,国家架构在系于血缘的宗族组织上,宗法身份即政治身份。通过婚姻等方式,周天子及诸侯妻妾走进丈夫所在的宗族,并获得相应的宗法、政治身份。西周以降,宗法崩颓,中国开始向帝制时代迈进。宗法身份的权威性、有效性,被局限在家庭、家族中。

作为大一统帝国第一家庭的女性成员,君王妻妾如何重新获得政治身份,需要获得怎样的政治身份,成为建立帝制必须回答的问题。秦国祚短促,帝制建设未及展开

制造“汉家”新传统:王莽秉政时期的两场聘后礼

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成为汉家权柄的实际掌控者。王莽秉政时期,举行过两场聘后礼典,一场是公元4年平帝聘娶王莽之女为皇后,另一场是公元23年王莽聘娶杜陵史氏女为皇后。两场礼典均由王莽主导,却展示出两种迥然不同的后妃建制。

整个仪程大概分为6个部分王莽之前,汉家施行过两种后妃建制。一是武帝以前的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种建制承秦而来。《二年律令·置吏律》云:诸侯王得置姬八子、孺子、良人。彻侯得置孺子、良人。

汉初的律令体系将诸侯置妾一项归入《置吏律》,表明八子、良人等具有妾、吏两重身份。汉初诸侯国效仿中央制度,据此,汉帝嫔妃应该也于此时具备了妾、吏双重身份,但嫔妃等级是否对应明确秩级、被正式纳入帝国的禄秩序列,我们不得而知。

另一是武、元改革后的皇后、昭仪、婕妤等。这一建制通过增删汉初后妃建制的称号、等级建立,嫔妃等级对应位、爵、秩系统中的部分等级,汉帝妾群在帝国的政治身份序列中获得明确位置。王莽以儒家经典为底本,志在为心中的理想帝国建构一套天子制度。以上两场聘后礼典,一改往昔,涤荡秦制,试图从后妃建制入手,探索“天子之制”该有的模样。那么,两场聘后礼典展示的两种后妃建制,又从何而来?

实践、重构与想象:儒家经典文献中的两种后妃建制检视

先秦秦汉时期的儒家经典文献,我们发现两种比较典型后妃建制:一种集中见于《春秋》经、传,本文称其为“姪娣媵系统”;另一种集中见于“三礼”文献,本文称之为“五班次系统”。

1.姪娣媵系统

什么是“姪娣媵”《公羊传·庄公十九年》云:“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仪礼·士婚礼》郑玄注云:“媵,送也。”所谓“姪娣媵”,是指女子出嫁时,兄长之女及同父妹需与之偕行,共嫁一夫。“姪娣媵”是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男女婚姻的主要形式

儒家经典对“姪娣媵”比较系统的记载,首见于《春秋》经、传。伯姬是鲁宣公之女、宋共公之妻。《春秋》经、传记录了伯姬将嫁于宋共公,卫、晋、齐三国遣女来媵的历史事实。

诸侯聘娶嫡夫人时,媵有三大原则:(1)姪娣为媵;(2)同姓相媵;(3)两国来媵。依上述原则,鲁伯姬出嫁时,她的姪、娣,卫女及其姪、娣,晋女及其姪、娣,一行共计九女,需同时嫁往宋国,此即《公羊传·庄公十九年》所谓的“诸侯一聘九女”。

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提出,天子聘娶王后也当如此。何休却认为,一聘十二女、三国来媵,才是天子聘后的规制。追究两说所本,《毛诗礼征》云:

“《保乾图》云'天子取十二女’,何休注《公羊传》用之。《王度记》曰'天子一娶九女’,《白虎通义》从之。”《王度记》是《逸礼》中的一篇,《保乾图》是《春秋纬》的一种。

班固“九女说”本于《逸礼》。《逸礼》又称《礼古经》,属古文经。《白虎通义·嫁娶》云: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九者何?法地有九州,承天之施,无所不生也。一娶九女,亦足以承君之施也。九而无子,百亦无益也。

《王度记》曰:“天子、诸侯一娶九女。”或曰:天子娶十二女,法天有十二月,万物必生也。我们看到,《白虎通义》虽然赞同《王度记》所说,却仍将“天子娶十二女”列于文末,以备异闻。对两说的阐释,更如出一辙。

不论“法地有九州”,还是“法天有十二月”,都是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强调效法自然对帝国政治的重要性。何休“十二女说”源出《春秋纬》,持类似看法的还有郑玄、蔡邕等人。《礼记·檀弓》郑注云:“至舜不告而取,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三夫人……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

《春秋说》云'天子取十二’,即夏制也。”郑玄、蔡邕认为“天子取十二”是夏制。我们注意到,郑、蔡文中的“天子取十二”,分别出自《春秋说》和《春秋》,两者都是《春秋说题辞》一书的简称。与《保乾图》一样,《春秋说题辞》也是《春秋纬》的一种。是以何、郑、蔡之“十二女说”,皆出于《春秋纬》。另外,董仲舒《春秋繁露·爵国》篇有“天子立一后、一世夫人、中左右夫人、四姬、三良人”之语。

孙诒让以为,董说“似即《春秋说》十二女之义。彼中左右夫人,似即三夫人,然又有世夫人及姬、良人等,尤与礼不合,必非周制也”。《春秋繁露》虽“显有主名”,然“核其文体,即是纬书”。《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以阐发《春秋》为名,为汉帝国构想的政治蓝图。董氏“十二女说”中的“姬”“良人”,都是秦及汉初流行的后妃称号。不论是源自《礼古经》的“九女说”,还是集中于《春秋纬》的“十二女说”,至少都在春秋时代的鲁、宋联姻中,得到过形式上的实践。

但汉儒认为,这场诸侯聘妇礼,必须经过“包装”,才能走进汉帝国的知识体系。经过董、班、郑、何等人的阐释,“九女说”被认定为诸侯礼,“十二女说”才是天子礼。宋共公聘娶鲁伯姬,卫、晋来媵,合乎礼制,齐国以异姓第三国来媵,则完全是因为伯姬德行出众。站在褒扬女性贞顺的角度,宋共公的“非礼僭越”之举,也可以被谅解。

此间,虽有儒生宣称“九女说”也是天子之制,但在阐释上,却避开鲁、宋联姻的历史事实,转从“天人关系”为“九女说”寻找合法依据。两说虽然表面差异,实质上却都是汉儒建构“天子之制”的理论尝试。五班次系统《礼记》的《昏义》《曲礼》和《周礼·天官》,还描绘了另一种后妃建制。

各篇在细节上有几点出入:

(1)《曲礼》有“妾”,《昏义》《天官》无;

(2)《曲礼》“世妇”位于“嫔”之前,《昏义》《天官》“世妇”位于“嫔”之后;

(3)三篇所记第五等级的称号各不相同;

(4)《天官》无“后”“夫人”。

孔颖达认为:“记者之言,不可一依周礼,或可杂夏、殷而言之。”按诸生解经的一贯套路,孔氏将诸经的不一致,归咎于周礼与夏、殷之礼的区别。

在古人的认知体系中,“妻”与“妾”通常作为一组相对的称谓出现。甲骨文中就有“妾”字,从女、从▽,象一头带饰物跪地女子,”,本义为妻之外的配偶。结合《曲礼下》的语境,“妾”字有可能是后人在传抄过程中据“妻”而加的衍文。

关于“嫔”与“世妇”的顺序。

孙诒让指出:“考九嫔职主赞后,非世妇之比,《追师》职又以九嫔在内命妇之外,则九嫔必尊于世妇可知。”

按《周礼·天官》,祭祀时,嫔负责引导王后行礼,世妇只负责陈列器物。在同一礼典场合,嫔的司职要重于世妇,故“嫔”当居“世妇”之前。孙诒让又引《周礼·追师》“为九嫔及外命妇之首服”一句,证明九嫔同三夫人一样,列于内命妇之外而地位稍尊。故我们赞同孙氏的意见,认为“嫔”当居“世妇”之前。第三,关于“女御”“御妻”“妻”等称号的不一致。郑玄指出,“妻,八十一御妻,《周礼》谓之女御”,是三者并无不同。

关于《天官》未列“后”“夫人”。

按《周礼》的体例,“天子”与“后”对应,并且独立于诸官之外,故《周礼》不提“天子立后”,而言“后立六宫”。至于《周礼》无“夫人”一职,郑玄认为,“夫人之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无官职”。

出入既明,则“礼书”所见的后妃建制,为“后、夫人、嫔、世妇、御妻(妻、女御)”5个等级。我们将其命名为“五班次系统”,应无不妥。相比其他几篇,《礼记·昏义》对这一系统的描绘,堪称完备。

《昏义》云: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谪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谪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齐衰,服母之义也。

按《昏义》,后象征“阴”,为天下母,统领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负责天下内治和女教;天子象征“阳”,为天下父,统率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负责天下外治和男教。两个等级序列对应严整、相须相成,人员数量设置呈等比数列。郑玄、蔡邕等人深信《昏义》所记为周代制度。

他们“追根溯源”,列出从帝喾到“周制”的沿革情况,还想像了“周制”后妃间的辖属关系及进御规则。郑玄将后宫嫔妇平均分成9份,每份包含嫔1名、世妇3名、女御9名。六宫每宫居1份,其余3份从后而居。郑玄设计的后妃进御法则,以每月为1个进御周期,夫人以下每9人为1个进御单位。至于进御顺序,则以每月望日为中心向朔、既递减。

参考文献:

1.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7页。

2.班固:《汉书》卷97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第3935页。

3.阎步克:《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4.班固:《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第725—726页。

5.司马迁:《史记》卷49,《外戚世家第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984页。

6.阎步克:《也谈“真二千石”》,《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

7.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7,《天官冢宰第一·内宰》,第686页;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7,《天官冢宰第一·九嫔》,687页。

8.孙诒让:《周礼正义》,第50—51页。

9.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3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启发: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伦理及昏礼的意义
卷六百九十 ◎服章部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  第三卷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 卷三
饮食之下的青铜器
昏义第四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