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探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妇女的发式与发饰

前言

发式是指不同风格的发型。头饰是梳理头发、固冠、装饰的一种工具。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无论男女老幼,都遵循着祖先的传统,梳头发、簪钗、珠翠,由简单到复杂。随着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发式、发饰造型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发型和发饰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态。

发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春秋时期的垂云髻、凌云髻、九鬟仙髻、汉朝落马髻、高髻等。发饰发展至春秋、战国,主要有木笄、玉笄、竹笄等。

在秦汉时期,逐渐用贵重的金银玉等贵重的材质制作而成,在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也更为精细、生动。发式、发饰的发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为我们民族的发式、发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兴盛与发展阶段,是人们追求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对发式、发饰美的追求,无论从款式、形态、人物的协调配搭配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从发式、发饰等方面,体现了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也体现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趣味。

随著时代的变化,春秋、秦、秦两代因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安定,加上秦统一,各地的装饰艺术互相交融,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发式、发饰,使人生更加美好。

与前几代相比,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式、发饰审美标准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在后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笔者试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发饰、发式等方面,探讨了发式的种类、特点以及所体现的美学理念,从而加深理解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发式

1.垂云髻

垂云髻是一种由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盛行的女性发型。古人把黑发叫做“乌云”,故又被称作“云髻”,源于披发、辫发。这是一种发髻,披散下来,中间有一条丝带,尾巴卷成一条银色的丝带,有些人戴着一顶假发,在肩上打了个结,这是古代的“垂云髻”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雕,与滇国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杖头俑的发髻样式一致,均可称为“垂髻”。

从战国到汉朝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见到盘着发髻的女性发式,在一九四九年二月长沙一座楚墓中,有一张女子的画像,她梳着一头长发,发髻向后垂着。

长沙马王堆西汉初期的一座陵墓,发现了一件丝绸服饰,上面绘有一名为“柔侯夫人”的女子,她们都梳着发髻,头发高高盘起。柔侯夫人的发式是用一根假发编成一个发髻,然后束在头发下面,在脑后挽起。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尊女俑,头发从正中向后梳起,头发披散在肩头,头发向后垂下,头上戴着一顶假发,一直垂到臀部。

另一尊女人像,额头中央分开,向后梳起一绺,在她的头发上束起。也就是古代的“垂云髻”。

据历史记载,垂云髻在当时很受贵族女子和平民百姓的喜爱,这表明她的发型漂亮、优雅,而且容易梳洗。这一发型为后来的发型发展提供了参考。

2.九鬟仙髻

自秦朝以来,九鬟仙髻在贵族女子中流行。

《中华古今注》中有这样一句话:“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宫梳望仙九鬟髻。”

髻:女子整理成的环形发髻。而所谓的九鬟,就是将头发做成环形,环越多则越最尊贵。鬟中多戴假发为发饰,故名曰“雹”。

这些假发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套环,每个套环的顶部都有一根细细的金属,上面点缀着珍珠和宝石等贵重的装饰。

在先秦时期,女子的发型讲究的是高大而漂亮,高高的发髻意味着尊敬和尊贵。

但只有贵族妇女、宫女、舞妓才会用这样的发型,因为高髻中还夹杂着假发,但古代的人都喜欢留长发,认为头发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代表着他们的健康,所以很少有人会用他们的头发来当假发。

再者,发髻必须由人梳,贵妇们有专门梳发的丫鬟,而普通人,根本请不起。所以,九髻仙髻就成了贵妇们最尊贵的发式。

可见,发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秦朝的历史相对较短,秦朝男女的发式,除了从文献中了解到的凌云髻、九鬟仙髻、参鸾髻等,其余的发髻尚不清楚,尚待进一步发掘。

3.堕马髻

在汉代妇女中,堕马髻最引人注目,影响最大。它看着像从马背上摔下来的样子,因此得名“堕马髻”。

这种发型的特征是把头发高高地竖立起来,然后把它束在偏侧或垂到一边的发髻。

根据历史资料,汉顺帝时的哥哥梁冀的妻子孙寿所创的“堕马髻”。孙寿是一位非常漂亮的贵族夫人,她喜欢打扮得与众不同,比如忧愁、啼哭、堕马髻,都是她的杰作。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冀妻孙寿——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状,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魅惑。”这里用“色美”、“妖态”、“媚惑”

来描述梁冀夫人的“堕马髻”的美丽形态,甚至走起路来都有一种独特的姿势,叫做“折腰步”。这一发髻在汉朝盛行于京城,后来被女性们所仿效,渐渐代替了传统的辫发。

4.高髻

高髻又叫“大髻”,是一种特殊的发式。是汉代女性发髻的一种常见发髻。

汉朝女性也以长发为美,她们的发长、浓密、发色、发髻的样式、发饰的装饰,都是衡量女性美貌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到了“高发髻”时期。那时有一首儿歌说: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大,但也反映了当时女子对发髻的向往。

《鲁元公主外传》中记孝惠张氏的“云髻峨峨,首不加冠而盘髻如螺旋”。这种螺旋发髻,也是一种高髻。

高髻是汉代女性普遍流行的发饰,不仅能使人产生美丽、富贵、华丽的感觉,而且能修正脸型,增加身高,其高贵华丽的审美情趣中又夹杂着某种社会的意味。

民间女子也十分喜爱高髻,但由于假发的价钱太高,无法负担,便用剪纸来衬托,使得发髻高高,并减少发饰。

汉朝的发式有鹿髻、项髻、瑶台髻、迎春髻、盘盘髻、同心髻等,这些发髻发展成不同的髻,低、高、低,互相模仿,内外呼应,使得发型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当时社会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现象。

发饰

1.笄、华胜、擿

笄头上雕刻着各种图案。西周的骨笄在雕刻形象更为细致生动,到了春秋战国,制作笄的材料逐渐扩展,已用木笄、玉笄、竹笄等。

到了秦汉,一般的骨笄等已无法满足古人对装饰的要求,逐渐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成发笄,图案雕刻也更加生动活泼。笄又称“簪”,实际上指的是相同事物的不同名称,先秦时代称笄,秦汉以后则称“簪”,“笄”的由来要早于称“簪”。

“笄”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盛行的,到现在为止,“笄”主要是圆锥形,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针形,到了商代,其形态已比较丰富,至今仍在。

头戴有两个作用:一是固定发,二是固冠,用于古代男女的发饰。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女子们将簪子斜插在发髻两侧,或三个以上的簪子,插在头上,或用石头或骨制,或在头上插着簪子,形似孔雀开屏。

头上戴着一只眼睛镶嵌着翡翠的鸟,这是一种鸟的形状,通常是两只鸟,或者并排而行,或者成双成对,代表着永远都不会分开。

笄既是古代女性的发饰装饰,也是成年、婚否的象征。

男人用发髻固定,多穿脊椎。固冠时,用头冠将发髻扣在头上,再用骨簪从冠上的孔洞内将其固定。

华胜是用花朵做成的形状,在发髻上或在额头上做点缀。汉代华胜用金叶或用玉鸟羽毛装饰,以使其发出晶莹的翠绿光泽。

发簪是用来挠头发的。汉朝的贵妇们的发型以高而秀美。

《后汉书·马廖传》中太后对此作了评价:

“闻长安语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那时的贵族女子,往往会将假发和假发混合在一起,编成一个高高的发髻,用几根簪子固定,还有的则是用假发做的发饰,用发簪固定,这种装饰品叫做“副贰”。

还有一种类似于帽子的发髻,是用假发和丝巾编织而成,白天戴在头上,晚上摘下,被称为帼。由此可见,古代女性重视秀发,这是一种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

2.梳篦

祖先们发明了一种骨梳,是古代人日常生活中用来梳发和装饰发饰的工具。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我们制作梳子,把头发梳起来,把头发盘起来。

商周时代,铜梳、骨梳、象牙梳、玉梳等都已有了雏形。

春秋战国时代,梳子的形体背面有明显的圆弧,身体两侧有对称的花纹。如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中出土的两个两件木梳和梳篦,其上为圆弧,左右两侧用黑漆勾线,并绘有红、黄等不同颜色的装饰。

木梳的正面是宴会的主题,两个宫女穿着长裙,脚上穿着尖头鞋,盘着发髻,面对面坐在地上。而在梳子的另一边,则是一片歌舞,一名舞姬在跳舞,一名男子在弹琴,一名女子在左侧。

在一根短短的梳子上,画着各种充满生命气息的画面,梳子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木梳在秦汉时代通常被放置在梳妆台或镜匣中。

安徽天山县汉墓出土三个梳妆盒,均为马蹄状,质地为夹胎,一件高6.4公分,长7.8公分,宽5公分,盖底和底上用红色颜料涂成,内口沿、内底上都涂有几何图形。

安徽安陵县东吴三国时期的一处织造妇女墓中,也有一具马蹄形、夹胎的梳篦匣,匣子里还有一副木梳篦,梳篦的上端为半圆形。这种梳妆盒也常放在漆妆匣内,可见古人对梳篦等器物十分重视,层层包扎,呵护备至。

同时,由于梳子的形状和风格的变化,使梳子造型更加丰富多彩。

3.步摇

是贵妇们最喜爱的头饰,也是财富的象征。

步摇是一种金玉饰品,镶嵌在发簪和发簪上。它的做工很漂亮,走路的时候会晃动,所以才这样称之。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

《后汉书·兴84服志下》:

“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

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日:

“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彩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人们以步摇行走时的摇动作为发饰,显示出动态和静态的和谐。

在古代女子的头饰中,步摇主要依附于簪,发簪是一根一寸长的发簪,一头是华胜,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羽毛是碧绿色的,上面挂着一颗白色的珠子,随着人的走动,散发着一种流动的美感。

结语

总之,发式、发饰相辅相成,从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发式、发饰,是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步,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及秦汉国力的强盛,推动了金属冶炼、琢玉、镶嵌等各种手工艺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发式、发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体现出春秋战国与秦汉丰富的审美文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发式、发饰文化,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发式、发饰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影响了中国发式、发饰审美理论与实践长达几千年之久。

同时,对于我们的现代发式、发饰设计的艺术水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服装简史》

《中国古代妇女化妆》

《中国的发文化》

《中国服饰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女标准 发之美
古代女子发型百科
说“髻”
堆糖-美好生活研究所
【古代女子发型图解】哪种才是你的梦中情人必备的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演变过程及其样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