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时蜀汉集团人才凋零严重,到后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蜀汉集团的人才变化趋势非常明显:第一,早期的蜀汉将领往往武艺高强、才能出众,也就是越到后面,优秀的人才——尤其是优秀的将领越少。第二,早期的蜀汉武将个性鲜明而丰满,后期的将领中,个性突出的极少。在对比中不难发现,作者在描写刘备创业之时,虽然兵微将寡,但这为数不多的辅佐者全都是第一流的人才,所以尽管屡战屡败而终能成就大业。而随着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当然包括为数众多的武将的不断加入,蜀汉政权的事业蒸蒸日上。每一位新加入的良将,都成为刘备事业的“里程碑”:有了黄忠的加入,才有后来定军山之战的大胜;有了严颜的加入,才有了对入川所经州郡的迅速平定;有了马超的加入,才有了成都之战的最终胜利……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战,可看作是刘备事业的巅峰,在此一战中,“为了争夺汉中,刘备集团的大将,除关羽镇守荆州外,全部出马,可谓声威赫赫,非同寻常。”正是这些将领出色的表现,才保障了这场关系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大战的最终胜利。

关羽之死可以看作是蜀汉政权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每一位重要的将领的去世,作者都会借作品中人物的表现来传达这种深深的失落,而这种失落感在描写曹魏集团和东吴集团的将领去世的时候是没有的。

黄忠之死时: 先主叹曰:“五虎大将,已亡三人。朕尚不能复仇,深可痛哉!”(《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诸葛亮在提及马超去世:“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赵云去世,诸葛亮更是跌足而哭: “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张苞亡故的时候: 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关兴之死: 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明显看到人才凋零的趋势。从诸葛亮身上,我们能够看出,越是后来,他的反应越强烈。人才难以为继,成了他“兴复汉室”大业最大的障碍。

而到了姜维伐魏的时候,优秀的将领更是少得可怜。几次出兵,都是由老将廖化做先锋,盖因此时蜀汉并无太多可用之才。后人据此总结出了“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这一俗语。

当时的情况是,魏国国力雄厚,人口众多,如果长期消耗的话,只能对蜀汉越来越不利。在姜维时代,蜀汉的人才“红利”已经所剩不多,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当钟会领兵伐蜀时,“旌旗蔽日,铠甲凝霜,人强马壮,威风凛然。”两相比较,胜负其实已经分明。出于对蜀汉的同情,作者虽然写了几场“灯欲灭而复明”的小胜,但于大局无补。作品在对死于乱军的姜维、张翼,忧病而死的廖化、董厥寄托深深的同情与敬意的同时,也为他所热爱的蜀汉政权唱了一曲哀伤的挽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  刘备如何驾驭诸葛亮?
原来《三国演义》中的脉络是天命主导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的演变之路
蜀汉为何始终未形成最优人才管理制度?刘备的人才观或是症结所在
重读三国︱诸葛亮的眼中钉,其实死得好无辜
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难道就这么不堪吗?有人不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